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明月

岁月风铃

<p class="ql-block"> 今日是中秋,月圆之日,恰逢教师节,双节同庆,而我因为威海房子等了九年,终于在第十个年头收了房,尽管不大的屋子也是敝帚自珍,弥足珍惜,忙于屋里屋外拾掇,增添家具,总算有了个家的样子,因为还有一些扫尾工作,也是心底里对这块陌生土地的热爱,今年的中秋,便是第一次在远离家乡的洲际海滨过了。</p><p class="ql-block"> 传统意义上说,中秋是个团圆节,家家户户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全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家人不能团聚的日子总有一份淡淡的忧伤,因此有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以往的中秋就算在外求学也是必须回家的,还把宿舍同学不用的粮油票凑起来买一壶油称上几斤花生带回家去,妈妈夸我知道过日子。第一个没有回家的中秋节是因为同学离开家乡分配到我们县,人地生疏,孤独寂寞,我决定留在单位陪她一起过。</p><p class="ql-block"> 那个月光朗照的夜晚,我们两个年轻姑娘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月圆之夜,在幼儿园的二人世界里尽情弹琴唱歌跳舞,那架老旧的脚踏风琴,那个登高拜月的滑滑梯,那所寂寥的院落,那一轮圆月,那位丹顶鹤一般美丽高傲的小女孩,久久挂在心上,即使同学后来飞到湖北去了三十多年,依然时时牵挂,彼此联系。结婚以后,每年的团圆节一家相聚已经成了惯例,孩子长大了,结婚了,每年的中秋两亲家并成一家欢欢笑笑,团团圆圆,有了小鱼丸,更是其乐融融。今年中秋前两天,先生赶到了千里之外的威海,他说老婆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即使这是常理,依然还有一丝久违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一起去看大海,听松涛,一起骑上电瓶车去那香海看演出,喝咖啡,一起弹钢琴唱歌,一起去赶海,看日出日落,举目无亲他乡的陌生让我们彼此成了依靠,而他乡里新结识的朋友也成了初秋里的暖流,老乡这个名称显得更加亲切,老乡为我装家具,送来河鲜,陪我散步,一起旅游,听到家乡口音从未有过的亲切感。人是群居动物,看到上海的朋友呼朋引伴,亲友在他乡团聚,很是羡慕,客寓他乡的人对老乡一词的理解更加深刻而热烈。</p><p class="ql-block"> 威海海滨风景如画,环境优美,依然抵挡不了对家乡的那份牵挂与怀恋,水是家乡甜,月是故乡明。母亲去了,孩子大了,少去很多牵挂,我们都也年过半百,洗去尘埃,褪尽铅华,面临退休,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一轮明月永远是游子心中的那道白月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