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的《蓦然回首》

耿伟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清明节,我翻阅父亲耿宪勇留下的那本《蓦然回首》,陷入无尽的感慨中。</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稿,是父亲在辞世前完成的。那时他似乎是有一种预感,急切地让我不用校对了,直接送去付印。我则在 2006 年 10月 30 日急匆匆地写了一篇序。那时我家住深圳翠海花园,稿件是我夜班1 点回家,天亮才写成的。</p><p class="ql-block">父亲1931年出生在东北老家的郭家窝铺,高小毕业。抗美援朝入伍后,他被送到吉林市训练开枪、投掷手榴弹,可是3个月后他没有入朝作战,而是被选调到省财贸部当秘书。接着组织上连续保送他去东北局党校和吉林财贸学院攻读,而我母亲王桂芝则在郭家窝铺供销社当营业员,默默地支持他。在那个资源贫乏的环境里,母亲热心地为周围的村子送货,被乡亲们称赞为“女货郎”,还传出感人和离奇的事迹,被选去省里在四平市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成了省财贸战线的一个先进典型。</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好像是我父母在比着追求进步吧?但是这在那个红色年代里,也是有点不同寻常啊。蹊跷的是父亲一辈子都很少说自己当过兵。其实我小时候看过父亲的兵役证,也问过他是不是解放军战士?可是很快他的军人证件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这其中的缘由直到几十年后,我和父亲在深圳交谈时才略懂一些。父亲说抗美援朝那场战争很惨烈,战后他打听周围村里的其他战友一个都没有回来,特别是几位好同学也为国捐躯了,心里就很是伤感。他说自己还活着,就应该好好学习和工作。从此他不爱提自已曾当过兵,却是要像个战士那样活得好好的。他毕业后积极去通化、延边下乡,艰苦地采购国家需要的物资,直到组织上为他解决两地生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样父亲从省里调回县人民银行,母亲则从农村提拔为县百货二商店主任。我长大了,眼中的父亲总是很豪爽、很幽默。除了上班、打篮球,他的心思就用到家里,热衷于做饭、养鸡、养猪、养兔,买煤、买酒糟,他还买豆饼去换大豆、换玉米和换白面,以补充供应粮的不足。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照顾,似乎是他最大的乐趣,却从未研究一下自己的职务。哪怕他的老科长曹山已经成为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最好的朋友陈乃云已经在省商业局做得风生水起,多次让他调回省城,他也心如止水,自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当年父母、妹妹、弟弟和我,幸福一家人的合影。韩传伟摄</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说我父亲热心肠,爱帮助人;也说我父亲的心胸像海洋,苦辣酸甜都能容纳,一切都无所谓。其实他偶尔遇到谁欺负人,也是要弄出个甜酸来的。</p><p class="ql-block">父亲把这些都写入了《蓦然回首》。</p><p class="ql-block">那是父亲刚来深圳时,看着周围的高楼绿草,他流露出惊讶的神情;但环视翠海花园里陌生的人们,他难以排解心中的孤寂。一天傍晚,我回家取资料,看见父亲独自一人坐在花园长凳上低头沉思,便建议他写点什么,找点乐子。可他则为难地说写不好,于是我鼓励他“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事后他说,正是这句话让他一下子打开了尘封的思绪潮水,</p><p class="ql-block">一股埋藏许久的创作欲望骤然被激活了。他四处搜集资料,编撰《耿氏家谱》;又兴致勃勃地埋头记述,写出这部《蓦然回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能焕发出此激昂的生活热情,怎么不让我发自内心赞叹:他确实太了不起了! </p><p class="ql-block">回想那两年里,每天凌晨我下夜班回家,就会见到桌子上留下的那一页页手迹;每天我上夜班时,便会请录入高手王海兰将那些笔走龙蛇的文字记入电脑。我得感谢王海兰,只有她认得我父亲的文稿字迹。两年里,每天我父亲写几页纸,她就帮助打字出来。就这样,点点滴滴,汇成了这部真实记述人生和心灵的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稿分四部分:(1)往事如烟,包括他出生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郭家的家乡恋情、胡子狂野、镇反印象、老黄趣事、太岁奇闻、打开视野、工作琐事、坎坷回想、蹉跎岁月、文革风浪、幸福的家、追忆两友;(2)身边记事,包括 深圳朋友、爱心喂猫、水栓流泪、新年回眸、清明随想、收音机史、翠海棋事、天道酬勤、健康感悟、长孙天恺;(3)温馨小报,包括赴深有感、淑范典范、沟通关爱、韩冰有志、审定家谱、亲戚亲情;(4)追溯家谱,包括寻根问祖、耿姓博远、家族正史、家谱名录、爱心撑天、勤劳一生、做到最好、慈心一片、原存家谱。如今捧来阅读,父亲经历的事让我感慨万千,泪水止不住地涌出来。往事如烟、往事如镜,父亲就是一面人生的镜子。</p><p class="ql-block">当父亲这部《蓦然回首》杀青后,眼前厚厚一叠,10 多万字;翻阅细赏,趣味横生,鲜活耐读,怎能不令我拍案叫绝,这真是太不简单了!</p><p class="ql-block">这让我联想起一位哲人的话:“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活图书馆。”的确,家有一老,胜有一宝。父亲在深圳的日子里,让我读到了许多未曾知道的老家历史,也仿佛走进了父亲那代人的心灵世界。</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蓦然回首》涉猎宽泛,真实新颖。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父亲人生的一幕幕。该书稿分为往事回想、身边记事、家庭小报和耿氏家谱。父亲说,他出生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原扶余县)的郭家窝堡村,那里留下他欢快的童年记忆;此后他到扶余县城学做爆竹,经历了东北胡子的猖狂、日本投降后的瘟疫、土改分田的欣喜、抗美援朝参军、选入吉林省财贸部等难忘的青春时光;他以幽默的心情记述了回扶余工作后的琐事,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文革风浪等等。他收录书稿中的《我的朋友老肖头》《刘大妈养猫的故事》《新年畅想》《家庭小报》《山姆门前缺信号》《水栓哗啦啦》等等,是他在深圳采写的一批新闻稿件。我想,倘若父亲是职业记者,恐怕会拿到新闻奖呢。此外,他还记录了一些目前科学难以解释的奇怪现象,譬如“黄鼠狼搬家”“太岁奇闻”等等,涉猎宽泛,趣味诱人,读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蓦然回首》环环相扣,推演哲理。该书稿不仅真实记录了父亲的经历,还对人与信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给予了深度分析。无论是土改期间农会会长的简单粗暴,还是下乡工作队吃派饭的卫生情况,以及文革期间的风风雨雨,等等,他都能从中得出一个人生道理。值得一提的是,父亲通过自己的处事片段,提醒后辈要掌握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避免走弯路。还有他两位老友的故事,揭示了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自己能够驾驭的。因此人活一辈子要有信仰、要有原则,也要有艺术。这让我想起爸爸妈妈告诫我的话:“做人要知足常乐、苦中作乐、助人为乐。”这些话我在嵩山少林的一尊石碑得到顿悟,那上边的白描画正看是大佛垂目,左看是孔子儒风,右看是老子逸范,意喻中国的三教归一:“知足常乐”是“无为”的道家风骨;“苦中作乐”是“修炼”的佛学中坚;“助人为乐”则是“仁爱”的儒教核心。如此深奥的禅理其实也是和百姓的信念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我大伯父耿宪智(右)、二伯父耿宪仁(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蓦然回首》流溢情感,笔调优雅。父亲热爱生活,他记述了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许多故事。其中他说“写得最细腻的是老伴王桂芝”。不仅记述了我妈妈当供销社营业员、百货公司经理、商店书记和省级劳模等经历,还描绘了她工作勤勉、不知苦累,以及性格开朗、富于爱心等动人情景。父亲推崇我妈妈的做人格言:“钢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在父亲的心中没有人能顶替我妈妈的位置,难怪他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那些同尝甘苦的日子。父亲对耿宪智、耿宪仁两位兄长的感情很深,专门写了他们小时候的有趣故事,以及后来分别成家立业的生活历程。其中我大伯耿宪智的吃苦耐劳,体现了中国普通农民的朴实和坚韧;我二伯父耿宪仁任劳任怨,以其聪慧和魄力创造业绩,被评为哈尔滨市先进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参加哈尔滨市和全国公交系统的群英会。他们都是我父亲心中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父亲办的家庭小报《温馨家园》。耿淑范,是我二伯父家的大姐,她人善心热,尊重老人,关爱兄弟姐妹,我父亲写下她的事迹,树立为家族人学习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蓦然回首》让我感叹,沉思许久。父亲在深圳有许多好朋友。他记述了翠海花园里的肖子俊、王升均、谷德玉、兰师钢、刘大妈等等,他们很佩服我父亲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谷德玉老人还专门对这部《蓦然回首》校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深圳特区报的电脑高手金恩承、徐海林为书稿所有插图进行了精心制作,多次忙到凌晨;平面设计大师颜庆雄为本书设计版式和封面;著名书法家张贻柱和我父亲成了挚友,热情为本书稿题写小楷书名;张三丰嫡传掌门人张家森多次为我父亲指导健身,施展绝技,让人大开眼界……父亲真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到哪里都会有亲兄弟般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父亲喜欢听收音机,这是他慕名赴中山参观收音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他用其全部的能量培育儿女、孙辈的成长,其善良、热忱和无畏影响着我的生活,甚至书稿记述的一些生活片段引发我的泪水悄然漫过脸颊。无论我读多少书,无论我离家有多远,心,总是和父亲相通的,因为他是我心中的一盏耀眼的明灯!</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可是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秋天,父亲捧着《蓦然回首》露出欣慰的神情,发出爽朗的欢笑声。在父亲的眼中,他过得很知足:历练的是昨天,过眼的是云烟;品尝的是苦辣,回味的是甘甜;度过的是苦难,成就的是尊严。他希冀亲人和朋友们好好过日子,尤其是对儿女、孙辈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不管生活是苦是甜,让真诚永远;不管道路是直是弯,让善良永远;不管你在眼前还是天边,让快乐永远!</p> <p class="ql-block">父亲编著的《耿氏家谱》。请深圳弘法寺书画院院长张贻柱题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