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德贵

<p class="ql-block">青春不在、谢顶、白发黄昏、步入老年。回顾当年风华正茂。保留若干珍藏的老照片,永久保存纪念。</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由合肥到上海革命大串联几天后直去北京串联,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在首都北京做为伟大领袖毛主席请来的客人畅游祖国首都各地、在天安门广场留影。其间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66年11月10日第七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小将,我身临其境目睹了神采奕奕,红光满面的毛主席向我们挥手。</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串联期在上海外滩留影。1979组织委派去上海学习和同事又在上海外滩留影。时隔40多年,2023.10月又返上海、远望东方明珠塔。</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串联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接见分两种形式进行。首先是6000辆军用卡车载着30万红卫兵学生分五路纵队由东而西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城楼前缓缓开来,车到天安门前,每辆车上的50名学生为了多看毛主席一会儿,都向车厢北边挤,军车驾驶员生怕车辆一边重而发生意外,速度放慢。一车车红卫兵学生从天安门前通过,一车车的“毛主席万岁"震天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受阅学生频频挥手致意。下午3点3分,毛主席走到话筒前,亲切地向红卫兵学生们高呼:“同志们万岁!"毛主席的“同志们万岁"湖南口音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使天安门广场上和受阅车上红卫兵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更响了。受阅车辆全部通过天安门后,坐在广场上的30万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学生向天安门前一起拥去,近距离接受毛主席接见,那人山人海的力量势不可当。我被拥挤人群强大的力推着向前,走着走着,人被悬空架起,鞋后跟被踩下来不敢拔也不能拔,只好让人流架着向前进……勉强挥着右手攥着的红宝书,喊着“毛主席万岁"……三十里长街,出现了滿载“红卫兵”的汽车浩浩荡荡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景象。10日的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于当天下午4点结束。</p> <p class="ql-block">在文革期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都是上百万人的规模,却未发生过踩踏这样的事故。我以前有个同事文革期间去北京串联,受到过毛主席接见。他回忆说,当时他身上只有五毛钱,坐车不要钱,到了北京,下了火车就有很多群众组织在接站,他随便跟了一个群众组织就走了,他们安排他食宿。接见的当天,他们一早就起来,组织大家排队,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等候接见。接见完了,再各自按照队伍退出广场,现场并不混乱。</p> <p class="ql-block">1992年再去北京参观。登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2019年北京之旅。其间首都北京去过数次。</p> <p class="ql-block">敬爱的母亲大人遗像</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撣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我就读合肥逍遥津小学时、与1958年9月19日在合肥长江路东省委门口,有幸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乘敞篷汽车在当时省委曾希圣书记的陪同下,从合肥稻香楼北长江路三孝口、再往东沿途十里长街、受到了合肥20万民众的夹道欢迎、毛主席挥手向大家致意。</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1966年11月10日在北京毛主席第七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身临其境。永生幸福倍加。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9日下午,毛泽东同志在曾希圣(右)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车亲切接见聚集在长江路两旁的合肥20万群众。</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p><p class="ql-block">从1958年到2013年,距离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视察合肥已有55个年头。55载峥嵘岁月,见证着波澜壮阔的合肥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有大希望”,这是毛泽东同志给予合肥的四字考语。正是这四字考语,奠定了合肥安徽省会的地位。正是这四字考语,激励着合肥向着一个个新的目标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新跨越,进十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合肥正书写着一个个辉煌。</p><p class="ql-block">重走伟人足迹,你我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p><p class="ql-block">“相当丰富”省博物馆获毛泽东同志肯定</p><p class="ql-block">“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p><p class="ql-block">关于博物馆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有这样一句著名论断,就是在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做出的重要指示。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同志对博物馆事业做出唯一指示的博物馆。正是如此,奠定了安徽省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历史上的特殊地位。</p><p class="ql-block">安徽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4月,1956年11月陈列大楼建成,以其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展品跻身于全国四大标杆博物馆之列。位于安庆路的省博物馆,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身处其中,仍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3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他先后参观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农业、矿藏等21个展馆。一句“相当丰富”,传递出毛泽东同志对安徽省博物馆展品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不只是安徽省博物馆,毛泽东同志还视察了当时的合肥钢铁公司集团、蜀山公社。岁月变迁,当年伟人涉足之地已是另一番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有大希望”20万合肥人一睹主席风采</p><p class="ql-block">“……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p><p class="ql-block">长江饭店主楼东墙上,刻有一幅铜浮雕,经常有三五人驻足于此,一字一句地读着这些语句。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写给当时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信。</p><p class="ql-block">浮雕内容就是反映1958年9月19日毛泽东同志会见20万合肥群众的情景。画面中,毛泽东同志站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沿着长江路缓缓而行。道路两旁,合肥群众夹道欢送,场面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立足浮雕前,很多“老合肥”还能清晰地想起当时的盛况:下午1点多,身穿银灰色风衣的毛泽东同志乘坐一辆绿色敞篷吉普车出现在大家面前。50多分钟,已是花甲老人的毛泽东同志一直笔直地站在车上,接见合肥人民。“毛主席、毛主席……”合肥人民发自肺腑地表达着对毛泽东同志的敬意。 </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15分,一长串汽车从稻香楼驶出,65岁的毛泽东在曾希圣陪同下乘第一辆敞篷车,张治中、罗瑞卿、黄岩乘第二辆敞篷车,车队缓缓向北,到三孝口向东进发。毛泽东身着银灰色风衣,频频向欢呼的群众招手致意。少先队员挥舞着彩绸,年轻的姑娘摇动着花束,大学生挥动三角旗,演员们载歌载舞,还有闻讯赶来的老人们,就用力把孙儿举过头顶,让他们看得更清楚。那一刻,许许多多的人激动地流出了幸福的热泪。</p><p class="ql-block">将近10里的长街,排列着20万群众,车队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火车站。毛主席和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合肥市民告别后走进火车站,很多群众跟着拥进站台,挤到专列车厢旁。毛泽东几次从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招手致意。每一次露面,都激起一片更热烈的欢腾。</p><p class="ql-block">将近3点,专列驶离合肥站向芜湖进发。负责保卫工作的公安部长罗瑞卿长出了一口气。他说,像今天这种夹道欢迎的做法,是主席外出视察的第一次破例。张治中则感慨,群众对领袖拥戴热爱的情景,实在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27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合肥,当他在下榻的稻香楼宾馆听说蜀山公社有万头猪场、沼气站、化肥厂、电灌站时高兴地说:“去看看吧,有特色。”于是,蜀山公社成了毛泽东在安徽视察过的仅有的3个公社之一。</p><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蜀山公社所在地大铺头彩旗飘扬,万人翘首以待。3时许,数十辆轿车缓缓驶来,轿车刚停稳,毛主席走下轿车,迈着矫健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是金翠珍老人在回忆录里记录的一段文字,老人在文字中写道:“1959年10月28日的那天下午,当毛主席走下轿车的一刹那,‘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蹦啊跳啊,热泪盈眶。毛主席则挥着手,用宏亮的声音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p><p class="ql-block">“每当我面对毛主席1959年视察蜀山公社时与我们亲切交谈的照片时,主席视察时的情景总是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另一位见证人钱朝圣如此感慨道。1959年10月的一天,钱朝圣接到任务说有中央领导同志要来视察,特别交待要准备一些带壳的炒花生和炒板栗,说中央首长喜欢吃。10月27日,省领导再次来蜀山公社,明确表示第二天下午毛主席要来公社视察。得知消息的蜀山公社工作人员激动万分,一夜都没有睡觉,集中在范小店做各项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在蜀山公社视察了2个多小时,直到下午5点多才赶往当时的蜀山化肥厂。两位老人都在回忆录里记下了毛泽东主席当年视察的若干感人细节。当毛泽东走到离沼气站还有很远的地方时,他就询问旁边的钱朝圣:“我吸烟对沼气有没有影响?”“没有。”“可不要因为我,破坏了制度。”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仍坚持将尚有半支的烟在棕色皮鞋底上按灭,然后装进烟盒又放入中山装衣袋内。等坐在接待室里后,毛泽东才点燃了刚才抽剩下的半支烟,又递给钱朝圣一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主席握着我的手说:‘好好把人民公社办好,以后有机会我再来</p><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视察过蜀山公社之后的第二年,邓小平也来到蜀山公社视察。钱朝圣老人详细回忆了1960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蜀山公社视察3个多小时的故事,这是邓小平在合肥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视察。</p><p class="ql-block">“那时能见到中央领导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早上8时30分左右,几辆小车跃入眼帘。小平同志坐在第三辆车上,当警卫员打开车门,小平同志从车子里走了下来,人群沸腾了,不知谁喊了声:‘总书记好!’我们都跟着喊了起来。”钱朝圣回忆说,当时小平同志也满面笑容地与公社的几个负责人一一握手,并连声应道:“同志们好!”与小平同志一起视察的还有他的夫人卓琳以及彭真、杨尚昆、刘澜涛等国家领导人。“当我给小平同志敬上一支逍遥津牌香烟后,他深深吸了一口,说‘这个烟我没见过,味道不错嘛。</p><p class="ql-block">在那次视察中,邓小平最关心的还是公社的经济发展问题。当年蜀山公社机关的党政办下设工副业办公室和农业办公室,得知这一机关设置时,小平同志不太满意,他强调说,没有一个集中精力抓生产、抓经济的部门不行,老百姓的生活搞不好怎么行?不仅要成立专门机构,还要派得力干部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当时小平同志在蜀山人民公社视察时讲话中,不难看出,早在60年代初,小平同志就意识到了发展生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钱朝圣回忆说。</p><p class="ql-block">而在邓小平那次视察中,最让钱朝圣记忆深刻的是小平同志拄着圆头拐杖,走过一段小路。“当年蜀山公社幼儿园在公社东边,路原本是高低不平,为迎接小平等中央领导,临时在上面铺了点沙子,可仍不太好走。我请小平同志上车,小平同志却笑着说:‘大家边走边谈不是很好吗!’”钱朝圣回忆说,由于当年幼儿园办公室太小,小平同志只能站在办公室里听介绍。在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后,小平同志夸奖孩子们聪明伶俐。孩子们看到小平同志也连声欢呼:“小平爷爷好!”他连连点头喊:“小朋友们好。”卓琳还忍不住抱起身边的小女孩亲了一口,看得小平同志笑了起来。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还一起与孩子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全国开展“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中国历史上厚重的一页,那就不能忘记这一代人--知青!这一代人曾经撑起过祖国的脊梁!当年的风和雨、悲与壮、泪与血、思与情都是这一代知青说不完、道不尽的跨世纪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共庆、共忆、共回味</p> <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受教育,从此便把知青当。</p><p class="ql-block">三个兄弟同一队,患难与共度时光。交公粮情景。</p> <p class="ql-block">1968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广阔天地插队七年,1975年召工回城至1978年三年工厂学员转正。这是当年简朴的结婚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国营或军垦农场回来的知青工龄的计算法在1975年就已经通过。1980年9月,在5届人大第3次会议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建议通过法例来改正对待在城市就业的原插队知青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事实上,与下放农场的知青相反,插队知青在农村度过的时日一概不予考虑,不算工龄。</p><p class="ql-block">这种歧视在1979年11月的那次40%的工资调整中表露无遗。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在1982年就提议所有知青的劳动时间都应该计算在工龄之内。但某些省市害怕经济负担太重,用了种种借口抵制合理的计算。</p><p class="ql-block">1985年6月28日劳动人事部颁布23号通知,才把该措施作为法例定规下来,按新精神确定工龄后,一切工资福利待遇照新计算的工龄对待,但这次调整没有追溯效力,过去的,就不再算老账。决定中一些比较特别的措施如何实施,由地方劳动局自己掌握,但直至1986年夏季很多地区还没有即时公布清晰详细的规章条文,一份上海报纸还需要回答读者提出来的有关问题。在上海,不管知青在农村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管接待单位是哪一类,规章使全体下放知青都受益于这项措施。因此插队七年回城享受了连续工龄的政策。</p> <p class="ql-block">简朴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1980年袓孙三代的合影照。十分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分别和女儿、孙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祖孙三代</p> <p class="ql-block">1977年合肥大东门旧宅家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0年组织委派去广州学习,中途从蛇口乘快艇去深圳。</p> <p class="ql-block">深圳中英街前沙头角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8年结婚时合肥逍遥津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1年评为合肥市二轻局“优秀共产党员”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2.7.1安利公司组织党员去南京瞻仰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女儿刘媛媛结婚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0年和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1年南京中山陵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2年去北京登八达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北京十三陵水库</p> <p class="ql-block">1988年和淮南下放在肥西四合公社农村插队的同是知青战友们在合肥重聚</p> <p class="ql-block">女儿刘媛媛近一周岁</p> <p class="ql-block">登玉龙雪山</p> <p class="ql-block">去柬埔寨吴哥</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p> <p class="ql-block">2010年和女儿去泰国</p> <p class="ql-block">泰国王宫</p> <p class="ql-block">2010年和女儿去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登黄山</p> <p class="ql-block">中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兰州火车站夜晩</p> <p class="ql-block">中国死海、运城盐湖</p> <p class="ql-block">山西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长城</p> <p class="ql-block">山西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登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揽胜</p> <p class="ql-block">去俄罗斯(己另编美篇专辑)</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红场瓦西里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红场</p> <p class="ql-block">前苏联几任领导、现俄罗斯普京总统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大学</p> <p class="ql-block">拍于2023年中秋节纪念</p> <p class="ql-block">退休之余,国内外旅游,因篇幅有限,仅节选极少照片回忆。均有美篇专辑留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