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两岸》:大国基业

有锐度的媒体人张国勇

<p class="ql-block">文字/张国勇</p><p class="ql-block">一条浑河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清王朝从浑河岸边崛起,又在日俄东北战争隆隆炮声和铁蹄蹂躏下,在浑河岸边渐渐衰落,这种前后数百年的历史宿命,在“末代皇帝”溥仪走出抚顺监狱改造成为平民前后才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13日,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站在抚顺千台山顶,眺望浩瀚的西露天矿吟咏出:“大鹏扶摇上青天,只瞰煤海半个边”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心情和背景激发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呢?</p> <p class="ql-block">截取剖析中国工业化革命的历史界面,积基树本,创业垂统,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础和原点,为什么会选择东北,选择浑河,选择抚顺呢?</p> <p class="ql-block">工业化革命起源于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逐步明确,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采矿、冶金、棉织等行业迅速兴起,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1769 年,J.瓦特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技术成就,从而引起一场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p> <p class="ql-block">欧美国家通过工业化革命迅速积累财富,就连中国的近邻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等改革走上工业化道路。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及沙俄为攫取资源和市场,把侵略的触角伸向浑河岸边。</p> <p class="ql-block">积贫积弱,闭关锁国,落后必然挨打。清王朝在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摇摆中吃尽苦头,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让国家主权丧失殆尽,洋务运动式的工业化之路注定没有出路。王朝颠覆,民国建立,军阀混战,列强肆虐,当一个国家丧失掉独立和自主,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阴影下笼罩下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前途又何在呢?</p> <p class="ql-block">一挫再挫,一败再败,国土沦陷,任人宰割,生灵涂炭,民生凋敝,一百余年的虚弱、黑暗,在历史上称为“百年屈辱”。</p> <p class="ql-block">最初可见的希望微光在嘉兴南湖一条红船上,红船一路播撒下精神的种子,被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当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中国工业化革命道路的经始大业,砺山带河,大国筑基的原点,便选择了抚顺,选择了浑河。</p> <p class="ql-block">断鳌立极,开天辟地,新中国工业化道路首先要夯实大工业基础。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电力是工业的“动力”,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人工石油制造主要原料油母页岩基地,亚洲火电之母抚顺发电厂以及冶金、建材等等完整的大工业基础,放眼全国唯有浑河岸边的抚顺市具备上述条件。</p> <p class="ql-block">大国基业,重在先行,重在方向,重在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开国领袖和党中央领导人频繁来到抚顺视察,朱德委员长曾六次来抚顺视察。国家领导人集体性关注一个北方工业城市,这在新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相当罕见。抚顺和浑河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工业化革命的起点和具体实践地,与这里的工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有绝对关系。</p> <p class="ql-block">1950年秋,当沈阳第一机器厂焦百顺等人接受铸造第一枚国徽的任务,国徽制造使用的机械动力、主要冶金板材,装饰的五星、齿轮、麦穗等铜铝合金元素基本来自抚顺。1951年5月1日,这枚硕大的国徽正式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它在诠释一个国家伟大庄严的同时,也寄托着抚顺铝厂、抚顺红透山铜矿、抚顺钢厂、抚顺发电厂等新中国工业化革命先驱企业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回顾新中国工业化革命进程,可以追溯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即将散尽,尽管全国还没有完全实现解放,而共产党人追寻中国革命精神的指向,高瞻远瞩,为新中国工业化革命、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当年4月在延安,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p> <p class="ql-block">1955年,抚顺钢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炉不锈钢,同时打制出一枚长500毫米、重20公斤的钥匙,并把这句话镌刻在钥匙上,如今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毛泽东这句闪耀光彩的话,宛如一枚打开中国特色工业化大门的理论"钥匙",至今听起来依然恢拓境宇。</p> <p class="ql-block">1953 年 11 月,党中央批准原燃料部党组报告时明确指示:“煤、 电、石油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先行工业。 其发展快慢直接关联国家所有重要工业和交通事业发展速度的。”</p> <p class="ql-block">“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有 8 项落户抚顺。建国初到上世纪60年代,由全国调入抚顺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及家属超百万人,从财力、人力上强有力地保障了抚顺工业的先行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声势烜赫,气势如虹的年代,抚顺产业工人群体以先行者的姿态,甘于奉献,赤胆忠心,忘我前行。西露天矿张子富连续33天不回家;发电厂刘金良班创造三个月完成八个月的抢修维护任务;石油一厂段忠珠率领突击队全力抢修恢复生产;抚顺钢厂魏国钧大胆试炼多种高级合金钢……工业化使命让抚顺企业和工人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新中国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吨硅、第一吨钛、第一吨特种钢、第一桶人造石油、第一台挖掘机等等全国首创工业产品均产自抚顺。</p> <p class="ql-block">1957 年 3 月 7 日,《人民日报》报道抚顺工业发展时介绍:“位于东北工业中心的抚顺煤矿,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发挥更大的‘先行工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煤炭、石化、冶金等是抚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的基石。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升级,煤炭等传统大工业逐渐被信息和数字化等新型工业代替,产业重心正从东北转向黄河和长江以南。特别是在抚顺煤炭等矿产资源枯竭以后,抚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和振兴问题,已经不是抚顺一个城市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破解以上难题,举步维艰,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十四五”期间,抚顺市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强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做大做强高端精细化工、高端冶金新材料、新型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力争构建现代工业和产业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建国70余年,浑河两岸的人民不仅创造开启了中国全新的工业时代,还在参与新中国工业化革命奠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意志和精神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尽管前进路上困难重重,由浑河血脉构筑起的大国基业,正是有了抚顺这样的先行者,才让新中国的工业产业化拉近与世界工业强国的距离。抚顺,作为新中国工业革命“大工业文化”的精神文化象征,在中国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今天,还会不辱使命,在城市经济转型中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摄影/陈韶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