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上下有序的伦理观念

上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解释</b></p><p class="ql-block"> 有了天地然后才会有万物,有了万物然后才有男女两性,有了男女两性然后才会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会有父子,有了父子尊长卑少然后才会有君臣尊卑,有了君臣尊卑然后才会产生上下等级,有了上下等级然后在礼仪制度上才有种种不同的错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 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p><p class="ql-block"> 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b>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孟子曰:<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b>”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伦理精神</b></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伦理道德思想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 可以把<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 型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梁漱溟先生早在《中国文化要义》 一书中指出,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只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以道德代替宗教” 的国度。 </b>这个道德在中国具有两项功能: 一是组织社会, 安排伦理名分; 二是涵养理性, 设为礼乐揖让。</p><p class="ql-block"> 樊浩在《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 一书中将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以家族为本位; 二是政治与伦理二位一体; 三是社会生活出现温情脉脉的特点; 四是对人对己强调克己自省; 五是在处事上主张进退相济; 六是在为人上主张中庸和谐。</p><p class="ql-block"> 陈谷嘉在《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 中则认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伦理与宗法的紧密结合, 形成以“忠” 和“孝” 为核心内容的宗法体系; 二是伦理与政治的结合, 使封建政治表现出强烈的伦理倾向; 三是伦理学与哲学的结合, 使哲学打上了鲜明的伦理色彩。</p><p class="ql-block"> 陈劲松在《儒学社会的治乱兴衰: ——一种精神的限制》 中指出儒家精神的内在规定性即伦理理性, 这种伦理理性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 以家族为本位; 其二, 以伦理组织社会、 国家生活;其三, 诚心正意; 其四, 中庸。 可见, 儒家文化实质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 道家文化尽管讲究“人天合一” 、 “ 不为物役” , 追求的是“自然之性” , 但他们并非不要道德, 道家也提倡“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 只不过道家最求的是一种超乎世俗道德的绝对的、 纯粹的道德, 是自由人格、 个体价值的最高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