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只记得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而从没有父亲节的概念。直到昨天和同事一起骑单车回家,才听同事提起父亲节这回事。原来这世上真的有父亲节。</p> <p class="ql-block"> 同事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因为惧怕很少和父亲交流,父女之间的感情甚是疏远,所以当母亲去世的时候那种痛是撕心裂肺的。然而,父亲还在,忽然觉得自己还有一座山可靠。可是,父亲在去年的父亲节前一天去了,突然感觉心里不仅仅有母亲去世时的痛,更增添的是天塌下来般的孤独与无助。这种感觉是无法用一个“痛”字来描述的。”我一时无语安慰,她接着说:“其实,正如人所比喻的那样,母亲是坤,是地;父亲是乾,是天。母亲是养育,是包容;父亲是遮蔽,是支撑。母亲爱得深沉,父亲导得精准。”</p> <p class="ql-block"> 她不无惭愧地说:“小时候,我真的很任性,旷课,逃学,是父亲一步一个巴掌把我打回教室的。是父亲唬脸相看,怒目相对把知识压进我的头脑的。现在想来,如果没有父亲,自己充其量是个围锅台转的农村妇女,哪里会有现在的光鲜。可惜,现在想明白,说与父亲,他已经听不到了。”分手时,她的眼中满是莹莹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自己单车独骑,思忖着她的话,联想着自己,已经身为人父的自己豁地明白了许多。想想自己小时候,又何尝是个省心的孩子,翻墙上树,偷果爬瓜,但凡被父亲知道,定时一顿喝骂与暴打。于是每每要再做此事时常常心有余悸,坏毛病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消灭的。从上学起,我便由一道杠到两道杠到三道杠,由小组长到班长到学生会的部长。那贴满墙的奖状一直是母亲炫耀的资本。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凡是他认为我能做的从来不帮我,哪怕我把运物的手推车推倒,他也不帮扶,两事旁人般地看我扶起重装。十四五岁便责令我去野地里放牧自家的三匹骡子。如若放到当下,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这看似严苛欺负小孩的举动倒养成了我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还有有一件事我终身记得,那是上高中时,高三那一年因为学校历年都有保送名额,而我又自认为自己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因此心浮气躁起来。父亲只说过一句“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结果,那一年果真没有保送名额,我落榜了。回到家,父亲和母亲正在收装晒干的玉米,父亲又说了一句话“撞了墙,就该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了”。母亲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复课费交到我的手里。第二年,我进了大学。</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如今儿子也已上了大学,虽然我对他不曾像父亲对我那样严苛,但让我拿态度时,我也像父亲那样点到为止,给他以分析和合理的建议,响鼓不用重锤,点到为止。因为我相信,没吃过苦头的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成长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又让我想到了当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时也在思考为何现在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为什么坏的行为习惯不好改正过来,每每见到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的父亲我就明白了。父亲这座山已经不是岩石做的了,而是一座棉花山。不能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倚靠,不能给孩子以理性上的指导。“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其实,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是一所学校,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母亲的爱应有,但不是全部,父亲更应是孩子品德、行为的导师,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父亲是撑在孩子头上的一把伞,处处为孩子闪烁理性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我很欣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的话“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父爱如山,诠释的是责任重大。父亲节,天下的父亲们你们明白了我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不觉间已到家门,父亲开门,我时髦地送上一句:“老爸,节日快乐!”父亲愣愣地不知为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