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只争朝夕

<h3>  死亡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每个人都要面对它,可从恐惧到坦然面对,我用了很多年。不知谁曾说过,<b><font color="#ed2308">人在成长过程中开始对死亡产生恐惧,意味着他童年时代的结束。</font></b></h3><h3> 这样说来,我的童年结束比一般小孩子要早,因为在我印象中,打我记事时候起,就特别害怕死亡。随之而来的是我特别害怕黑夜到来,因为黑夜让我不由自主地对死亡产生各种猜想,越想越恐惧。几乎每个夜晚,睡觉的时候,我都会用被子将自己紧紧裹起来,蜷缩着身体,以求得安全感,可依然驱赶不走恐惧,久久不能入睡。梦中经常出现一个怪物,长得奇形怪状,面部狰狞,张牙舞爪,由远及近向我走来,越近躯体越庞大,好像要将我吞噬,我一次又一次被这样的梦魇惊醒。</h3><h3> 面对死亡后的未知总是充满恐惧,我满脑子想象死后应该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大脑还会思考?身体会不会还能感觉到疼痛?会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人到底有没有下辈子?如果有,又会变成谁……对于这些现在看来非常可笑的问题,我却很想知道答案,可又无从知道答案。在小时候,我曾向母亲问过一个现在觉得很傻的一个问题:<b><font color="#ed2308">人死了还会活过来吗?</font></b>当时,多么想听到会活过来的答案。然而,母亲并没有给出我想要的答案,只是简单、粗暴地训斥,让我别胡思乱想。在我成长经历中,一直得不到有关死亡的解释和回答,一谈到死亡,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讳莫如深,所以,面对死亡恐惧伴随我曾经每个夜晚。</h3><h3> 也许每个人成长经历中,都会和我一样,或多或少对死亡产生过恐惧。我一直渴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后也许就不在恐惧死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经历过亲人离世的悲痛,让我清醒认识到人都会死的,永远也不会活过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所以特别留意别人对死亡的看法和描述。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b><font color="#ed2308">死亡没什么好恐惧的,人总有活得不耐烦的时候。</font></b>每当害怕死亡时,我总会想到这句话,期盼着自己赶紧活到不耐烦的时候,到那时就不再害怕死亡了。可我依然还不能完全克服对死亡的恐惧。</h3><h3> 后来,我看到一本书讲到美国人雷蒙德.A.穆迪博士所做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他从150例濒死体验者身上,寻找死亡时的真实体验。通过体验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死之间所发生的那些奇妙的事情——<b><font color="#ed2308">飘离身体、通过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与亲朋好友相会、一生的全景回顾、不情愿返回身体、对时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后的失望感。</font></b>当我看到这段对死亡时体验的描述,让我感到死并不可怕,甚至是非常美妙的。看到这样对死亡的描述,我像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多年来对死亡的恐惧得到很大的缓解。</h3><h3> 我还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在《庄子·至乐》篇,记载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面对惠子的指责,庄子解释说:“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可是观察到她起初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亡,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这个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b><font color="#ed2308">人的生死犹如春夏秋冬一样自然,从无到有再到无,绝不会因人的一厢情愿而改变。</font></b>出世之前无意识,无痛苦;去世后亦无意识,无痛苦,所以死后的世界是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恐惧的,恐惧只是活着的人对未知世界凭空想象出来的。</h3><h3> 我很喜欢向死而生这个词,它说的是一个不避讳死亡的生活态度。有生就有死,一个个体,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迈向死亡,向死而生,让我看到了只有死才会有更好的新生,这与人的新陈代谢一样自然。当我看到自己孩子出世的那一刻,无比兴奋,看到自己生命在他身上开始延续,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体验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面对死亡时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h3><h3> 对于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我们无从知晓,能把握的只有当下,所以要好好活,用心做好每件小事,不留遗憾;用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不留遗憾;用爱陪伴自己的家人,不留遗憾。<b><font color="#ed2308">人的幸福不在于物欲,也不在于名利,而在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font></b>顺其自然地过好每一天,等死亡找上门来的那一天,不留遗憾,自然接受就好了。</h3><h3> 等我临近死亡的时候,有一个愿望:死前,拒绝过度的没必要的治疗,如果实在痛苦可以用药物抑制一下,能呆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回顾自己平庸的一生,有体面有尊严地死去。死后,拒绝一切繁文缛节,将躯体付之一炬,用骨灰做肥料,在我喜欢的地方种上一颗树,最好是槐树或樟树,这些树都曾是父亲种在门前的树。这样又可以获得新生了,与这个世界共同经历春夏秋冬,感受着阳光雨露。子女若是思念,还可以坐在树底下,追忆我的一生。现在看来,死亡也是一件美好、有趣的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