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杜寿兴

<p class="ql-block">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又是一年冬至时,阳气起,年关近。凌冽的西北风刮过大街小巷,刮走人们一整年的疲困,带来新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老扬州人家每逢冬至夜,一般在中午总要在家里裹点馄饨吃吃。其实在大年夜中午,有不少扬州人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裹馄饨吃。可以这么理解,大年夜中午裹馄饨吃,是为了省事省力,集中精力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而在冬至夜专门裹馄饨吃,那就是扬州人很老的传统了。原来,古时泰伯奔吴,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周朝历法,周历新年第一天就是冬至,冬至前夜就是大年夜,现在称冬至夜。虽然后来改用了夏历,但扬州人过年的习俗,千百年来一直被传承着。</p><p class="ql-block">  对于冬至夜,旧时扬州人有一说法,叫“有得吃,吃一夜;呒不吃,冻一夜”。其调侃之意是:有钱人家是吃一夜的,穷人家就只能冻一夜了。其实真正吃一夜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事实,更不利于健康,而大吃一顿却是真的。扬州人很讲究吃,家家会像有钱人那样吃一顿,其吃的认真程度,完全等同于吃年夜饭。冬至夜饭同样有全鸡整鸭大青鱼、蛋饺肉圆红蹄髈、安乐菜和如意菜(青菜与黄豆芽),而且比年夜饭还要多准备几样东西——冬酿酒、大馄饨、冬至团。所以扬州又有另一句俗语——冬至大如年。</p><p class="ql-block">  馄饨作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在江南流传已久。最早的馄饨,只是一种祭祀天地的祭品。世间天地万物,最初混沌如鸡卵,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经过千万年的开天辟地,形成高天厚地。但冬至那天,仍阴气重重,在冬至来临之际,因夜长日短,黑沉沉阴气压人,乌蒙蒙阳气大减,一片混混沌沌,古人觉得仿佛黑天即将把祖先开辟的赖以生存的大地和白天吞吃掉。人们恐慌之极,以为世界末日将临,于是烧香磕头,祭拜上苍,并做出一种祭祀物:用五谷杂粮磨成粉,加水拌和成面团,擀成四四方方一大块白面皮,用来喻作大地和白天;并用畜类做成的肉糜,揉作一团,拿来象征黑天,这正合“天圆地方”之说。古人一边祭拜磕头,一边用面皮将肉圆包裹起来,代表大地和白天战胜了黑天。祭拜结束后,古人就将这个大“混沌”胜利地分而食之。由于混沌太大,食之不便,就逐年做小。日久天长,江南做的“混沌”慢慢分成了两大派系:裹派与包派。裹派喜食面皮包裹成的馄饨,原为三点水旁的“混沌”,因用作食物之名,改成了食字旁,并且越做越小,直至能一口一只,到后来还演变出了小馄饨,并一直将做馄饨称作裹馄饨。包派则喜爱糯米食,就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菜、豆沙等蒸成,俗称包团子、包汤团,作为祭祀品时,就叫冬至团。虽然那团子更像混沌天地,混沌如鸡卵嘛,但扬州人的家常主食还是吃馄饨的多。团子在扬州人家里,常常作为点缀,偶尔客串一下,馄饨才是当家花旦。</p><p class="ql-block">  旧年冬至,学到一招使大馄饨更鲜美的吃法,今年继续:购得小冬笋两只,剥壳一切两半,蒸熟后慢慢切成细丁,野荠菜一斤,拣净焯水切成末,以上两样加一点菜籽油及佐料拌匀后备用。称上一斤鲜活小虾,请夫人帮忙拆出虾仁约三两左右,剁成虾茸,拌入一斤左右肥三精七的土猪肉酱,加上料酒姜末葱花及调味料,拌匀后与前者搅和在一起,即成一盘鲜美至极的馄饨馅,这样裹出的馄饨,可以说好吃得打耳光不放。当然,这馄饨馅可以多准备些,多余下来用来做春卷也是极好的,因为咬春时节快到了,吃着馄饨过了冬至,春天也就不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