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自贡沱江流域盐运古镇(五)赵化

清风徐来(丁浩)

赵化古镇,位于自贡富顺县东南部40公里的沱江下游,这里已经接近泸州境界了。赵化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清代自贡盐业中兴,赵化得水运之利,成为自贡“东大道下川路”盐运的重要驿站和水码头,逐渐发展为具有“七街四巷”“九宫庙”“六码头”“九口十八滩”的大镇。赵化古镇人杰地灵,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的故乡。 赵化古镇名称的由来,据传北宋时有赵姓官员巡视至此,见其环水依山,′风景秀丽,遂言“此地宜开化”,遂赐名 “赵化”,意为“赵氏开化之地”。<br>赵化镇古镇面积颇大,西街、新华街、上河街、下河街等老街保留完整,几条老街都是青石板路,街道幽静深远,一楼一底民居排列两侧,青瓦板壁、众鳌高翘,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br>赵化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留存了不少古迹,能够寻访到刘光第的故居、明月楼(刘光第读书的私塾)、两湖会馆、顿丘世第、罗汉寺、曾家祠等等老建筑。<br> 赵化古镇新华街 赵化古镇河街 赵化古镇西街 曾经繁华的河街 古朴的老街 老街小作坊 刘光第故居:刘光第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与谭嗣同等六人共同发动“百日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是革命义士。其牺牲后家人将遗体运回赵化归葬, 1987年迁葬于富顺县烈士陵园,赵化人以之为荣。刘光第故居位于赵化古镇西街,是刘光第幼年和少年时期的居住地,建于清光绪年间,故居为穿逗木结构一楼一阁民居,十分朴实,参观时看说明牌介绍,刘光第是与祖母同住一间十分逼窄的卧室,祖母睡一张大床,刘光第睡旁边一张临时搭建的小床。从这处故居可以得知刘家当时生活还是比较窘迫的。 刘光第故居内景 刘光第年少时与祖母同住一室,左侧临时搭起的小床就是刘光第睡眠之处。 刘光第家的阁楼 明月楼:位于古镇桂香池街桂香池畔,亦是清代建筑,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四合院,刘光第幼时曾在这里读书。 明月楼内景 明月楼前的桂香池 两湖会馆:位于古镇西街,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现仅存门厅、左右耳房及部分外墙,门厅上横匾刻“两湖会馆”楷书大字。步入其间,发现原有的大殿和万年台等主体建筑皆不复存在,改建为广场和武校的练功房,殊为可惜。 我在其它古镇寻访时,看到的大多是湖广会馆,而两湖会馆只见到赵化这一处。应该是因会馆建于晚清时期,原来包含湖南和湖北的湖广行省已分家为湖南湖北两省,故不再称“湖广”而改称“两湖”了。 两湖会馆门厅的飞檐翘角很有气势 两湖会馆门厅两侧耳房分别辟为“刘光第诗文馆”和“赵化古牌匾陈列馆”,可以一览。 顿邱世第:这是一间当铺,四合院结构,做工比较精巧细致,独具特色,建于民国初期。正门门额题有“顿邱世第”四字,是富顺县现存唯一古当铺建筑,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现在为居民住宅。个人认为应该及早搬出居民,开辟为相关陈列室。 顿丘世第内部天井,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 赵化镇原有水码头六处,可见运输之繁忙, 装运井盐、蚕丝(赵化曾是蚕丝重要生产地)和其它生产生活物质的大小船只多在赵化盘滩过堰或停泊起载,大量船夫、纤夫以及陆路挑夫马帮成群结队,在此歇息。货船穿梭于江,挑夫充盈于途,商贾云集于驿,促使赵化古镇的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赵化人也由此富足起来,这从赵化古镇的民居档次就能略知一二。在下河街和新华街一带保存下来的建筑规整大气,制作精良,是川内其它古镇所罕见的。新华街的四龙拱日建筑景观更是一奇,想来当时的建筑者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 赵化古镇规模不小,老建筑大多为一楼一底,木作精良,很有档次,据此可见当年经济的繁华。 新华街的“四龙拱日”景观是赵化古镇一大亮点。 赵化古镇老渡口,曾经的热闹繁华已被冷清寂寥取代。 水运衰落后,赵化也沉寂了下来,变成了今天这座鲜为人知的古镇,只剩下老人们的回忆:“我们小时候经常看到沱江船只往来络绎不绝,码头也是排排停满。茶馆里面人也多,本地人外外地人都有,吃茶听书打牌,热闹得很。” 赵化古镇老茶馆 自贡沱江流域沱江五古镇皆因盐而兴,后来又都不约而同地因水运衰落而凋敝。不过,它们的历史文化积淀却值得我们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