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亭园

奇冠

<p class="ql-block">中国亭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南部,公园北起公滨路,南至红星村,西起油坊街、香德街,东至电碳路,占地面积72.9公顷,是国内同类主题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整体以亭为主题,追溯中国“亭”的发展历史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以陶然亭、醉翁亭、爱晚亭、牡丹亭等34座或古朴厚重、或灵巧轻盈的亭、廊、榭、阁按照1:1的比例复建于园内,栽植各类树木10万余株,成为国内以亭为主题的、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主题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遍赏中华名亭的独特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全园由八个分区组成:游目骋怀区、霜天红叶区、返璞归真区、清斯濯缨区、宁静澹泊区、寄情自然区、秾艳凝香区、怀古感今区。每一分区体现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与理念,并与八大名亭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们以不同的文化氛围,别样的游览感受。哈尔滨市我国亭园是中国现阶段以亭为主题的占地最大的生态公园,是一座文化艺术蕴味浓厚的森林式园林景观生态公园。</p><p class="ql-block">亭者,停也,是供人们停止休息的建筑。来到春秋时期,因为各诸侯国交往频繁、大使来往增加,亭这类建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经隋朝、宋元,至明代阶段,亭的修建技术日渐高超,风格上也是了显著的南北差异,亭的修建方式有单个亭、组亭、组成亭、双亭、半亭等,总数也十分令人震惊。生态公园总体以亭为主题,追朔我国“亭”的发展历史及在景观园林中的影响力,这种或古色古香厚实、或机敏轻柔的亭、廊、榭、阁依照1:1的占比复始建园里,每一分区反映一种中华传统的观念与核心理念,给人们以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和不一样的精彩的游玩体会,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遍赏中华民族名亭的与众不同游览胜地,也让这片北疆之地拥有精美的江南地区韵味。</p> <p class="ql-block">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冠云亭</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p><p class="ql-block">他为了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冠云亭”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座单檐的六角亭,而且恰好就位于“冠云峰”的东侧。</p><p class="ql-block">整座亭自都建在堆砌的假山之上,亭子的后面便是“冠云楼”,在亭子的檐下挂有一个写着“冠云”二字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冠云亭</p> <p class="ql-block">荷风四面亭</p><p class="ql-block">原亭坐落于苏州拙政园,始建明正德年间,亭名因荷而得,位于在园中南部池里海岛,四面皆水,荷花亭亭净植,岸上柳枝婆裟。“四壁莲花三面柳,半潭雨暗一北京房山。”亭中的一幅楹联恰当地址出了这里可欣赏到的四季之景,讲出了一年四季四季。</p> <p class="ql-block">东坡亭</p><p class="ql-block">东坡亭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师范学校内,绿水环绕,风景绝佳。东坡亭为砖木结构建筑,主亭正门上端挂着“东坡亭”的大字匾额,亭内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石刻像及其他诗文碑刻十余件。亭东面有东坡井,传说为苏东坡亲自所挖,井水清澈甘美。亭东侧为“东坡公园”,亭阁湖水相映,波光潋滟,垂柳成荫,风景优美,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合浦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濠濮亭</p><p class="ql-block">濠濮亭位于曲溪楼西,小蓬莱在水中央,濠濮亭列其旁。取《庄子·秋水》篇,庄子濮水钓鱼及庄子和惠子濠梁问答之意。濠,即濠上,濮,水名,皆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此为名,既可效庄子惠子观鱼,又可仿简文帝作濠濮间想。</p> <p class="ql-block">濠濮亭</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p><p class="ql-block">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p> <p class="ql-block">四面皆山山下路,亭亭杨柳马连钱。</p> <p class="ql-block">老去逢春与转加,轩亭喜傍水之涯。</p> <p class="ql-block">又系兰桡驻水滨,小亭重上独逡巡。</p> <p class="ql-block">开网亭</p> <p class="ql-block">开网亭为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的一座攒尖顶三柱三角亭,两面临水有栏,一面向桥面敞出:此即为其名“开网”由来,亦取自“网开一面”之典故。其尖顶上有一仙鹤雕像,玲珑别致,造型独特。虽然开网亭与亭亭亭并立相对且两亭之体量相近,但是风格上却完全不同:亭亭亭俏丽轻盈,雀跃心怡;而开网亭则深具禅意,仙风道骨。此二亭大概各自代表了小瀛洲以及三潭印月整体景观的两种气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网”名自“网开一面”,此成语最初出自《史记》,讲述的是商汤王的好生之德。此类故事体现出人性的善良与宽容品格,无论在哪种历史环境和人群之中都能产生广泛共鸣,故这样的思想和原则一直以来被各种哲学或者宗教体系所引用,渐渐内化为某种温柔但是强大的民族烙印。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何门派,均十分崇奉“因果”之论,此在《易经》中即有总论,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等等。若不讨论其对世俗民众的行为指导意义,就其论点从表面上来看强调了善恶有报,但往往令人忽略的是其最真实的核心不是“报应”而是“宽容”。在这一点上,如《道德经》所云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即为在天道之下,因善恶自有因果,而人们大可不必为眼前之利益得失、正邪纠缠而去计较论争,是谓“开网”;这其实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内心中强大的信仰作为基础的。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佛祖”或者“先贤”们的慈悲之心,而对自身因为错误或者罪恶得到开释而感激,却并不一定可以承担起与之相反的主动角色,去对他人的错误和罪恶予以宽容和开释,大概是因为人们在历史变幻之下,渐渐遗忘或者怀疑具有极为深厚底蕴意义的“因果”,而变得愈来愈在意眼前的得失了。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出现传递裂痕的一个现象。开网亭在此处的寓意,或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开网亭的位置与方向,其两面为屏而向东北方敞开一面,恰恰是整个西湖景区山水的浓缩。西湖群山以西北、东南两面为屏,中为西湖而向东北方敞开一面。这亦是“开网”之意:由此网开一面,方能使无限风光现于此城之前。我想西湖是经过自然之手与历代人民共同雕琢而成的,其中包含了无数过往的故事和非凡的变迁。它在今天呈现出来的样子也许不是最为完美或者繁华的,或者它在任何时代呈现出来的样子都具有局限性,但是它自始至终却都是宽容和大气的,可以毫无顾虑地向每一个到访的人们敞开心扉。也正是“三潭印月”为西湖之精华,是因为西湖与拥有与月光一样的品格和情怀,可以洒向大地印满人间,却能让任何一个人抬头仰望;而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自有盈亏自有圆缺,默默讲述着天道轮回、千里婵娟的古老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网亭</p> <p class="ql-block">舣舟亭</p><p class="ql-block">舣舟亭在常州市区延陵东路南侧京杭大运河畔,东坡公园内。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后人建亭纪念。亭下有御碑亭及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孙氏馆移此之"东坡洗砚池"。</p> <p class="ql-block">兰亭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p><p class="ql-block">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鸳鸯亭</p> <p class="ql-block">悠然亭</p> <p class="ql-block">延着几步不高的石梯,便来到亭子的长廊,顺着长廊走到亭子的中央,那里有一张石桌和四把石凳,亭子的四周都种满了各种花和果树,亭底便是清澈见底的小池塘。</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p><p class="ql-block">杭州牡丹亭位于花港观鱼的牡丹园内,是牡丹园中最高点,也是观赏牡丹的最佳处,其周边全是牡丹花,牡丹亭也还有一处墨宝可欣赏,是茅盾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革命活动胜地、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因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p><p class="ql-block">爱晚亭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于1792年创建。[1]其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p> <p class="ql-block">幽赏亭</p><p class="ql-block">  幽赏亭处于古猗园北隅,对面逸野堂在月光下犹如广寒宫,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幽情顿生,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亭</p><p class="ql-block">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p> <p class="ql-block">可亭</p> <p class="ql-block">鹅池碑亭</p><p class="ql-block">碑高188厘米,宽68厘米。鹅池碑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系兰亭的园林建筑之一。因王羲之爱鹅,故凿鹅池。</p> <p class="ql-block">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p><p class="ql-block">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书“鹅池”,无款。为清咸丰五年(1855)至同治八年(1869)重建兰亭时所立。陶然亭公园于1986年仿建。</p> <p class="ql-block">凝香园</p> <p class="ql-block">凝香园也称“正春园”,位于菏泽城东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袁姓所有,称“袁家堂”花园。凝香园是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俗称“何家花园”,距今有近1000余年的历史。园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几百年的腊梅、紫丁香,千年翠兰松和一块假山石。“凝香园”附近的何应瑞墓地古柏成林,苍郁参天。</p> <p class="ql-block">悦心园</p> <p class="ql-block">茶香榭</p> <p class="ql-block">滴翠亭</p><p class="ql-block">滴翠亭: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亭憩游行也。”滴翠亭即为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四面俱是游廊回桥。</p> <p class="ql-block">扇面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词亭</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词亭位于民主路56号黄鹤楼公园内,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 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p> <p class="ql-block">燕喜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似乎对“白云黄鹤之乡”特别钟情,他36次来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1956年6月1日,毛泽东从黄鹤楼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畅游长江,6月3日至4日,又两次到江中畅游,写下了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p> <p class="ql-block">清介亭</p> <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内谐趣园中的“洗秋”和“饮绿”则是位于曲尺形水池的转角处,以短廊相接的两座水榭,相互陪衬,连成整体,形象小巧玲珑,与水景配合得宜。</p> <p class="ql-block">影香亭</p><p class="ql-block">影香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影香亭出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池跃入眼帘,池四周用山石砌成矮墙作栏杆,池中心垒有石墩,墩上有亭耸然,这就是影香亭。影香,取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此亭取名“影香”, 是十分贴切的,也再现了林逋诗句的意境。亭四周池水清澈,倒映梅花倩影;亭北古梅,花放季节,香气弥散。为此,影、香皆备,以此名亭,既符其实,又富诗意。 影香亭建于明代。明初,滁州南太仆寺卿赵次进,在古梅前凿石挖池,池内因有泉眼,故水终年不涸。后来待御邵梅墩为了赏梅,便在池中建墩造亭。亭初名“见梅”,后更名“影香”。从池外入亭内有小桥相连,小桥用条石铺架,游人可倚栏观池中古梅倒影,闻亭外古梅芳香。</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有“都门胜地”之誉。 公园1952年建园,全园总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园。 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它成为旅游观光胜地。</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p> <p class="ql-block">西施亭</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p><p class="ql-block">牡丹亭在江西省大佘县。江西省大余牡丹亭公园为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名剧《牡丹亭还魂记》故事的发源地,位于大余县城东北古南安府后花园中。位于县城东部东山之麓,章水之滨。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的融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景区。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十九年(1591),戏剧家汤显祖曾游南安府后花园。亭为八角形重檐,下檐大于上檐。</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p><p class="ql-block">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翌年秋天,送客于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长江一段)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现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琵琶行</p> <p class="ql-block">浸月亭</p><p class="ql-block">浸月亭又称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相传此地曾是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在甘棠湖建亭,江州即九江市。 后人因其《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称“浸月亭”。</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p><p class="ql-block">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映波亭</p> <p class="ql-block">蘭亭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兰亭镇的兰渚山下,国家AAAA级旅游区。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兰亭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其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p> <p class="ql-block">冷泉亭</p><p class="ql-block">杭州灵隐寺冷泉亭</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冷泉亭记》曾写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冷泉亭位于灵隐飞来峰景区冷泉溪北岸,亭子方形,是带有坐凳板的重檐木结构建筑,黛瓦丹柱,十六根圆形亭柱构成一个开放、宽阔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冷泉亭历史悠久,自唐代起就有记载。唐朝,冷泉亭建于冷泉溪中央;宋朝时拓宽了冷泉池、建石堤与冷泉闸并将亭子移于岸上;清朝重新疏筑了北涧及冷泉亭。现如今冷泉亭的位置以及其与冷泉溪的位置关系,与清朝末期时的冷泉亭相符。</p><p class="ql-block">“千峰碍日树参天,望入空亭已泠然。”自古以来,冷泉亭就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冷泉亭记》中描绘到“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飞来峰及灵隐山中猿猴出没,凄绝的猿啼与冷泉的流鸣极其和谐,故“冷泉猿啸”被列为元代“钱塘八景”。如今胜景虽不在,但神韵犹存。夏季雨后的冷泉亭景观最为美妙,雾气还没散尽,雾霭好像给山水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冷泉亭,后面的灵隐寺若隐若现。雾在溪面上游动,像画家泼墨,使山、水、亭变成了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进入冷泉区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路行来,古木参天、梵音萦绕、禅房花木,如入净土,“仙灵所隐”正是此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冷泉亭枕于潺潺溪流上,立于巍巍山林间。游人休憩于亭中,春听燕语、夏看雾绕、秋闻桂香、冬赏白雪;抬头仰望飞来峰,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低头俯瞰冷泉水,飞珠溅玉,如奏天籁。它是灵隐寺与其主山、案山共同组成的中轴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飞来峰与灵隐寺通过冷泉溪和冷泉亭连成一体,又为寺庙提供优秀的景观条件。“园林建筑—水体—山体”组成的自然山体园林空间,营造了“壶中天地”的体验感,极尽其妙。难怪成为谢灵运、王维、白居易、苏东坡等历代文人笔下的天下第一林泉,向往的归隐之地。</p> <p class="ql-block">道山亭</p><p class="ql-block">道山亭是程师孟所建,并约请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面貌、风土民俗。道山亭旁有篆刻“天章台”。元朝萨都剌曾在此吟成《天章台上晚酌》一诗。道山亭之东有两块奇石。</p> <p class="ql-block">月老广场</p> <p class="ql-block">名亭地理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