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之中,处处青春和希望——记海中高一六班史志馆整理图书

HXRPWH

<p class="ql-block">  清早,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史志馆大门口,集合完毕的时间甚至比工作第一天提前了10分钟。</p> <p class="ql-block">  早上的工作与昨日略有不同,第一件事就是拆包裹。</p> <p class="ql-block">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出于防疫工作的需要,志愿者们个个带上了手套。</p> <p class="ql-block">  当然,早上最主要的工作是检查书籍。顾名思义,就是要逐个检查各类史志的摆放顺序。比如有人发现一套年鉴从右到左摆放,就要将其放置为从左到右。</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史志馆有大约40个密集架,组长迅速将志愿者分为3个工作小组。两个两人组负责检查一库,一个三人组负责检查二库。</p> <p class="ql-block">  由杨同学和黄同学组成的小组是速度最快的小组,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检查了13个密集架!</p> <p class="ql-block">  由卢同学和王同学组成的小组在检查各类党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少党史的序列是从右到左的,而且一套的数量常常在二十多本。</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他们并没有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质量追求速度,而是一步一步,一本一本地细致检查,像极了精益求精的工匠。</p> <p class="ql-block">  终于,一库在四个人的辛勤劳动下迎来了"封顶大吉"。</p> <p class="ql-block">  此时,二库的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p> <p class="ql-block">  安排分工的时候大家考虑到了密集架的数量,缺忽略了每个架子的列数。这导致了二库的人均工作量远远大于一库。</p> <p class="ql-block">  情急之下,以卢同学为突出代表的一库兄弟们也纷纷加入了战斗。</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精神在小小的仓库中显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二库绝大部分的密集柜在下班前就被检查完毕。</p> <p class="ql-block"> 在这过程中,同学们有说有笑,时刻不忘苦中作乐。与一排排的密集架相映衬,颇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工作与昨日一样,但是要录入并上架的史志都是成套的,这让录入员的工作量有所减轻。于是录入组的三名同学在录入《中国地方志荟萃》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与杨同学搞起了"军备竞赛"——试图通过流水线般的分工"卷死"贴胶带的杨同学。</p> <p class="ql-block">  但杨同学也不甘示弱,硬是不断提高贴胶带的效率,把压力传递到了上架组。</p> <p class="ql-block">  面对成堆的《中国地方志荟萃》,上架组只是回以微笑——他们已经是入库的老手了,这点东西就是信手拈来!</p> <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录入组又完成了多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  包括三十六本《成都市志》。</p> <p class="ql-block">  一如既往地,最辛苦的工作还是由前线的上架组承担。</p> <p class="ql-block">  但是他们首创了一种称为"中转站"的运输方法,即一个人取书,一个人摆书,第三人充当转接的"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条龙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史志上架的速度。但想出这种绝妙方法的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不久,充实的一天又结束了。史志馆的小小的库房里和大大的密集架间既有洒落的汗水,又有奇妙的创造。这便是海中人的青春活力啊!学习先辈,坚持劳动,这将是中国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