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庭--悟真寺和香积寺

心情好好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p><p class="ql-block"> 我先前曾游览过位于长安区樊川的香积寺,当时介绍其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近日偶见关于悟真寺的介绍并亲往观览,方知它才是净土宗的真正祖庭。</p> <p class="ql-block">  悟真寺在今西安市蓝田县蓝川峪口。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在此兴建寺院,正式称名“悟真寺”。此后悟真寺历经扩建,至唐开元初期,已成为拥有上下两院,含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湾竹林寺、山北玉泉寺、山北水陆道场、河湾口华严院,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间,僧众1000余人,据有山场田产5000亩以上的超一流寺院。</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代,善导和尚住持悟真寺,开创佛教净土宗。</p><p class="ql-block"> 善导和尚(613-681),俗姓朱,《新修往生传》称其为山东临淄人,《瑞应珊传》则说他是安徽泗县人。他11岁依密州明胜法师出家,18岁见西方变相图,大受感动,发愿往生。20岁受具足戒,特尚《观经》。23岁时(贞观九年、635年)从庐山来都城长安终南山悟真寺。贞观十五年,前往当时全国净土教中心并州(今山西太原)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贞观十九年,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重返悟真寺,住持悟真寺的弘法及建设,并著书立说,写下《弥陀经》十万卷,画出净土变相图三百幅,开创净土宗,人因之称其为善导大师。期间经常去往京师,大弘法化,三年赢得倾城归信,竟至“家家敬观音,人人称弥陀”。因其常住终南山悟真寺,又号“终南大师”;又因其口念佛号时有红光随出,人称“光明大师”。</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总章元年(668年),大师五十六岁,受请移住都城实际寺,此后多于京都实际寺、光明寺、慈恩寺弘法。因年事渐高,较少回山。但悟真寺有重大活动,仍然过问,如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三月,大师参与谋划悟真寺的水陆大斋法会。</p><p class="ql-block"> 净土宗,以“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为所依的主要典籍。另外《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也为此宗所重视。一般认为此宗始于东晋慧远创立的净土教。慧远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此后,有东魏玄中寺昙鸾著《往生论注》,主张“乘佛愿力”往生净土。隋唐间,道绰著《安乐集》二卷,传播净土信仰。唐初,善导随道绰学净土要义,后到长安弘扬净土教义,著有《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观念法门》《法华赞》《般舟赞》等著作,正式创立净土宗。净土宗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宗派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兼修念佛法门。</p><p class="ql-block"> 唐末武宗会昌灭佛,悟真寺破坏殆尽,此后历朝时兴时废,唯留香火传续未绝。如今,位于莲花山半腰的上方北院处仍有几间民国时期修建的旧庙遗存,称“上悟真寺”;原山北水陆道场仍存水陆殿,现在称“水陆庵”;水陆庵对面“下悟真寺”则是200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其功德,在帝都长安南郊樊川修建了善导塔院和香积寺。怀恽、净业相继充任寺主,继续大力弘扬净土教义,香积寺也因此成为“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后世有人以此为据,认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p><p class="ql-block"> 公元9世纪,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将净土念佛法门传入日本;公元12世纪,源空(法然上人)开创日本净土宗,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日本佛教信徒以净土系为最多,对善导大师极为敬仰。为追仰祖恩,感念祖德,仅日本净土宗一派,至少有十家寺院冠名“悟真寺”,四十家寺院名“善导寺”,而以大师别号命名的“光明寺”、“光明院”竟多达百所。日本净土宗一直把香积寺奉为祖庭,王维的《过香积寺》诗还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1980年5月14日,中日两国在香积寺隆重举行了善导大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法会。</p> <p class="ql-block">香积寺的善导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