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抗击非典纪实

于静涛~辽宁大学

<h3>2003年4月,一场百年不遇的非典型肺炎席卷了全国,特别是北京、深圳等地更为严重。从抗击非典前线不断传来有医生护士被感染牺牲的消息。</h3><h3>5月22日傍晚,辽宁大学周边连续响起警笛声,随即,整个校园被戒严。校园里到处是警车和防疫中心的车辆。</h3><h3>原来,辽大一个学生在连续发烧后被市疾病防控部门定为"疑似非典"送到指定医院隔离治疗。</h3><h3>我觉得作为摄影教师应该记录下这个重大的主题。我当时没有防疫隔离服,也来不及请示,就是请示了,也不会有人同意我进入隔离区拍照,。我在尽量注意安全的条件下拿起照相机,冒着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开始记录整个事件。</h3> <h3>当天深夜,患病学生所在的宿舍,已经入睡的学生们被老师敲门唤醒,老师简单介绍了情况后,召集全体同学,不要带行李,只是携带水杯等简单物品到楼下集合,立即撤离原来的宿舍。</h3> <h3>天完全黑了,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老师的安排,大约3个多小时,整栋宿舍里所有学生都撤离出来了,并被安顿到另一栋已经腾空的宿舍里。</h3> <h3>很快,学校早已安排好的数辆面包车拉着刚买开的被褥,枕头赶到楼前,同学们铺好了崭新的被褥,睡意却完全没有了,很多人都在议论更担心这个患病同学的安危。</h3> <h3>随即,学校党委召开了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党委书记张述禹,校长程伟分别讲话,进行了详细部署。辽宁大学抗击非典战役正式打响。</h3> <h3>程伟校长向副校长张伟等布置工作,要求全面圆满完成后勤保障。</h3> <h3>党委副书记姚常鸣与省、市防控领导小组沟通防控措施。</h3> <h3>党委副书记刘志超与省、市防控领导小组沟通教师,学生隔离后的体温检测等情况。</h3> <h3>市防疫中心人员陆续进入校园各个楼内开始进行消杀。防疫人员身背约15公斤消毒液在没有电梯的学生宿舍爬上爬下,汗流浃背,彻夜不眠,有时只能在车里睡一会。</h3> 楼道里放置了空气检测试剂盒等,全面进行检测。 校园设立了若干隔离区,外地返校人员会直接送到这里进行隔离观察。 防疫人员将所有的监测数据归纳并争分夺秒进行现场分析。 疫情防控人员相互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进入现场之前,各级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做到各个环节不出纰漏。 一批又一批的抗击疫情人员陆续进入校园。 这位防疫人员醒来后说:“根本没时间睡觉,抽空眯一会就行了。” <h3>各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们每天都要核查学生体温,并及时到市防控领导小组汇报,沟通。</h3> 任何数据都需要落实,不漏一人是关键。 接近凌晨,各小组人员仍然在研究当天的统计结果,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和调整流程。 <h3>由于许多学生与患病学生有过接触,也有的教师从疫区回来等原因,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对隔离区更是严防死守。</h3> <h3>被隔离的学生实在是太闷了,就是喜欢窗外有人来与他说说话儿,看到我背着相机,他高兴地与我打招呼。</h3> <h3><font color="#010101">隔离区里的张同学通过电话得知同学被隔离在楼上,竟然双腿移出窗外,侧身与楼上同学交谈,这种动作简直比非典还危险。我拍照后劝回了他(</font>这种隔空聊天的画面恐怕绝无仅有)。</h3> <h3>师生们都要按照规定,距离5米之外与窗内被隔离的人交谈。</h3> 难得有这个机会给被隔离的同学一点安慰。 这两个女学生等到凌晨,发现看守人员离开这里去前面检查的时机,快速越过安全绳,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果等送到被隔离的同学手里。 <h3>这种关怀可不同于平时,是她们不清楚对方是否真的得了非典的情况下,前来表示关怀的,这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可以认为,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如果不是等到凌晨绝对拍不到这样珍贵的画面。</h3> <h3>白天,外人不允许越过安全绳,学校公安处在每个宿舍楼配备了不少于2个人24小时轮换值班。</h3> <h3>每天都有大量水果送到被隔离的师生手里。</h3> <h3>送水果的也不可以进入楼内,需要由楼内专门的人来取并分配给师生们。</h3> 送到楼里以后,各个房间被隔离的师生才可以来领取。 机关楼前的广场变成了后勤供应场所。 <h3>大量的物资陆续送过来集中在机关楼前的广场上,按时按量签字分发。</h3> <h3>随着被隔离的师生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隔离房间,只好让毕业生提前离校。经过体检没问题的毕业生没有赶到毕业季就匆匆离校了。</h3> <h3>为了尽快腾出宿舍,只好安排同学们到体育馆里打地铺了。党委副书记刘志超在体育馆门前看到我,喊到"人手不够了,你赶快跑到12舍,把全楼的学生领到体育馆里来!"</h3> <h3>我代领学生们到了体育馆里,放下行李,同学们就跟我要水喝。我立即开车拉回来几箱矿泉水,他们喝到水高兴极了。放下行李后,好动的男同学就开始打扑克、玩篮球</h3> 不用上课,不用看书似乎感到是一种轻松的氛围。 <h3>随即,我拿出相机,同学们都高喊着"必胜非典!必胜非典!"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人性的彰显!</h3> <h3>我观察了校园里,同学们大多在正常活动。此时,我想到了那些不被允许出房间和只允许在小范围活动的被隔离的师生们。我花了4000多元买来排球,羽毛球,以及大量拖鞋,毛巾,报纸等物品,送到了抗击非典指挥部,分了下去,也算是尽了一点心意。</h3> 食堂附近也只能走固定的路线,到处是安全绳。 辽大科技园办起了抗击疫情宣传板,提醒师生如何注意各种安全防范措施。 <h3>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一批又一批被隔离的师生被确定没问题,陆续走出了隔离区。考虑到白天人多,避免尽可能的接触,所以,都是晚间离开隔离区。</h3><h3><br></h3> 我几乎每天都观察到凌晨,才有机会拍摄到了这些师生夜间离开隔离区的情形。 事发当天医院的医务人员也被隔离,如今终于走出隔离区。 当然,医务人员都穿着清一色的大白。看到我在凌晨给她们拍照,她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h3>被疑似非典的那个同学最终没有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并且痊愈了!具报道中说,此次市公安局为此出动了近300警力,这位负责人兴奋的向上级汇报,建议解除对辽大的封闭。</h3><div>公安、防疫等人员撤离了,辽大校门敞开了,全校一片欢腾。在学校大操场召开的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校长程伟讲话时流下了激动的热泪。</div><h3><br></h3> <h3>校公安处人员在隔离区门前的岗在撤离时,让我为他们拍一张合影以示留念。此间,他们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h3> <h3>外国留学生们也欢聚在一起,让我帮他们留影,这可是他们具有特殊意义的合影啊!</h3><h3>这是我当时拍的数百帧照片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h3><h3>时间过去19年了,这段纪实摄影作品对于我们正在抗击新冠病毒战役来说可能具有特殊意义。</h3><h3>辽宁大学经历了一场历练,百年不遇的历练,师生同心协力抗击非典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那些为了师生们的安全,始终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许多人是应该被尊敬的;不知对方是否被感染,仍然执意给师生送去关爱的情怀是最美的;</h3><div>我坚信,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同样能够战胜冠状病毒,迎来美好的明天。</div><div>(2022年3月重新整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