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五十七)同质化的瓶颈

John Fan 范朝亮

<p class="ql-block">今天谈一个不少人听起来会觉得不舒服的话题 – 摄影作品的同质化。我们有一个陋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到事情关乎到自身,却又与他人无关了。也罢!在这摄影界我一不代言二不带团,没有一个现在的或者潜在的客户,得罪人的大实话还是我来说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前我做了次大型线上摄影讲座《摆脱同质化的陷阱》,用同质化这样一个商业名词来描叙摄影创作的困境,提出同质化是当今摄影艺术创作的头号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少有哪一种艺术创作手段能够像摄影一样迅速地机械复制。而一张作品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恰恰又与其同质化的程度成反比 - 也就是说内容和形态相似的作品越多,就越一文不值。当然我这里仅仅讨论艺术或者纪实作品的价值,如果只考虑图片的娱乐价值与个人价值则可以飘过。</p> <p class="ql-block">今天摄影的同质化是数字化和商业化的产物:数字化使得摄影的门槛降低,成了大众的娱乐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发展给摄影作品交流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让摄影师获得即时的回馈;而摄影大众化又产生无穷的商机,更将一幅幅佳作迅速转化为产业,无休无止地批量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质化的特点是无差别。我们的读者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官已经被无差别地轰炸到了饱和的程度!当整日里满眼尽是五彩缤纷的花布,感官已经开始麻木。曾几何时,微信摄影群里熙熙攘攘,随便一张寻常的图片也会迎来无数的大拇指。今天绝大多数摄影群门可罗雀,只剩下锲而不舍的非原创性转贴在天天霸屏,让我们的读者更倒胃口,加速他们离去的步伐。读者量下降不仅仅发生在微信,flickr,Smugmug等等图片交流平台的流量也已经风光不再。我们的佳作越来越成了摄影师小圈子中的孤芳自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我们摄影师自己的思想也跟着麻木了!离开商业化的流水作业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按快门。即便按下快门,作品也是惨不忍睹,不得不再回到流水线上去滚打。不信你去打听,哪怕是不少小有名气的摄影师,有多少作品是自己完全独立完成的?我这里独立创作的定义是从计划,旅行,寻找,构图,拍摄,后期,直到展示这一整套与最终作品有关的创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最近又看到一篇报道,索尼半导体CEO清水輝志在一次简报会上说: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数码单反相机相对于智能手机相机的图像质量优势即将结束。这意味着什么呢?几年之后除了运动与野生动物领域之外,绝大多数的静态摄影已经不再需要单反(或者微单)。今天的软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开始克服成像系统物理界限的程度。一旦完善,昂贵的摄影器材便失去了绝大部分市场。</p> <p class="ql-block">我最近在美西南旷野中拍下了一张星空作品。像这样一张星空作品对器材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全幅相机来完成。即便如此,画质还是一个挑战,需要后期仔细降噪。然而这样一张干干净净的星空作品,现在已经可以用手机拍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1x.com,手机作品,作者顾丹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相比之下我们还可以看出它画质的不足,但是再过几年这样的差距是否还会存在?即便画质上还存在微小的差距,是不是还会影响创作思想的传递,尤其在比较小尺寸的展示媒介上?我们总是在读者根本不介意的技术差别上浪费时间,画质很多时候成了摄影师之间的饭后谈资。我们常说摄影师不是工程师,却忽略了我们的读者更不是工程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智能手机成像系统的进步将使摄影需要比现在更少的技能,更少的财力,尽管数码时期摄影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同时这也意味着今天同质化的饱和轰炸会再增强十倍。就像任何商品,饱和的十倍将是一个怎样的恐怖景象呢?恐怕不会是大众摄影十倍的热度。一旦彻底反感的读者无法再给日益增多的摄影师带来心理上迅捷的正反馈,摄影热会不会失去动力而戞然而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许多商品的炒作一样。其实这样的现象已在悄然发生:作品点击量下降的同时,相机销售量也像专业摄影师的收入一样在直线下降,过去的十几年我们恐怕已经见证了大众摄影最辉煌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里不是给摄影艺术描绘一幅末日的景象,因为真正的艺术不会销声匿迹,而技术的进步也只会给艺术的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变得一文不值的也只会是同质化的产品。也许大众摄影的崩溃反而会使摄影真正成为一项严肃的艺术创作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会说:同质化是别人的问题,我一直努力创作,根本没有同质化呀!在这里我们就谈谈几个关于同质化的问题,让大家思考,也让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一张美轮美奂的图片会被枪毙。既然同质化是个数量问题,我们就从数量入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研究的摄影作品有多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很少研究别人的作品的话,我们不仅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欠缺,很可能根本缺乏对同质化的认识。不知同质化为何物,又如何去避免呢?我每天阅览数以百计的图片,当然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是评委。大量的阅读会丰富摄影师的知识面,让人在按快门之前就知道这张即将产生的美片是同质的还是独特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Photographers Trail Not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犹他州的Moonscape Overlook(月景台)是一个网红景点,在我手上被毙掉的月景台风光美片不计其数。尽管我以前从未去过,但对那里的每块石头几乎已经了如指掌。可是我还是去了,毕竟摄影也是一种经历,遇到大自然的美景何苦偏要绕道而行呢?然而欣赏大自然是一回事,摄影创作却又是另一回事。当我在悬崖边放下脚架,发觉无论在哪个机位都将是同质化的枉费心机。我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不拍 - 这往往是身临美景最艰难的抉择。</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放起无人机,开始寻找不同的视角。寻找构图的同时又在与脑海里的图片库做比较,直到我找到一个满意而独特的机位:远处一朵火凤凰似的红云与近处的岩石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氛围。这样的机位可以简单重复,故事却一去而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月景台的西面很远的地方是更加著名的Factory Butte(工厂山),二者的图片都一样不计其数。日出之后我又寻得一个独特视角:让两个网红景点遥相呼应。这时我心中一阵欣慰:清晨的大好时光没有白费,有两张没有同质化的作品足矣。这张作品尽管视角特别,但是光色并不独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同质化的作品出现。不可重复性才是风光摄影的首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让人有创新的基础,而不是提供更多重复的素材,更不是纸上谈兵的资本。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钻进牛角尖的学究,努力拍摄今天常人不再拍摄的图片。动机完全正确,但作品却还是几十年前名家名作的翻版,到底还是在走同质化的老路。创作要超越时代,落后于时代的重复并不是创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同行的摄影师有多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朋友同行是人生一大快事,以摄影来丰富经历更是无可厚非,但纯粹从摄影创作的角度来看与众人同行却是一个格外的挑战。我在《摄影是孤独的艺术》一文中专门谈到,这里就不花太多篇幅:</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t5u07q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十四)摄影是孤独的艺术</a></p><p class="ql-block">我们拍摄之时要考虑机位边上还有没有其它摄影师,尤其是风光摄影。如果其它人近在咫尺,我们的作品很可能在未按快门之前就已经同质化了,再大的努力恐怕只是对同一构图微小的优化,读者也许根本不会理会其中那一点点差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与多人同行,同一时间地点拍摄,又同时归来,同时静下心来做后期,最后在同一时间段里将作品送出去比赛、发表,却纳闷为什么这么好的作品会被评委给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参加的摄影团有多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团也是一种与人结伴同行的形式,不同的是它有一个领队的指导老师。摄影团本身无可厚非,也是一个通过摄影享受自然的好场所。它同时更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初学者跟随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学到很多拍摄经验,加快摄影技能的进步。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学堂再好也终该有毕业的时候吧?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却不是创作上饭来张口的说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说过摄影创作是计划,旅行,寻找,构图,拍摄,后期,展示这一整套与最终作品有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前半部分才是最艰难,最考验摄影师眼光的,通常来说它已经被指导老师完成了。风光与自然摄影具有极大的重复性,在特定的时间把我们带到特定的地点,就像老师已经给我们写好了一道完美的习题,答案在出发之前已经同质化了。那就叫作业!尽管我们可以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结果终究已是万变不离其宗。往往我们的作品只是老师某一张名作的翻版,连后期都做得相仿,更不用说同行的团员有多少份拷贝了,到头来我们还埋怨这等佳作怎么被没眼光的评委给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往往参加摄影团的动机就是拍出一张和老师一模一样的佳作,就这样自己成了自己的人质。一个好老师会在摄影团中为学生创造独立拍摄的机会,一个好学生也会不断寻找与老师不同的视角。毕竟与老师相似的作品未出炉就早已同质化了。</p> <p class="ql-block">在非洲拍摄狮子,所有同行的摄影师都站在吉普车上用长焦拍摄,我为了避免同质化,趴在车的边缘,装上中焦镜头,将相机吊在脖子上,用很低的机位拍摄。当然我也千叮咛万嘱咐让司机注意周围狮子的动态,以免真的为艺术献身了。尽管如此,这张难以重复的作品我只创作了一半,因为领队的老师已经完成了最艰巨的劳动 – 将团员在最佳的时刻带到了最佳的地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多少摄影团算太多?这要因人而异。初学者可以多一点,成熟的摄影师却要自律。我对身边有一定摄影基础的摄影师的要求是一比二:每参加一个摄影团就必须再花两倍的时间去独立拍摄 – 当然独立拍摄也可以是三两个好友结伴同行。以此推算,很少有人能够每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两次以上的摄影团而仍然保持独立的创作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你参加多少摄影团,归根彻底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算得上佳作的作品是不是都是跟随摄影团获得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这些作品也许并不能代表自己真实的创作水平,可能只算自娱自乐而已,当然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未尝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同质化背后的驱动力往往与技术的进步关系不大,和那些同质而美轮美奂的图片也没有太多关联,更多的是社交媒体时代迅捷而轻易的心理满足,哪怕这样的认可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在将宝贵的光阴持之以恒地扔进同质化的泥潭里,十年后即便幡然悔悟,也将悔之晚矣,人生还有多少个十年让我们去做真正的摄影创作?同质化作品这样只有娱乐价值的东西又为什么要用人生最珍贵的财富去换取呢?</p><p class="ql-block"><br></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获李政道CUSPEA奖学金,旅美三十余载,涉足物理,医学和摄影等完全不同的领域。为物理学博士,放射医学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院士,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四光圈摄影创作团队发起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span>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