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缘

書園心語

<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通过从作者写的百万字纪实文学《红城湖》节选父亲的故事,歌颂孝道、勤俭、坚强、气节、担当之传统美德,旨在传承华夏优秀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父亲遗泽</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父亲评价</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父亲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父亲像册</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山西桃花</p><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评论截图</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李世民许愿的满院是桃花盛开的《雨花寺》时,我想着,岁月的花瓣悄然静绽,重忆父亲的桃花之缘,于心灵之桃源静品人生:</p><p class="ql-block"> 桃花轻抚生命的琴弦,藉以自慰内心深处的感动与沉思,总在花开花落中漫延心田……。”</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7日星期六上午,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海南省古玩学会党支部何波书记带领党员前往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参谒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无独有偶,何书记深情地说:她母亲是红军战士,常常对她教育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不朽传奇。作者听到何书记这么一说,即回忆起父亲老年时,他写的一部六十四万字的小说《老兵新传》,该作品以歌颂琼崖战士转业在橡胶系统工作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于是,作者下午拎着十套小说赠送海南省古玩学会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父亲评价</p> <p class="ql-block">画芯,68Ⅹ68cm,诗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遥想中原,满天流霞 观复山房主人 宋素圆画。丁祺亨先生昔在武昌中原大学就读常于蛇山之上徜徉有胸怀天下之志。(注:2022年4月5日,海南省古玩学会创始人宋梓亭教授为父亲造像。)</p> <p class="ql-block">父亲丁祺亨写下了六十四万字歌颂琼崖战士退伍后在橡胶企业工作的小说《老兵新志》。周殷殷先生在《海南日报》撰文评价:“作者的那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这物质至上的今天,不得不令人佩服,我认为本书作者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本书的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3日,林诗荣先生对父亲的评价:“赞祺亨:一生清廉,克己儉朴;憨厚诚实,为人师表;满腹经纶,博学多才。”</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5日清明节,海南白娇点评《桃花缘》一文:“父爱如山,父爱指引。”</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20日,张小玲律师:“您那篇桃花缘太感人了。”</p><p class="ql-block">丁淑芬(椰树集团功臣、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春城无处不飞花,桃花源里寄思源。</p><p class="ql-block">丁淑萍:“么厚,我每次看你发的《桃花缘》都看,不知怎么了,每次看都哭。”(注:她录下边说边哭的这段话发在微信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乐冰(幸福)(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海口市作协副主席。):@丁笃厚 今日父亲节,又看了一遍你的美篇,满满的孝和爱!(2023年6月18日星期天上午7: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宋梓亭教授(海南省古玩学会创始人):一套认真又申志的书籍,是父辈级的丁祺亨先生手作,出版有年,辉光闪烁。我们古玩学会,就是从老去的东西里披沙捡金,让其重耀岁月。(2023年6月18日星期天上午9:51)。</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父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那时我很小,每次父亲在中山路二楼的走廊上钉鞋子时我都在身边默默地看着。父亲穿的底部用汽车轮胎制作,鞋面用综色的橡胶皮交叉作的干部鞋,这种鞋那年代很普遍,但父亲的鞋与别人不同两点,一是上面综色的橡胶皮,我在海口从没见过同样的一双,另一是鞋子钉了很多小钉子,仍旧穿着,这两样的特点让我一辈子难于忘怀。干部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伫立身边仔细观,</p><p class="ql-block"> 鞋子满钉何不换?</p><p class="ql-block"> 翻来覆去修理实,</p><p class="ql-block"> 双脚一穿精神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有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情怀。</p><p class="ql-block"> 1969年夏天。我七岁时上学。</p><p class="ql-block"> 上学前,父亲带我去解放路海口百货大楼楼下的文具店买一个铁皮笔盒,父亲对营业员说:“拿几个笔盒出来挑选。”营业员从玻璃柜里面拿出几个铁皮铅笔盒放在玻璃柜上面。其中有一个盒面上有一幅几个青年正在大海里劈浪游泳的彩画,那是自由泳式,他们的脸对着我们,似乎是鼓励的、呼唤的表情。画上面右角有一行字“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我用手指着这个盒子:“买这个。”</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进修,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也用“大浪”来诠释人生的磨练。他在现场向大学生展示了当时的一段录像画面,并指着画面中排山倒海的巨浪说,正是这样的磨难,锻炼了人的意志,也更加坚定一个人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中国的年青一代,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在磨难中明白自己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从而坚定信仰。</p><p class="ql-block"> 铅笔盒的画面与金一南所说人在大海里锻炼的环境比喻一样,也巧得很。从一个纯真的小孩进入读书开始,跨入了神密莫测的社会“大海”,揭开了人生的多彩。 </p><p class="ql-block"> 笔盒已经没有了,但这一幅画我一直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学用的语文作业薄,是用父亲写小说用的方格草稿纸装订而成,粗糙难看。我心里虽然不喜欢,但也无奈只能顺从如此。稿子作业本,诗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学需要作业本,</p><p class="ql-block"> 父亲稿子订成册。</p><p class="ql-block"> 一看粗糙又难看,</p><p class="ql-block"> 从小学会俭节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苍桑,感慨很多。</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如何去面对“生存”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多,独立性强,希望读点书,懂点知识。现在生活和学习条件优越,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是否同步?余秋雨的一部书《我等不到了》,书的最后有一段话,大慨的意思是,新的一代是否已准备好对付灾难的心理素质。</p><p class="ql-block"> 人生存下来,日子并不都是春光明媚,更多是风霜雪月,诚如四季变幻。因此,如何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所以,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总是怀念父亲当初给我买的那铅笔盒,他教会我如何锻炼独立的生存能力。</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父母带我去看望住院的小姑婆,往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当时,农垦医院门口只有一个红砖垒起的柱子,一个很小的门口,也不挂牌,门口非常简陋,周围很少见到人,非常冷清,当然,更看不到车辆。</p><p class="ql-block"> 父母带我进病房时,看到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中年女人,旁边站着一个男的。经父亲介绍,是小姑婆和小姑公。</p><p class="ql-block"> 现在农垦医院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5日上午10点半,我开车从海南农垦医院门口出来,按计程器,走出丘海大道为600米。出来后往北走上海秀路为4100米。沿海秀路走到往大同路——三角公园——龙华路——长堤路至旧海关处共11900米,时间刚为11点11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小时,下午跟着父母从中山路陡步去农垦医院看望小姑婆。到了医院太阳已下山,这一次陡步走让自己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在太阳底下,从中山路——新华路——解放路——龙华路——海秀路——金牛岭——丘海大道——农垦医院。这一路程,最喜欢是金牛岭,树荫底下凉风丝丝,最不喜欢的是在太阳底下长长看不到尽头的丘海大道。当时,走到这条道路时汗流满脸,到了医院太阳已下山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一间病房,看到小姑婆和姑公,姑父只问我读几年级时,刚好有一辆回海口的车来了。于是,姑公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班公交车,让我们赶快坐车回去。当时,我最担心不知道如何回家的事,总算把心放下了。很遗憾,当时仅匆匆见了面即离开。</p><p class="ql-block"> 我是三年级从第四小学转学到第二十三小校的。以此推算,那时我约八岁前年纪,在下午用了几个小时陡步走了11公里,现在开车才用不到1小时的时间。时间相差已有40年,那时人少,车少,走路时静悄悄,基本上是在树荫底下走路,只是到了丘海大道一段,才让人感受在太阳底下火辣辣的难受。</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从车辆上的计程器上算,丘海大道一段有3.5公里,当时下午我跟着父母在太阳底下走这么一段路确实难受。那时,这一段路都是种植稻谷之类,黄灿灿的田地满是好看。但一看那么长且直的路,心里总是有点悸。但不管怎么样,自己也总算走完了这条路。</p><p class="ql-block"> 回想走了这一段路的感受,当时父母不用说携带水喝的准备也没有,就连一路上也从不说担心怕晒啊之类的话。不象现代的父母动不动就怕孩子受这苦,受那累。今天回想起来,这是父母以行动教育子女,对遇到的出乎意料的事,要学会坦然面前,不要有任何怨声载道的情绪。同时,教育子女要学会关心亲人。一路上木麻黄给我们遮阳,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木麻黄兮,生于海边,最喜琼崖,叶密纤细,娇小弱薄,树干挺直,婷婷而立,沙滩而食,不拣美味,树枝可燃,饭菜香纯,狂风电闪,虽弱亦拒,岸边耸立,当挺则挺,维系生命,不计养分,凶神恶魔,轻拂笑傲,蔚蓝天下,风柔轻摇,吾心坦然。</p> <p class="ql-block">  1951年,父亲从广州考到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中原大学,即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银行专业。1953年7月份,父亲毕业回广州银行工作。父亲为了帮助家庭,要求调回海口。当时我们家的家庭情况是,父亲是长兄,爷爷以修理手表养活一家,奶奶是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家庭。父亲有两个姝妹,还有五个弟,最小三个弟分别出生于:1949年,1952年,1953年。也就是说这三个弟弟仍小需要大人照顾。</p><p class="ql-block"> 六叔说,“爷爷曾经对他(她)们说,53年时大哥大学回海南银行工作。银行节日食堂加菜每人有一块猪肉,大哥用纸包肉回家给爷爷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中原大学读书,校长是潘汉年的胞兄潘梓年。父亲学的是金融专业。因他擅长写文章,于是被学校推荐抽派到广西配合政府土改工作。当时,父亲是在陶铸领导下的土改办公室工作。经过半年工作后重返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注:新中国成立后,陶铸于1950年秋调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领导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斗争。1951年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任广东省省长兼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57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曾兼暨南大学校长、华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1965年1月调任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夏,父亲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分配在广州工作。但父亲是孝子,于是回海南银行工作。但不忘用他的笔(常用丁祺亨,丁奇,丁峰笔名)歌颂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新气象。他深入海南各个有名企业,如海南省机械厂,海南石碌铁矿等,采访报道劳动模范事迹登上海南日报。《海南日报》1963年8月17日刊登丁祺亨父亲以笔名丁奇采访海口市、海南区、广东省的先进生产者一《工人阶级本色一记海南机械厂秀英车间副主任冯世富》。文章分四段记述:一工人爱他;二他爱工厂;三工人阶级本色;四带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终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时,父亲将祖父在海口中山路创办的“宝生祥”铺面椰雕艺术品在民国时期参加国际博览会评比获得金奖的事情为资料,历经近十年写出一部长篇颂歌“公私合营”小说。遗憾不久,文革暴发。工宣队上门搜家带走全部书稿。后来,经审核后退给父亲,父亲无奈将稿件弃入厂里锅炉。</p><p class="ql-block"> 父亲第一次带不认字的我到位于新华南路的海口市图书馆借书。从此我与书结缘,也是一生唯一的梦想要有自己的书房。上学后,父亲给我买一本书《怎么样写小说》送给我。中学时,六叔给我买一本书《微积分》送给我。这是他俩兄弟给我买的两本书。这两本书我都没认真看,也弄丢了。但书名记得。</p><p class="ql-block"> 这两本书教我一生做事的两个道理:一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二是任何事情都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于是,我将一生记录在《红城湖》纪实文学里。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也是对长辈期望的践行。</p><p class="ql-block"> 我在武汉读书时,父亲写了一封厚厚的信寄到学校,信里开头有一句话:“世上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强大。”</p><p class="ql-block"> 爷爷八十一岁时写四幅梅兰菊竹国画是留给父亲的,画中依序题句是对父亲一生评价:一、春(注:父亲家里称谓“么春”)风送梅花,意更浓;二、兰在深谷自然香;三、重阳秋色;四、竹子挺直有气节且虚心悠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父亲写的两本书:其一、改革开放最早出版的经济专业书籍《签订经济合同法律知识手册》,其意做事要讲规矩不可僭越;其二、歌颂琼崖战士转业在橡胶工厂工作可歌可泣的长篇小说《老兵新传》,其义做人要有琼崖革命坚忍奉献精神。噫!笃行执信向未来,厚德忠悫勇担當。</p><p class="ql-block">  我将父亲在金刚岭上留给我的两套房中的一套作为书房,名为書園,既是看书休息的空间,也是情怀传承之场地。当然,不是收藏别人的书多囫囵吞枣地看而炫耀,而是要在泛读中有选择性地精读,同时要动笔有自己写的精品为上。写书不求多,切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别人已写的就不要写。</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极少哭,能痛心哭只有三次,两次是在人多时哭,丢脸;一次是自已一个人哭,维护形象。三次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妙趣,那是父亲教会我人生之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6岁时在中山路家里受委屈被父亲痛打,其意错了受罚。当时,是4岁的妹玩小狗时,手臂被咬却说是我逗狗引起的。当然,自这次以后,父亲对我再无打骂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父亲第一次送我去海口市第四小学交给漂亮、笑容可掬的女班主任后,笑而转身不回头离开时,我在那一瞬间,……。其意学会独立。值得欣慰的是,老师竟不因我在众家长和同学面前哭之难堪,反而在宣布班干部时让我当班里的头。回过头一想,人会哭有时还真有好事光临呢;</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父亲从昌茂花园云游时,其意珍惜生命。</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初,我被海南省国家税务局人事处抽调带队到山西一炎帝故里的几所大学考察参加公务员公开考试的学生情况,巧遇四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因此,我利用周末游览桃花香溢、柳叶轻扬的晋祠、平遥、乔家大院和山西大学校园,用来晋时购买的一部最新款华为P10一徕卡镜头精心拍了些许桃花的像片以备。</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李世民许愿的满院是桃花盛开的《雨花寺》时,我想着,岁月的花瓣悄然静绽,重忆父亲的桃花之缘,于心灵之桃源静品人生:</p><p class="ql-block"> 桃花轻抚生命的琴弦,藉以自慰内心深处的感动与沉思,总在花开花落中漫延心田……。</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只喜欢两种花,一种是兰花,最喜欢系桃花。另外,他特别喜欢唱和听蒋大为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每到春节,他总是提起唯一的桃花,弄得我莫名其妙。但我从不买桃花往家里放,其原因:一嫌贵;二易凋谢。</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迈时,有一天,母亲淡淡地告诉我:多年前有一位从香港来琼的中年男子,到家看望你爸,并带一张他母亲年迈的像片和给你爸1个红包……他说:“母亲看一些旧信时总是哭。”</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恍然大悟:只读过小学文化的母亲叫“桂兰” ,父亲喜欢兰花,这是原因之一;经母亲无奈地提起,才联想起父亲曾在桃花遍地的武汉读书过。</p><p class="ql-block"> 以前,奶奶对我说,“你爸大学毕业后,本来是留在广州工作的。去读书之前,你爸在广州是与外曾祖父(奶奶父亲)住一起的,是广州青年戏剧演员。但因家里还有几个小弟弟和妹妹。所以,你爸就回海南银行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春节,我不再怕贵买了一株也是唯一次的桃花插在花瓶里:携一抹淡香,拈一朵静瓣,触一丛恬蕊,倾听静境花语,呢喃轻吟。于是,让父母与儿子一起拍了一张像,当时,父亲笑得最慈祥、最开心……。(有一天,王文朝兄到我的“書園”里,看到父亲这张像惊呼“老人太慈祥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翻开父亲遗物时还有那位黄女士于1990年4月18日写的一封信和装在信封的一张像。我将原像片拍了附在后面,信中说,“意外地收到您的来信,仿佛置身于梦中。……我虽在香港,但实际上有一半时间在深圳。如果您有机会出差深圳,不妨找我。……地址:……我家电话:……我平生最怕写信,必要时我宁願打电话给您。……送上近照一幅。祝 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信的“抬头”直呼父亲姓名,既没有“尊称”,也没有“问好”之词,这不象是久别老同学互通信息的客套情谊之称。我纳闷,“她”对“父亲”好象“生气”了。再仔细琢磨信的一字一句咬文嚼字之内容一情真意切,似乎真不是一般“同学”关系一怪不得。</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银行调到橡胶厂工作,199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对父亲颁发《荣誉证书》:“从事化工安全工业卫生工作二十年,特发此证,以资鼓励。”1993年,在国内最早出版了35万字《签订经济合同法律知识手册》。父亲年轻时已经在《海南日报》发表了不少文章。</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晚年的父亲却壮志未酬地重新拿起笔写下了64万字的小说《老兵新传》,内容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歌颂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抗敌的老战士转业在橡胶系统无私奉献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很少讲话的人,似刘惔佩服江权不常开口之人。有一天,他对小时的我说:“外曾祖父(奶奶父亲)邱钰:继承明朝皇帝曾赐予丘浚一个“九龙碗”,丘氏家族收藏此物的最后一位传人。”父亲说,“日本占领海南时,日寇军官曾用军刀架在外曾祖父脖子上威胁,但外曾祖父拒不交出“九龙碗”,后外曾祖父捐给政府,收藏于五公祠。”我听明白:这叫“气节”。父亲的这一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并记述在1500字的记实文章《红城湖》里,该文竟被《海口日报》于2020年4月13日海南自贸港建设宣布的第二年的同一天刊在报上。</p><p class="ql-block"> 总之,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辈子勤俭,默默做事,不讲怨言,从无在背后对别人说一句闲话。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擅自斗胆将这位女士的像与父亲的像靠在一起,当然其意是老同学相聚呗,同时将此文和此次特意为父亲拍的桃花像编辑放在《美篇一桃花缘》里,既然让父亲高兴,也不怕母亲“吃醋”责备。</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起父亲最喜爱的这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无论我在哪里,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p><p class="ql-block"> “畅忆曾经的清柔。”</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父亲的心声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如此“用心良苦”摆弄一番,未知是否算是满足云游父亲的心愿: </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或者其他情?</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反正我这一代人是弄不明白那一辈人这情那情的。罢了!填一首《桃花》算结尾,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p><p class="ql-block"> 妩媚季节;</p><p class="ql-block"> 色泽:</p><p class="ql-block"> 粉红纯净;</p><p class="ql-block"> 温馨:</p><p class="ql-block"> 怡静幽香;</p><p class="ql-block"> 思源:</p><p class="ql-block"> 悠然心中。</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5日星期五</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清明节,我将以上原来写的怀念父亲的小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并补充以下文字资料。</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民国时期,受以忠孝为主的传统教育影响,因此一生考虑问题和做事都是以社会和家庭为主,将个人的“愛”藏在一个世外桃源里……。</p><p class="ql-block"> 值此清明节,回忆父亲感动自已的往事,既是怀念父亲,也是传承长辈的精神。这是家族最核心的、最高层的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家族精气神的凝聚。</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与其说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倒不如说是沿袭感恩的精神。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云:</p><p class="ql-block"> 感恩!</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父亲像册</p> <h3>1951年父亲上大学时拍的像</h3> <p class="ql-block">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中原大学。</p> <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父亲大学毕业在武昌蛇山合影,后第三排中间帽沿中间折起来的为父亲,他告诉我们说,是为了易辩认。</p> <p>1951年8月一1953年8月中原大学财政银行专修科父亲的同学一黄女士</p> <p class="ql-block">1952年,父亲参加广西土改工作证章。</p> <h3>广州刚解放时,广州青年戏剧演员上演的节目。图为女手臂挡住父亲的脸部。</h3> <h3>头部靠柱上,手持碗那一位是父亲。</h3>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春节,我不再怕贵买了一株也是唯一次的桃花插在花瓶里:携一抹淡香,拈一朵静瓣,触一丛恬蕊,倾听静境花语,呢喃轻吟。于是,让父母与儿子一起拍了一张像,当时,父亲笑得最慈祥、最开心……。(有一天,王文朝兄到我的“書園”里,看到父亲这张像惊呼“老人太慈祥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海口市乳胶厂工作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表彰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出版书籍。</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山西桃花</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评论截图</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3日诗荣先生对父亲评价微信截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丁篤厚,字書園,号金刚岭居士,1962年2月出生于海口市中山路110号,世居府城宗伯里。海口市税务学会副会长。原海南省古玩学会副会长。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修业。祖上自百越移来琼岛,自小受家族"守砚堂"家训的熏陶,酷爱读书,喜从故纸堆中勾陈华夏文明精神,又从所喜古玩文物中习得美意熏染,深切领悟古物蕴含的文明与智慧。《红城湖》1500字刊登于《海口日报》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副刊-阳光岛第11版头条。2021年11月5日至7日在海口举办由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国际古琴学会等主办的“十八展翼、古琴观澜”全国比赛中,以八级“梅花三弄”古琴曲荣获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