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课堂反思:六下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小鱼儿

一、教材简析<br><br>《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是六下第四单元第5课。本课引导学生将视角转向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用变化的视角来认识地球资源的形成以及与人类的关系。<br><br>本课有3个活动:<br>1.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br>2.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br>3.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div><br></div><div>二、教学反思</div><div> </div><div> 本课是什么类型的科学课,我认为可以归为“科学阅读课”。“科学阅读课“是指围绕科学问题通过阅读获得证据形成认识的课。它的课程结构有很多种。本课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信息呈现—分析推理—阅读资料—分析研讨”。</div><div><br></div><div>(一)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div> 1.提出问题:矿石、宝石、煤、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概念的。课上不少学生说宝石、矿石是天然就存在的,煤是植物变的,石油是动物尸体变的。<div>2.教师可以用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一般研究过程来引导,即科学家一般是通过收集信息,寻找证据,分析推理来研究的。</div> <p class="ql-block">3.以煤是怎么形成的为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煤带来的信息,推测煤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基于信息通过分析推理,再提出自己的猜测,比如学生提出煤是由植物被埋在地下形成的。我需要他提供证据,追问学生证据是什么?通过不断地交流、学生逐步完善他们的猜想。</p> 4.学生的猜测与科学家的推测是否相同呢?我找了一个《煤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老师可自行下载。 <div>5.学生对比煤和远古植物的特征,判定这是一个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div> (二)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1.本活动先呈现科学家研究结果——地球发展历史中大气层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读懂曲线图,然后分析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结合以前所学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自然而然就提出这一时期可能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div>2.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能发现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氧气和养料,判定这也是一个化学变化。<br></div> <div>三、爱牛材料点评<br></div><div>1.下图是爱牛配送的矿石标本,每箱1盒(见下图),如果只是用来引出课题的话,我觉得是不够的,尤其是煤块的观察,完全可以用来开展学生活动。</div> 2.仔细观察煤块,能发现植物痕迹(见下图),可供学生观察活动,建议材料盒1为:煤块12块。<br> 3.本单元学习主题是物质变化,建议材料盒2为矿物提炼标本(类似下图)。

化学变化

学生

本课

下图

地球

大气层

推理

煤块

氧气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