<h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为了民族的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行动,弘扬传统节日,理性看待西方节日,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力量。</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代表发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弘扬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618班刘柯雯</h3><h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h3><h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h3><h3>同学们,今天是12月25日,请大家告诉我是什么节日?答曰:圣诞节。 </h3><h3> 是的,请让我稍作介绍,圣诞节(Christmas)是西方传统的宗教节日,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大部分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或在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h3><h3> 过圣诞节没有错,在我国基督教徒中进行庆祝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事实上,在我国有部分青少年特别热衷于过洋节日,像愚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可对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除了春节、中秋节,我们是否清楚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曾经有段时间,国人对于过洋节日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它应有的范围。</h3><h3> 对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博士曾发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号召国人慎对洋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h3><h3> 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非要热衷于过洋节日呢?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我们的祖先叫炎黄,我们是中国人!</h3><h3>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庆幸的是,这几年我国已经有意识地复兴国学,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力量。同学们,醒醒吧,站出来!让我们一起行动,为了民族的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弘扬传统节日,做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人!</h3><h3> 谢谢大家!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代表发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物组 张慧霞</h3><h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h3><h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闪耀着她独特的光彩和魅力。我们为祖国的文化感到自信和骄傲,因为它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之巅!四大发明的哪一项不是在推动着世界的进步。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当今世界。</h3><h3> 曾几何时,我们也热热闹闹地庆祝着西方的节日,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民族的节日,丢掉了自己文化的根基,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习主席说得好:“一个不知道来路的民族一定是没有出路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传统的节日,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h3><h3>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走亲访友,互送祝福,团团圆圆,和谐美满!清明节,我们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不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如今纷繁多样的世界文化吗?中秋节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全家团聚,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更有那传承千古的传奇浪漫节日——七夕节,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情人节的浪漫色彩,而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h3><h3>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传统节日,尤其是辩证地认识洋节日,这是时代给我们出的一个考题。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用“拿来主义”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好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们的国家从落后一步步走向强大,再从强大走向伟大!这,才是我们对时代唯一正确的回答! </h3><h3> 谢谢大家!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