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南古镇一一梦里西塘

閑雲清烟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镇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它历史悠久,既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江南的六大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内至今都有不少原住民在这里居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它被称为“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  跟所有江南的古镇类似,西塘古镇既有小桥流水,也有亭台楼阁、红花绿树。游客走进西塘古镇,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西塘是水乡,游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几十块钱便可游上一圈,显得十分划算。</p> <p class="ql-block">  坐在乌篷船上,看着船夫轻摇船桨,仿佛摇动的是时间是年轮,摇回古老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构成了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这里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镇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民风淳厚,橹声悠扬。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是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水乡特有建筑,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p> <p class="ql-block">  西塘的桥特别多,比较出名的有五福桥、环秀桥、安境桥、卧龙桥、望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p> <p class="ql-block">  西塘移步换景,处处皆景。随手一拍,无不美如图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塘,吟听梦里西塘故事。</p> <p class="ql-block">  西塘古镇,我们许多人的梦里水乡,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也极具特色。春天的西塘,是被花装点的古老水乡。西塘,云白风轻,花红柳绿,浅浅风景,淡淡诗意;当阳光洒在河面,波光粼粼,古镇的美好尽显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临近西塘时,已是午后,春日的阳光暖暖的滑过眼眸,斜斜地抚过心坎,远望处,山影如岚,很自然的溶入澄澈如洗的碧空。古镇的长街曲巷,黛瓦粉墙,飞檐漏窗,在一堤如烟的绿意里若隐若现。浆声四起的流水,一拱如月的石桥,笼在宛转的旧梦里,以低调微吟的缱绻,在透明的时间里和屋前屋后的苍苔绿藤作着切切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镇,只见绿波轻漾,临水映人,轻舟柔橹,如梦如幻。 西塘沿河而居的人家,用一根根圆木柱子撑起黑色的瓦棚,缓缓倾斜的姿式长达千余米,如一曲悠长的曲子,时而高扬层叠时而低回绵延,如此蜿蜒起伏而又和谐统一的烟雨长廊,在今天的江南古镇中尤显特色。</p> <p class="ql-block">  烟雨长廊是西塘最独特的风景,沿水而建延绵近千米,木柱黛瓦连成一片。整个廊棚多为砖木结构,宽度在2-2.5米左右。在阴雨天素有“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之称,使来往赶集的人免于日晒雨淋。</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廊棚,古朴的木质建筑重重叠叠,鳞次的墙檐泛射着暗涩的光,有阳光透过,恍在时空的隧道里行走,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自己的心跳和那怀旧的情结在隐隐轻蹑。目光停留在雕栏的木格子上,轻抚着朱颜犹存的斑驳痕迹,思绪如缕缕烟花,缠缠绵绵弥散在那些似水的流年里,依稀之中仿佛看见了柳亚子先生和南社的文朋诗友们在乐园客栈的廊棚下饮酒作赋,击节而歌。想象着那些倚栏笑谈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欢愉,一时间,恍若隔世。</p> <p class="ql-block">  清风徐徐,绕廊而过,如一圈一圈的年轮,辗过漂浮的空寂,以湿泽的静影,沉浸在水中。透过廊顶的间隙,细数着光与影的流落,青砖黑瓦的色泽在悠然中渐渐老去。</p> <p class="ql-block">  也许烟雨中的长廊应是另外一种情调吧,试想一个人漫步在这充满古意廊棚下,聆听着棚上被雨点轻轻敲打的声音,看着那一串串晶莹的雨珠从廊檐垂滴而下,平日娴静的河面上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在舒展,一层层水雾在恣意弥漫,任自己的心情被感染,任自己的灵魂被涤荡,任生活中的凡尘俗事随波远去,那份心情,也许正是无法言喻的怡然与惬意了。</p> <p class="ql-block">  弄堂是西塘的脉络。 西塘有一百二十多条弄,最宽的弄约一米开外,最窄的弄仅限一人侧身而过。这里,听不到人声鼎沸,看不到车马熙攘。孤独与怡然同时在心里盟生开来,静穆而空灵。</p> <p class="ql-block">  宅弄深处,弯延曲折,光线暗淡,两侧的青砖马头墙高高地立着,扶着墙行走,仿佛在记忆的峡谷里穿行,有着迷惑的飘渺,视线过处,一片弥漫的悠长,像梦飘过又消散,远去。</p> <p class="ql-block">  一些空置了的想象和情怀,被岁月的手翻开,那些如檀香般柔和的粉尘,幽幽而来。断椽几许飞檐在,小楼何人曾临窗。幽深的小弄总给人以一种凄婉迷茫之感,如丁香般的哀愁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一扇扇虚掩的门楣后面,阳光透过小小的天井,缓缓移动,似流金撒在了斑驳的木墙壁上,光阴的声息静在一块块青砖上,让人无不慨叹,逝者如斯也。</p> <p class="ql-block">  一直都认为弄堂是可以与人交流的,走在已不知记录了多少代人足迹的青石板上,轻蹑的足音回响在深长深长的弄堂,仿佛一曲古老的歌谣荡进缄默的城堡,是谁在与历史对话?又是谁在聆听一面面残垣诉说?宽窄各异的弄口如一双双大小不同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烟雨红尘里的俗事纷纷,看着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在 江南 的和风细雨中缠绵悱恻。</p> <p class="ql-block">  穿过长长的弄堂,尘嚣变的悠然,凡俗变的清淡,所有的喜怒哀 乐都 被幻化为宁静怡然;生生死死,幕起幕落,情感似乎经过了水的漂洗,多了些许沉静。爱情或者其他,成了纷繁往复的轮回,静静地、细细地,铺在了弄堂的每一个角落,铺在石板的每一个间隙,回过头望去。墙角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正悄悄地开放。</p> <p class="ql-block">  水是西塘的梦,是西塘的魂,而让人魂绕梦萦的,则是 西塘 的桥。那104座石桥,默默地倾听着千年流水轻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旧事新人、繁华沉淀;以苍桑的姿式,在水的怀抱里,影动波摇,翩若惊鸿。</p> <p class="ql-block">  西塘的一座座石桥如一部部古书,浸在潜移默化的变迁里,带着温情的渴望,波动在河水的涟漪里,桥的造型各异,或如卧龙临波,或如彩虹飞架。每座桥都有故事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  望仙桥建于宋代,座落在镇南烧香港底福源宫前,初为单孔石台木板桥。相传以宋代福源宫道人唐立桥望仙得名。</p> <p class="ql-block">  西塘来凤桥位于小桐街东侧,建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为三孔石板桥。传说建造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取名“送子来凤桥”,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还有集福、德、寿、禄、善终的五福桥。这是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桥上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而且还有每个人的所希望的种种吉利。</p> <p class="ql-block">  汇秀桥在西塘景区正门的附近,是从正门进入景区的必经之桥,名字与迎秀桥和环秀桥相呼应。在桥上也可饱览小船、流水、人家景象。</p> <p class="ql-block">  安境桥建于明代,是镇上的交通中心。桥孔呈圆拱形,为拱桥。站在安境桥上可以将三座不同类型的桥尽收眼底,在其他古镇实属少见。过安境桥至鲁家桥,桥下的东西向河道即为烧香港。</p> <p class="ql-block">  卧龙桥是浙江西塘的一座有名的石桥,卧龙桥原来是一木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一天,桥边住一位姓朱的竹匠看到一孕妇失足落水而死,就很想重新修造,可没有资金。他就削发为僧名广缘,奔走化缘历时十年,积得白银三千两,开工建造。到白银用完,尚缺石料,和尚却因十年老苦积病而死。工程缺桥面将停,这时,有两位神仙来到西塘,闻西塘豆腐干非常有名,品之,赞不绝口,正陶醉之时,一块豆腐干掉了下来落在未完工的卧龙桥上,形成了桥面。</p> <p class="ql-block">  狮子桥又名里仁桥,因桥栏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八尊,人们又称此桥为狮子桥。在古镇众多古桥中,称得环境最漂亮一座。</p> <p class="ql-block">  从其中狮子的风化程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历史对于时间的召唤洗涤,领略到西塘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在几千年的自然人文磨损,自然风化中残存下来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  戊寅桥是西塘古镇内一座具有一定历史的石桥,桥的造型非常美,造桥工艺也十分精湛,站桥上也可饱览小船、流水、人家,景色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永宁桥是西塘古镇最佳观景点,最受摄影家和画家们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站在永宁桥上可一览胥塘河两岸的全景,南望古朴的廊桥,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早起可以在这里能欣赏到初晨中慢慢醒来的西塘,晚上水面映着灯笼光影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列入平川十景有环秀断虹美誉的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如此的美景,使人恍入画境。</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远眺, 西塘 的水、路、棚廊以及模糊的黛瓦粉墙在斜阳的晕染下,如淡彩的宣纸画古镇弯弯曲曲的弄堂,平平仄仄的石板,瘦瘦清清的小河,高高低低的石桥,如泛黄的照片在记忆里层层清晰。这样远远近近的望着,目光沾染了水的痕迹,醉成湿漉漉的痴情。</p> <p class="ql-block">  夕阳斜下,桥下嫣红的水面随橹的摇晃洒下一串串晶莹剔透般的珍珠,小船儿荡荡悠悠地划着,桥的影子在细细碎碎的水声中被一波一波的涟漪轻柔地化开,亦真亦幻而又忽明忽暗,仿佛岁月的印痕在自然的画面中流动,树影、船影、桥影,晃动着,渐渐隐去。</p> <p class="ql-block">  迎秀桥位于西塘古镇内,与环秀桥及汇秀桥相呼应。迎秀桥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站在桥上可一览古色古香的西塘美景。</p> <p class="ql-block">  西塘的古建筑,古朴而不张扬,站在任何一座宅院门口,都看不出丝毫的辉宏之气,这大概与西塘人平静谦和的心境与性情有关。</p> <p class="ql-block">  石皮弄在西塘西街的尽头,全长68米,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只有0.8米,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这条狭窄的石皮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宅。石皮弄位于西塘西街的尽头,全长68米,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只有0.8米,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王宅门口,西塘建筑群的字样清晰明显,走进去的客堂间,现在有商家在做生意。再进去,就是王家接待的正厅,种福堂。</p> <p class="ql-block">  身前多种福,后代必能得善报,这便是“种福堂”名称的由来了。种福堂,位于西塘石皮弄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  种福堂的特色就是东侧有账厅,西侧有备巷,楼面铺设砖硅,说明这家人当时还是财力雄厚的。正中间悬挂的种福堂牌匾,是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当地的一个重要人物题写的,就是为了告诉后人,积德积福,造福后人。</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原是宋代御营司都统王渊后代的宅院。 西塘 的建筑强调“以暗为安”,正如现代人所说的“银不露白,暗可藏财”,种福堂亦是如此。宅内用以采光的天井极小,光线昏暗。</p> <p class="ql-block">  宅子的第一间低矮而不起眼,甚至显得有些委屈。往里,是一座高大的门墙,一面刻着“维和集福”,一面刻着“元亨利贞”。元亨利贞取自《易经》,象征着事物的一个发展过程,元即开始,开始时充满希望,枝繁叶茂后,又要想到秋天的落叶凋零。不能不说这八个字的意义颇是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因为对外的部分有限,所以穿过种福堂的另一个开放的房间,现在已经是西塘名人馆了,在这里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了西塘地方的名人名士。</p> <p class="ql-block">  门楼的面也是凹凸成型,喻示着做人要胸怀宽广,要能屈能伸。二楼木质结构的楼板上用糯米汁和石灰铺就了一层四方的砖,这样,楼上的人走动就不会惊扰了楼下。楼下尽可高谈阔论,楼上亦可独听风雨。</p> <p class="ql-block">  西塘礼耕堂在种福堂的东首,也是王家的宅地,曾经是清乾隆、嘉靖年间,被誉为富甲苏城的“富潘”的(礼耕堂)祖宅。</p> <p class="ql-block">  这座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取"诗礼继世、耕读传家"之义,潘家耗资百万银两,历经十年建造的宅第。</p> <p class="ql-block">  “诗礼继世、耕读传家”的匾额“礼耕堂”被高高挂在大厅,更是演绎了一个家族的鼎盛繁华。济济满堂,厅中设氍毹演戏,男宾前列座、女眷如云垂帘两厢之观剧,喝彩连连。</p> <p class="ql-block">  尊闻堂位于种福堂的西侧,两堂相隔着著名的石皮弄,始建于元末清初,是西塘古镇最古老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  尊闻堂几经沧桑,主体建筑正厅、花厅及厅楼仍保存完好,正厅高爽宽敞,气势恢宏;花厅素雅,庄穆质朴;厅楼造型洗练,精巧秀雅,体现了明代民间住宅的艺术特色。面积不大,却宽敞明亮,粗犷的青石柱础,细密的木雕构件,十分精细。</p> <p class="ql-block">  堂前拱券式的轩梁,椽梁作包方抹角,两端缀以牡丹、柿子、佛手、石榴等漏雕饰件,中间双步梁两侧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一排木格落地长窗,裙板上绘有水墨山水画,素净雅致,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元史》、《明史》记载,官房民房绘金云雕龙有禁,逾制者罪之.....但此处柱、梁、廊、窗上的各种龙纹龙形随处可见,雕刻精细,在民居中实为罕见!更为称奇的是,厅堂柱梁之上雕刻的巨幅“包袱巾”——刻着一百个“寿”字的“宝相花”图案,上面还有九只口衔铜钱的蝙蝠翩翩飞舞,寓意“福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西园是西塘古镇最大的私家花园,旧址在西塘计家弄里面,是明朝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园的出名得益于著名诗人柳亚子,他曾经来西塘就住在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园,已经是后来新建的了。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p> <p class="ql-block">  西园位于西塘古镇的西街内,大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跟沿街商铺无差别。但走进里面却别有洞天了。</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假山,假山上有座六角亭名为“醉雪亭”,西塘八景之一的“小山醉雪”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我的视线被这些假山石头所吸引。这假山是用上等的太湖石所建,太湖石的造价很高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奇石之一。而这里却有这么多,说明这家人真的很有钱。都说看一户人家有没有钱,首先看他家有没有石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钱人都爱玩石头了,原来石头是财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沿着长廊进入,就来到了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在这里一面可以接受艺术熏陶,另一面,可以俯瞰小圆全景。</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我们现在眼前的门就是西园的二门,二门的雕刻很是精益。</p> <p class="ql-block">  二门跨出去,便是西园的花园了,花园里也是采用大量石头来装点,很气派,以前的豪门大户人家,就是惬意的很啊。</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的有钱人怎么过日子,确实很难想象。但通过这一个个大宅门,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建筑、园林设计、风水讲究、雕刻等,也是这一系列的展示,让后人更加市深刻了解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  西塘醉园,因王宅“醉经堂”得名,初建于明,原有五进,现存四进,有古砖花坛和江南罕见之微砖拱桥。</p> <p class="ql-block">  醉园原是西塘望族王氏宅院之偏厅,四进院落,并在园内设“王氏父子版画馆”,以示家庭文化之传承。</p> <p class="ql-block">  醉园的意思有三层:一是“醉经堂”——醉读经书之意,“醉经堂”为王氏世祖王志熙修建,王志熙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书画家。</p> <p class="ql-block">  二是园内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研、秀色醉人。</p> <p class="ql-block">  三是园内正厅“艺香斋”辟有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峥版画陈列,进入园中,即沉醉于版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  西塘明清木雕馆位于烧香港北。该馆陈列着250多件明清时期以来以西塘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民居建筑木雕。</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坐落在一座老宅中,其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木雕展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一座精美的雕砖门楼,上面刻有“乐且有仪”四个大字。里面的门厅上挂有一块“余庆堂”木匾。</p> <p class="ql-block">  木雕馆陈列着明清以来以西塘地区的民居建筑木雕,房屋中时刻能嗅到那种沉稳厚重的木香。</p> <p class="ql-block">  展品有梁架、梁垫、撑拱、雀替、格窗等,雕刻技巧丰富多彩,剔地、地刻、漏雕、透雕等各展奇工,图案典雅、工整、精致美观。</p> <p class="ql-block">  展厅集中展现了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细腻、清新、绚丽的格调。</p> <p class="ql-block">  馆内有处临河的小阁楼,有石阶直入水中,在阴影下可观赏河两岸清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从非常狭窄的通道走向出口,在一间不大的偏房中放有一张雕花大床。这种雕花大床只有放置在古朴的房间内才能衬托出它的华美来。</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还留有西塘最短的弄堂,只有三米长。</p> <p class="ql-block">  有生之年能参观这样一所民间木雕陈列馆,真的能获得不错的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  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p> <p class="ql-block">  中国纽扣博物馆位于西塘古镇上西街,建造于民国 1927年,原是西塘商户薛幼民的私宅,占地三百五十平方米,建筑前街后河,是西塘民国时期独特的商住两用型建筑,其正厅为崇稷堂。现在整个私宅作为钮扣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纽扣博物馆全馆两个楼面,介绍了纽扣从最初的雏形到各种不同款式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从百姓家普通的盘扣、官宦人家金丝线的盘扣、宫廷贵族的宝石镶嵌纽扣;对应不同服装的色彩搭配、款式设计;不同时期的应景纽扣等等。专门的一个片区还原了纽扣制作流程的工艺、所需的材料、步骤方法。</p> <p class="ql-block">  二楼的中厅陈列了一颗重达近 1 吨的红木钮扣。此钮扣名为亚箩扣,又称龙王扣,直径1.8 米,厚为 18 厘米,荣获吉尼斯记录。</p> <p class="ql-block">  钮扣博物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座庙宇被当地人称为‘七老爷庙’,里面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一位曾经拯救了全镇人性命的大善人。西塘人每年都会请来戏班,唱上三天三夜的大戏,颂扬他的功德。”每年农历四月,西塘的七老爷庙会都十分热闹,镇里的水上戏台会连演三天大戏。四月初三早上,西塘人就会早早地聚集在庙里,迎接七老爷每年一次的巡游。</p> <p class="ql-block">  七老爷姓金,在家排行老七,大家都尊称他为“七老爷”。明崇祯年间,西塘一带遭遇大灾,田地颗粒无收,百姓只能靠树皮、草根为生。一天,镇外驶来一队押运皇粮进京的船队,运粮官就是七老爷。七老爷来到西塘,见昔日繁华的商埠一片荒芜,镇上人人面露饥色,家家无米下锅,如果再没有粮食,西塘就会闹出人命。心地善良的七老爷心中十分纠结,船上的稻米可以拯救西塘,但私分皇粮可是杀头大罪,七老爷思前想后,一夜未眠,最后做出了艰难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他向船上的士兵下达命令,谎称皇恩浩荡,朝廷准许赈灾放粮。西塘的百姓得救了,自知性命难保的七老爷,却无法向朝廷交差,就在雁塔湾投河自尽。西塘镇文化顾问韩金梅:“因为他解的是皇粮,你把皇粮丢了,那是要犯杀头之罪的,所以他怎么办呢,没办法,就自尽了。”</p> <p class="ql-block">  灾荒过后,为了感谢七老爷的救命之恩,西塘人在雁塔湾旁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挽救全镇人生命的七老爷。传说,农历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的生日,所以西塘人每年都要在这个时候举办庙会,为七老爷庆贺寿诞。</p> <p class="ql-block">  因为他拯救了整个西塘镇的老百姓,那么一代传一代,一代传一代下来,人们对他那种敬仰,化作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社会,就是做善事。300多年来,庙会的习俗在这里从未间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七老爷的故事在西塘代代相传,影响着一辈辈西塘人,也让这座水乡古镇在流转的时光中,延续着这份浓浓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梦里西塘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p> <p class="ql-block">  梦里西塘是一卷永不褪色的江南水墨画,读你千遍也不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