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秋的大兴安岭

东张西望

<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是一个连绵起伏达几百上千公里的大型山脉,但却似乎没有什么很高的山峰,山势很是平缓,线条柔和,彷佛似静卧中女士的曼妙曲线。初看平淡无奇,细品才感到它虽不同于奇峰峭岩,却也自有它的平和之美、优柔之美。</p> <p class="ql-block">  此时放眼望去,大兴安岭简直就是森林的海洋,那起伏连绵的山脉,就是森林海洋的波涛。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树叶或黃、或紫、或红、或绿,或随山势而变化,或不拘不顾地参差错落。没有人去整饰它,打扮它,但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美容师,它不用任何斧凿,却又比任何鬼斧神工都更神奇,更不可思议。它能让每一座山都不相同,每一处景都不重复,却又西施、王嫱、飞燕、玉环,各美其美,美不胜收。那实在是巧夺天工,斑斓的色彩简直无可形容,而当地的老百姓就径直将它们叫做“五花山”。俗吗?未必,恐怕学富五车的文化人也不一定能想得出更好的词汇来,就像“广州塔”,堂而皇之所征的名字反不如老百姓管它叫“小蛮腰”来得更为普及且更能得到认同。</p> <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的树,成片的以樟子松、落叶松和白桦树为主,都长得挺拔俊俏、光鲜靓丽如少男少女,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方便停车时,我们会走进树林之中,呼吸一下森林的清新空气,观赏一下森林的另类风光。白桦林当然是最为醒目的,特别是在阳光的透视之下,那树干显得愈白,愈有层次,而筛漏下来的阳光,如丝,如线,如透明的羽箭,微风摇曳,树叶轻语,似与游人呢喃,徜徉其间,真有说不出的温馨和愉悦。进入樟子松林,感觉又有不同,樟子松个个都是标准的“帅哥”,那种挺拔,那种标致,那种傲岸,那种英气勃勃之姿,使它有理由骄傲。如铜的树干,健劲的松枝,怎么看都不会让人腻烦,待到风入松中,无数的松针形成一种共振的合鸣,那是只有松林才会有的天籁之音,它让松树那种特有的香气弥漫全山。记得魏晋人常常用“肃肃”来形容松树之风,留下了“肃肃松下风”这样的诗句,但我猜想,那可能是竹林名士们围坐于某一株或几株大松树下所得到的感受,而在大兴安岭这样的长林树海之中,那松风就决非“肃肃”所能概括了。它要么静如处子,闭口不语,要么如涛如潮,如啸如吼,尽显其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在这样的树海之中,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显得太恬静、太纤细,有点小家子气了,而只有辛弃疾那种“检校长身十万松”的壮词,才适宜于在这里咏唱和高歌。落叶松则又是另外一种风度,它峭拔异常,笔直凌霄,在它的字典里,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弯”“曲”之字,在适宜生长的季节,它尽显鲜绿,青翠欲滴,而在不适宜生长的季节,它则断然抖落全身“羽毛”,“冬眠”起来,譬如现在,它就删繁就简,筋骨毕现,形成一番“晴山历历”的风景。更为难得的是,落叶松还有时与白桦树交织在一起,白桦树枝干雪白,落叶松树干乌黑,黑白双侠,各抱地势,相偎相依,共同妆点着锦绣关山。这虽然不会是只有大兴安岭才有的景象,但在神州大地上,如斯景观大兴安岭一定首取一指则是可以肯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