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生”——给邻家孩子的新闻随记(30)

巷陌寻柚

<p class="ql-block">  央视1月8日的“新闻周刊”:生命,活出“两个人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第一天,在广西贵港,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小林在新年到来前不幸发生车祸,医生判定已经脑死亡。在这个悲伤的时刻,家人作出决定,将儿子所有可用的器官捐献。1月1日,6台手术在南宁和广州进行,小林捐出的多个器官完成了一种生命接力,让6位等待已久的患者重获新生。在这个感人的故事背后,是器官捐献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仅2021年就实现捐献5200例,捐献出器官1.7万个,截至目前,有超过11万余人获得重生。</p><p class="ql-block"> 48岁的蒋女士在新一年到来后的第一周过得很充实。生活里看上去与常人无异的她,却因心脏疾病,曾多次游走于生死边缘。她20岁查出来先天性肥厚型心肌病。24岁就生第一个孩子,当时生的时候也是很正常的。生第二胎的时候,医生说不行,因为心律全部都失常了,但孩子还是平安生出来了。仅2008年中的一个月时间里,她就有4次房颤发作,心跳能达到190次/分钟,多亏及时送医才一次次抢救过来。病情一直持续到2017年时,蒋女士还去做过一次心脏的射频消融手术,但效果不理想,渐渐地,她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静养。而就在一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的病情再次恶化。家人吃完饭外出还没回来,突然之间她一个人在洗澡时,感觉不对,汗毛就竖起来了,人也晕了。马上打电话给家人,当车开到交叉口的时候,7点多钟晚高峰,她说快闯红灯!快闯红灯!后来就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一丝求生的欲望促使她坚持到了医院,口吐白沫已经休克的她,当即就被医生发出病危通知,半小时后,蒋女士只能用上人工心脏暂时延续生命。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人能及时提供一颗心脏换上,她将会停止心跳。</p> <p class="ql-block">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她也曾对妹妹说出了关于人生的最后安排。就在人工心肺的寿限即将到期前,她幸运地等到了一位患者家庭愿意捐献心脏,各项指标也较为匹配。第二天一早这场移植手术便顺利进行了下去。时隔一个多月,她重获了心跳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移植心脏后的蒋女士,在日渐恢复,静养恢复了两年时,她已经可以下地活动了。她贪婪地从走路到做家务、适量地运动,甚至开始独自在医院检查时安慰和她有相似疾病的患者。</p><p class="ql-block"> 2021年母亲节,浙江省红十字会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封写在心脏B超单反面的信。这封信来自蒋女士,而信的落款却是“您的宝贝”。由于器官捐献手术的两方需要信息双盲,所以她希望能将它代转,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告诉捐赠者妈妈,让妈妈向前看,不要再沉溺在失去儿子的痛苦当中。</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您好,一转眼我离开您已经有三年了,您肯定非常非常想念我,我也一样想您,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现在我过得很好很好,经常出去学习、旅游,已经能够正常生活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妈妈,感恩您!有您的大爱无私的伟大,才有我今天如此的绽放,像花儿一般的美丽灿烂幸福!</p><p class="ql-block"> 妈妈,我不在家了,不能照顾您。您一定好好爱自己。该吃的还是要吃,不要再省。年龄大了,冷暖自知,保护好您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用体检的报告单给您写的。很健康!生活美好,未来有光!![玫瑰]</p><p class="ql-block"> 爱您,亲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您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手术后,蒋女士将自己社交软件的昵称改为了一串数字,这个数字是这颗新心脏进入身体的第一天,这天也成了她术后每年都会过的第二个生日。在身体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她的内心同时也在以一种更加积极和感恩的姿态面对着每一天的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  器官捐献,挽救了许多濒临破碎的家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国已经是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世界第二多的国家。但即便如此,目前器官短缺的情况依然严重,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的患者大约有30万,2015年,器官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供需比是30比1,30个等待的患者只有一个可以获得救命的器官。到2020年,这个供需比变成了15比1,状况有缓解,但大量的患者还是在等待器官移植的过程中无奈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 而捐献器官者,也有着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当家里唯一的女儿黄智超的名字,被刻在这座“生命礼敬园”的墓碑之上,她的父母已然明白,女儿已经换了另一种方式留在他们身边。女儿生命最后阶段所捐出的器官,已帮助7位患者重获新生。</p><p class="ql-block"> 1997年,黄智超出生在浙江衢州的县城,父母眼中,女儿从小懂事自强。高中毕业后,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多年来始终热爱舞蹈。而就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年仅24岁的黄智超在街舞练习时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到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紧急进行了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后,黄智超被安排进入神经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8天过去,病情未有任何好转迹象。随后,黄智超被转运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这是父母怀抱的最后希望,他们期待女儿能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脑电波监测、诱发电监测、包括血流监测和其他相关的实验,发现她的脑功能是完全丧失了,处于一个脑死亡状态,所以医学不能够挽救她的脑功能了,是一个不可逆损伤。</p><p class="ql-block"> 在整理黄智超的遗物时,父母在众多荣誉中发现了这本北京市红十字会青少年会员证,以及女儿在学校红十字会活动策划比赛中获得的一等奖奖状。这是女儿从来没有告诉过父母的。感受到了女儿的这份善良与爱心,二老想要帮助她实现捐献器官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黄智超的母亲王丽英觉得女儿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是女儿心地很善良的一种表现。但是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非常纠结,因为几个家人都不同意,但是看到那些等待器官捐献的家庭,他们也是一样无助,在那里煎熬,所以如果能够让女儿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又能够挽救那么多濒临破碎的家庭,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  白岩松评论:器官捐献当然是要绝对的自愿原则,不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与爱与生命有关的事业,还是社会的大课题。获得器官捐献而重生的蒋女士说过的一句话,非常让人有感触:一个人要活出两个人的精彩!这是对器官捐献非常棒的一个概括。向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致敬,祝福每一个接受器官捐献的人,都能活出两个人的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这期的“新闻周刋”,我们从蒋女士的重生经历中,感受到一个人在生死边缘的难熬的等待,在十五比一的希望中获得了重生,她的惊喜,她的感恩,何尝不是我们观众和读者的惊喜和祝福呢?我们也从她的经历中,感同身受地体验心灵从温暖到感动到感恩。一个人的重生,体现着两个生命的精彩:一颗心脏离开了失去脑功能的主体却在另一个游走在生命边缘的主体再次坚强地跳动,这也许是对生命意义的最伟大的诠释。同样,一双眼角膜在离开失去生命的原主体后,却使另一个盲者的眼睛有了鲜活,有了灵动,有了光明。那大自然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那生机无限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再收眼底,那是何等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让后者,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博大,给了他们以感恩的情怀,去善待人世的一切。这是何等的功德无量!</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也从伟大的黄智超和她同样伟大的父母亲身上,看到了她们给予这人间的美丽的善意。母亲在承受女儿的不幸时,对女儿生前所做的善行深沉的理解,是对人生来去完整与否认识的高尚诠释。父母的理解和抉择让女儿灵魂之美长存并且闪耀在人世间!有人说,一个人在面对人生劫难中最能展现美德,我们从千万个像黄智超和她的父母身上懂得了这一点!</b></p><p class="ql-block"><b> 从蒋女士的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她在生死的边缘,也曾交代亲人“器官捐掉,后事从简,老小你管”,12字的嘱托,就是一种“善”的情怀。黄智超的母亲承受女儿的不幸,实现女儿的愿望,更是一种善行美德的践行。古人说,天行有常,人生无常。说的是大自然是有四季轮回的规律,但人生在世并非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年到老年的顺利过程。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意外或者是不确定性,正像新闻中的广西小林、蒋女士和黄智超遭遇的意料不到的变故,又如同新闻报道的那样,我国已经是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世界第二多的国家,但我国每年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的患者大约有30万,这个供需比虽然是变成了15比1,状况有缓解,但大量的患者还是在等待器官移植的过程中无奈离去。这就需要大家都能像蒋女士、黄智超等那样去参与红十字会的活动,器官捐献当然是要绝对的自愿原则,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与爱与生命有关的事业,支持这个社会的大课题依然是很有意义的。如同获得器官捐献而重生的蒋女士说的:一个人要活出两个人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b> 后身行善、连结两个或多个生命的精彩,这是现代社会前行的需要,它也展示了每个有仁义、有担当者的高尚情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