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必须让孩子知道大人有多辛苦,为了养育孩子,父母付出了太多。</p><p class="ql-block">这些家长却没想过,这是成年人把养育子女的压力,变相施加给了孩子。要知道,物质上的贫穷只是一时,但心理上的贫穷可能伴随一生。如果父母经常把“穷”“没钱”“你要那么好的东西干嘛”挂在嘴边,这些话语就会悄然无声地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可能会逐渐演化成孩子的“自卑感”,“愧疚心”,“我不配拥有”和“我不值得”这样的负面自我评价。很多人无法摆脱没钱的困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穷,而在于心态。身穷尚有翻盘的机会,人一旦心穷了,那可能会穷好几代。</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心态”,说的是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即「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p> <p class="ql-block">当父母轻易地说出“这太贵了,我们买不起”时,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这样的言语或许会剥夺孩子未来追求幸福的决心和力量。清华教授彭凯平说:“如果总是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p><p class="ql-block">“哭穷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所有得到的东西,是在向父母“贷款”,将来要加倍偿还;自己获得的“幸福”,是来自父母的“施舍”,要感恩戴德。</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对父母感到愧疚,始终觉得自己对父母有所亏欠。逐渐形成“我不配得到幸福”“我有错”“我不讨人喜欢”的消极自我评价,变得消沉、自卑、自闭,更有甚者,还会被同学歧视、被霸凌。</p><p class="ql-block">正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童年阴影”理论中指出的:“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长大后更难自立。”可能有些家庭确实经济比较拮据,但是如果给予孩子温暖真诚的家庭氛围,即便在贫穷里,孩子也能生出笑对生活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开支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消费方式和风格。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独立生活后,自然而然地像自己的父母那样花钱。</p><p class="ql-block">就像不是每个家庭都温暖幸福一样,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合理的收入支出规划。在家庭中得不到爱的孩子,可以在社会支持中找到爱;但是在家庭中没学会合理规划收入支出的孩子,却很难补上这一课。</p><p class="ql-block">即使是财务健康的家庭,孩子也可能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并不了解父母的苦心经营。跟孩子谈钱越早越好,而且要让孩子知道,赚钱是辛苦的,孩子也有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的责任。</p><p class="ql-block">让孩子知道家里的收入。坦诚告诉孩子家里生活的花费、学费、房贷支出、零花钱等。孩子客观认识家庭经济状况,对父母也有更多的体恤。</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孩子的购物需求,父母的第一反应非常重要。好的回应能给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但是不好的回应方式对孩子的打击是多方面的。 </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李雪曾经在书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满足还是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提出的需求,如果父母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开心地满足孩子,而不要说出诸如" 你这双鞋花掉了我半个月的工资,你要懂得知足" 之类的话。</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能力或意愿,一定要诚实告诉孩子。你可以告诉他“不是不想给你买,只是我暂时没有能力。”“这个月的支出已经到了,我们只能等下个月了。”</p><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明白,即使他没有得到满足,也并不是他的错,将来他依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让孩子理解金钱的力量和局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尚未正确认识钱的用途,孩子对钱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可能并不很清楚。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认识钱的重要性,还要帮孩子明白钱也有其局限性。</p><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学会分辨“想要”和“需要”,“想要”和“需要”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但家长们应让孩子学着思考自己想买的物品是不是“必须得有的”。</p><p class="ql-block">比如看看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和糖果、冰激凌等零食,说说它们的区别,通过这些实例让娃明白,有时“想要的”不一定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通过对家人日常消费行为的观察,孩子都能很直观地理解——钱可以买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但家长也要告诉他们,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买到所有东西,比如时间、友情等等。告诉孩子,即使贫穷,未来也还在你手中。</p><p class="ql-block">“哭穷教育”和“打击教育”这些方法,虽然表面上看似能够让孩子变得顺从,但实际上,它们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是极其深重的。父母的每句话,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生活贫穷,努力奋斗,三五年就过去了;但让孩子心穷了,一辈子就很难幸福快乐了。坦诚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生活,拥有拼搏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不和孩子哭穷,告诉孩子,只要父母在,就可以为你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毕竟,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p><p class="ql-block">你是第一次做父母,你的孩子却要用一生来为你的“不及格”买单。愿每个孩子都能内心富足,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常怀感恩的心,扬帆起航,向阳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