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午后从毕棚沟下来,顺道看了桃坪羌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年前来过一次桃坪羌寨,是跟团去色达、亚丁途中打了个卡,说实话,看过之后基本无感,觉得就是一个新造的网红景点,考虑到茂县歇息时间尚早,苏哥又喜欢看古村古寨民俗风情,也就车子弯一下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概还是受疫情的影响,来到上次停车的寨子大门,几乎不见游人,停车费也免了,沿着上次走过的石板街,景致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沿街商铺冷清了许多,想着上次来时,一车车大巴把停车场挤的满满,寨子里人头攒动的景象,似乎有昨日黄花的凄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沿街商铺生意清冷的像是这初冬的天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到上次跟团折返的寨子广场,发现这里立了两块牌子,还有一个老寨入口的标示,读了标示上的内容,方知真正的看点在老寨里面。之前还纳闷新造的景点怎么会评上4A景区,霎时明白,原来上次导游领着根本没进古寨,就在外边兜了一圈,傻傻地还以为自己是来过桃坪羌寨。也怪自己没有事先做功课,真是坑爹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老寨入口拾阶上行,约几十米后有一寨门,这才是真正的入口,需购票方可入内,一个寨子60元价格算是不菲,但正因为要价不菲,想必里面有些内容,不过我们四人符合免费条件,门口刷身份证就可免费入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过去曾经是茶马古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过了寨门,古寨渐渐进入眼帘,整个寨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只有进了这个寨门才看得清楚,初看寨子道路、房舍除了老旧一些,与山下新寨区别不大,外观还没有新寨漂亮,愈往前走,石板路越来越窄,台阶也越来越陡,寨子巷道纵横交错,石头砌成的碉楼、房舍上下相依,有如进入迷宫,路边有沟渠流水声声,这是山上淌下的泉水,泉水直接流经每户人家。这让我想起安徽的宏村和云南的丽江。与宏村丽江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流上面遮盖着石板,看上去又好似城市的下水通道,只是隔一段距离有一处取水的开口,如此巧妙的水利工程,显示了先民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路中间石板下是引流泉水的沟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羌人号称云朵上的民族,"羌"通"羊",最早以牧羊为生,逐草而生,逐水而居,经世代变迁,如今大多分散在川黔一带的山区,所居住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地势也较为险峻,原因多是为避历史上的战乱,为生存、避祸而渐渐聚集形成,多数村寨都筑在险峻的山腰,建有坚固高大的碉楼,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扰。这是生存的智慧,也是无奈的选择,艰苦的环境造就了羌人坚轫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性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羌族的碉楼和房舍多是由不规则石块砌出,砌出后平整坚固,坚固的程度在前几年邻近的汶川大地震中得到了验证,整个寨子完好无损,没有一间房舍受到损坏。这里碉楼最高达九层。据说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的美誉。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芦老弟上次来川西,曾经上到寨子羌王的碉楼,他说,寨子一共96户人家,家家房舍相连,还有地下通道,独特的建筑风格让整个寨子犹如迷宫,弯弯绕绕的道路只有自己人才知道,不熟悉的人进寨如入迷宫,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一旦有战事,还能做逃生的暗道。这与我在重庆四面山看过的会龙庄异曲同工,那是一个逾制庄园,有皇家气象,有充盈的财力做自援,自然可以招募各地的能工巧匠。而这里,全靠山民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木材和石料,依地势而建,以高碉古堡为中心扩展至家家相通,将碉楼与民居巧妙地融为一体,建成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东方古堡。成了有别于其它碉楼仅是一个独立的防御单元,而桃坪羌寨,则是把整个寨子建成了既是民居,又是一个整体的立体防御体系。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保垒,堪称一项伟大的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寨子内各户之间的通道和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寨子里面还有一个羌族文化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这户人家,芦老弟又和老太太合了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三年前在同一地方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碉楼外墙挂了只缠着红布的羊头骨,羊是羌人的图腾,传说他们的先人被羊解救过,是他们供奉的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位大婶一看年轻时就是个美人胚子。芦弟这个表情让人说不清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桃坪羌寨建于公元前111年,算起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桃坪羌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现在仅国内符合申报世遗的名单就很多,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一个国家每年仅能申报一项,桃坪羌寨无论从知名度或是体量上都不占优势。我想不如借鉴申报土司项目时各地整合后联合申报的成功经验,把整个羌藏区域的古碉楼古寨子也加以整合联合申报,成功的概率或许更大一些,当然,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肯定考虑的比我全面,仅是一点个人看法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羌人大多已不再西部的风沙之地,而羌笛依然在川黔地区的河谷山川回响,这个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一方面在溶入整个社会的大家庭,又在努力保持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这次的桃坪羌寨之行,抱着打卡到此一游的心态,临走时收获满满,有意外的惊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