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想念一个人的滋味,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有怦然心动的欣喜,有千回百转的惆怅,有心心相印的回味,更多的还是幸福,如三月暖阳于心,明媚,温暖,还有丝丝缕缕的甜蜜。2017年初冬,词作家、诗人周哲辉、王金、佟光三人黑龙江诗作釆风团一路南下体味南域风情。釆风是一路的任务,此行周哲辉心中怀揣夙兴夜寐的愿望,就是拜谢恩师陈惠君。</h3><div><br></div> 衢州市素有“四省通衢”之称,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衢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貌多姿,山川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衢州有18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周哲辉要拜谢的恩师陈惠君从教师岗退休后就转居这里。 <h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陈惠君老师生在大都市一一上海,她怀着一颗火热心为支援边彊来到祖国的东北边陲,从教于"牡丹江师范″,周哲辉受教于陈惠君老师在六十年代初,恩师的教诲,两年陪伴,坚实的奠基,由一个热血的文学青年成长为词作家、诗人。先后出版了《风鹏集》、《若水集》、《梦蝶集》、《沁园春》丶《巧联趣话》、《谈声论韵》等个人诗作和学术著作。学生的厚积薄发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的成长进步怎么会忘却引领上路的恩师。</h3> <h3>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学生的拜见,陈老师格外喜悦,师生之情溢于言表。岁月可以淡去人的容颜,但淡不去的是教育之恩。五十多年过去了,谈起往事师生还是那样记忆犹深、历历在目。在衢州、在师长身边,感觉了师恩,体会了母爱,老师把南国风味荷实端岀,让自己的学生一品无余。</h3> <h3>生命中有一种情感,是寂静的,也是无求的,守在天涯的两端,给予对方温暖的关怀,无怨无悔,不能说明,只愿心懂,不求回报,只要你在,爱在,我们的爱很轻,轻的似乎看不到,却又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周围,不惊扰彼此的世界,只愿在灵魂深处同行,只愿在精神上给予对方勇气,千山万水也不会阻挡心与心的相惜,时光流逝,也还是彼此不忘最初,坚持同行,身在天涯,心在咫尺,直至永远。这就是学生与恩师之间的情感。陈惠君老师恐怕学生落下衢州的每一处景致,躬身领着学生阅尽了每一处景点,恩师又是慈母。</h3> <h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大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恩师,周哲辉用诗词原作和书画的形式向恩师陈惠君作了汇报,陈老师欣然接受了学生的作品,也为学生的知名成家而欣慰。</h3> <h3>用周哲辉的心语说"老师的恩情,光阴覆盖不了;当年的记忆,岁月流逝不了;感恩陈惠君师长是我不变的心情″。夜深了,人难眠,总有许多话要说,老师还像当年道出些许嘱托……。</h3> <h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天的相聚,到了分别时,真的不忍分开。恩师已入耄耋之年,何时再相见?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尊敬的师长,你是我的仰止,尊敬的师长,我无言以诉说衷肠。世间最痛的不是离别,而是离别后的回忆。拜谢恩师我愿长跪不起。情到深处,最怕的就是离别,而拜谢恩师后的离别让人伤感不已、魂梦相牵。再见,恩师一一陈惠君,再见,这是您学生不变的承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