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与"美""术"训练(少儿篇)

江山春

<p class="ql-block">  王文鼎临摹费欣 大都美术馆 2015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术"是个好词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字在前,"术"字在后,用"美"来统摄"术",旗帜鲜明;"美"字在前,是目标,"术"字在后,是手段,合而为一,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术"不是个好词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字何意?从来是个谜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术"字倒是明白,招法套路,上手入门,一学就会。于是避虚就实,于是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怜"素描",被认定为"美术"的基础,然而"素描"一词字面上与 "美"丝毫无涉,于是顺理成章的,"素描"成了"术"之代言,成了所谓 "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学院出身,又身在学院,偏不愿信这一路,奈何既无登堂入室之位,也无振臂一呼之勇,有心拿学院里别人家的孩子走出条新路,又不免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于是拿自家孩子练手,想着成败放空,各由天命,其实无非是我和儿子两个人的游戏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振臂一呼》2010年 纸本彩笔 24*30厘米</p><p class="ql-block"> 这是王文鼎为我画的第一张肖像。其时儿子不到3岁,我郑重其事的端坐,他也一本正经的写生。几十秒钟过后,丢下满脸诧异的我和没有盖严笔帽儿的彩笔,径直跑开玩耍去了。不明白他是怎么把正襟危坐、衣冠楚楚的我看成手舞足蹈、一丝不挂的,况且我分明是一副微笑着期盼的表情,不似这般狰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逻辑是大人的规则,孩子只管游戏。于是我忍住说教,任他游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工作》2011年 纸本彩笔 24*30厘米</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不喜欢涂涂抹抹的孩子,涂抹是人类的天性,动物不会去涂抹,也绝不会在自己的行为中发现乐趣。只要乐于去做的事情,总是有着更为高级的心里需求。我知道这点乐事的珍贵,于是只负责提供大量的纸笔,不做任何要求。当然,这不意味着我认同自己被画成斗鸡眼,但是只要画面里有一点点好处,就难得跟着随喜一番。做老师总爱挑毛病,挑毛病的病也是一种病,得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稀罕儿子的签名,朴拙自然,尤其那个"鼎"字,一派天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等餐》2013年 纸本油笔 18*18厘米</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最满意的一幅肖像,那时王文鼎5岁半。在4岁到5岁这一年,儿子画了大量的画,有一种8开的蓝皮绘画本,他画了大约二十余本。画的题材总是天马行空,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依然不加干涉,只提供纸笔和鼓励。但儿子似乎并不满足于在本子的涂抹,于是把目光瞄向了墙壁——看着墙壁的涂抹痕迹随着儿子的身高逐渐提升,也是一种享受,顺便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因为在墙上画了踢飞腿的少林寺和尚而遭到处罚,便不禁又多了一层快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养成了一种随时动手的习惯,去饭馆儿吃饭,一定会在等餐的空档画一张写生,有时没带纸本,就拿餐巾纸替代。这张就是画在餐巾纸上,不到5分钟。放松的状态不事雕琢,看那只左手,好像小萝卜一捆儿,但是无碍大局,甚至还有几分生命力在内部涌动。关键是,这种随时有绘画愿望的能力是可贵的,保护和培育这种能力,比画出一张理性的正确的画重要的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子合作 《决战》2013年 纸本签字笔水彩 24*60厘米</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和儿子的最大乐趣,就是在一张纸上合作画一场厮杀和对决,我们会在布局设计自己的将士时,偷眼看看对方的进展情况,于是再想方设法的画出压倒对方的气势来。有的时候儿子会侵占我的地盘,甚至直接把刀剑画到我的主将脸上,当然那样的画最后总以凌乱收场。所以我们后来设定规则:不许越界!终于留下这一张能看的画。</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大将军无敌威武小贼寇落水喂鱼》2013年 纸本签字笔 24*60厘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喜欢大将军,这是天性。三岁四岁时爱恐龙,五岁六岁时爱将军,七岁八岁爱《魔戒》,九岁十岁爱《星战》。这是儿子的兴趣路线图。这张画正是爱将军的那个时期,情节设计可谓精彩,看那将军的神武和贼寇的猥琐,尤其那条大鱼,把水底的神秘恐怖都画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同学孙翰鸥》2013年 纸本红色签字笔 10*16厘米</p><p class="ql-block"> 天马行空固然重要,脚踏实地也很关键。我送给儿子一个小本,随身带着,嘱咐他在幼儿园画画同学。于是他又画了十几个小本子。好玩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开始无法抵抗新本子的诱惑了,总喜欢丢开画了半截的本子,在崭新的本子上重新开始。所以那十几个本子,都是半截空白的。我从小所接受的艰苦朴素的教育令我一度无法认同这样的做法,也和儿子正经谈过。可结果是,节省本子的同时,画也跟着变少了。这是什么原理?没想明白,只是有些后悔因小失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神仙英雄谱》2013年 纸本签字笔 12*120厘米</p><p class="ql-block"> 为了弥补过失,我送给儿子一本宣册,他喜欢极了,在里面罗列出他钟意的仙将,依然没画满,这回我学精了,不再指责要求,只是一味夸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席勒作品临摹》2015年 签字笔牛皮纸 18*10厘米</p><p class="ql-block"> 临摹大师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师造化师古人,仿佛两条腿走路,瘸了一条就走不快,走不稳。当然,儿子这时候的临摹还没有达到主动的程度,只是依样画葫芦。理性精神这时候就可以起作用了,然而对七八岁的孩子很难要求这些,有危险。所以我决定闭嘴,只是给他看一堆画册,讲些画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罗丹《思想者》写生 2015年国家博物馆 纸本签字笔 18*26厘米</p><p class="ql-block"> 2015年罗丹大展落户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况空前。我自然不敢错失,一家三口同去膜拜。似往常一样,我一进展厅就自顾自的忙着看展拍照。儿子照旧由妻子看护,一个下午功夫,他画了6张素描。记得我在展厅里突然撞见儿子,他正在投入的画一尊横倒扭曲的女人体。看一眼展签儿,标题惊悚,是关于欲望与淫荡的。我和妻子对视一眼,做出一副惊悚的表情,再看看儿子的画,赶紧溜走,照旧把这个难题留给妻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玛雅雕塑写生 2015年国家博物馆 纸本签字笔 18*26厘米</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眼界都比手头功夫重要,眼界是对审美的持续培养,是感知世界不同表现方式的渠道;功夫是学院体系内部的标准,严谨严肃,壁垒森严。哪个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哪个更接近生活与生命的本质?我并不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看似早慧的天才,只是想让他有能力深入体验美的事物和创造的快感。我相信,无论儿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靠着什么本事吃饭,这种内在的愉悦体验对他的一生都会有重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兵马俑》2015年 签字笔牛皮纸 18*10厘米</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要了解中国的艺术,这一点倒真应该从娃娃抓起。学习中国传统的途径很多,素描作为一种持续而深入的观看体验,是深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的好办法。近代中国人积贫积弱,被欺负的对自己的一切都不自信起来。画画的人也一样,嘴里心里的大师都是别人的大师,西方的大师。我不希望我儿子也这样偏颇,更不希望他对自己国家的文脉无知无觉,以致自卑自惭。他的名里有"文鼎"两字,我和妻子所做的一切,只希望他能够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辟邪》2015年 签字笔牛皮纸 18*10厘米</p><p class="ql-block"> 速度与飞扬,书写与酣畅,是我在儿子的画里学习到的。学院绘画精于制作和完整,我也曾多年只认同那样一种完美主义的价值。而现在,却更看重不完美的价值,生命不存在完美,生命力才是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玛雅风头像》2015年 泥塑 8*6*5厘米</p><p class="ql-block"> 看完玛雅文化展览,儿子就做了这样一尊雕塑。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把那种文化样式的特征总结出来的,就是觉得很像。孩子的记忆能力不是依靠理性和逻辑,只是出于本能,这本能弥足珍贵,让做了大人的我羡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大将军出场》2015年 泥塑 15*10*6厘米</p><p class="ql-block"> 绘画与雕塑是空间艺术,音乐与文学是时间艺术。我从来不认为雕塑和绘画应当分开,一个初学者可能无法快速掌握在二维平面上画出三维的技巧,但雕塑的造型天生就是在空间里的。将二维和三维的空间意识不断转换,才是有效率的学习。当然儿子不会懂得这些,他只是喜欢捏泥巴的感觉。我工作的时候,很喜欢瞥一眼同在一旁忙叨的儿子,绘画、雕塑、手工、剪纸,抓起这个放下那个,投入而愉快。当然,纸笔毕竟还是嫌贵。当年罗丹就是因为买不起颜料纸笔才学的雕塑。雕塑的好处在于,泥巴有的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动画雕塑大杂烩》2015年 彩泥雕塑 </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我很高兴儿子不仅仅是作为动画片的消费者,还能从里面找出些创造的乐趣。玩具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孩子自己制作玩具还可以培养生活情趣和动手的能力。我小时候会在工地的沙堆上挖洞,建造结构复杂的壕沟,铺陈想象中的战事,那种快乐现在想来都是无与伦比的。儿子的作品五彩缤纷,会不会更快乐些?不知道。物质的丰富未必会带来快乐,创造与想象才是快乐的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刺王杀驾》 2015年 纸雕塑 </p><p class="ql-block"> 相对绘画而言,儿子显然更擅长雕塑,他的作品里总有着一种自发蓬勃的生命力和朴素大方的形式美。我用美拍为儿子的这两件雕塑做了一个十秒钟的动画,名为《刺王杀驾》,他欢喜极了,扬言要做一个大片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文鼎 《天使降临人间》2016年 纸雕塑 22*17*15厘米</p><p class="ql-block"> 这件纸雕塑令我对儿子刮目相看,用如此简练的结构穿插,表达出这样一个内心喜悦而圆满的形象。扪心自问,我做不到,做不出。如果要我来做,比例一定更加准确,结构必然更加合理,动态或许更加飞扬,但绝不会有这般由内而外的喜悦和自在圆满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无知者无畏,孩子内心总是一片澄澈,了无牵挂。大人正好相反,纠结算计,忧心忡忡。我一直不大敢于教儿子画画,怕伤了他的自在本性。自在者圆满,自得者自得其乐。我庆幸自己还不至于傲慢自大到看不出儿子这种"非专业"造型艺术的美和价值。美术之"美",美术之"术",无非是为了达到生命的圆满。而生命总是本自具足的,爱护生命之"美"、培育生命之"美",要用心得法,或许这才是"术"的真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