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北京(三)

海棠

<p class="ql-block">作者:张文华</p> <p class="ql-block"><b> 不识“竹斜”真面貌</b></p><p class="ql-block"> 北方十月的天气真不是盖的,一夜过来,室外的温度显示最低1°,虽然我做了以为很充分的准备,还是百密一疏忘了带秋裤;挺起脖子,穿上厚厚的冲锋衣走出室外,双腿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老娘倒是带着厚厚的冬衣,一早在大姐的安排下穿得妥妥的。</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位于我们住的酒店东北方向,我们所住的杨梅竹斜街距离前门和正阳门则不过千米之距。</p> <p class="ql-block">  出了酒店我们一路步行,朝着杨梅竹斜街街口直行,这才注意到我们昨天师傅送我们来时停错了路口,难怪穿了那么多小胡同。</p> <p class="ql-block">  这条街道不长,不过四五百米,两边有不少文艺小店,咖啡店/甜品店/餐厅/书店等等,且每一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店面,门户大开招揽客户。它们皆属于为小众小资的高端文青所设,环境静谧优雅;有一种感官上的寂静之美。</p> <p class="ql-block">  位于杨梅竹斜街街口一侧的墙上有一个文化墙是关于此街的介绍:杨梅竹斜街长496米,明代称"斜街",因为该街的走向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故得名。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中,标注为"杨媒斜街"。据说这是因为清朝前期这条斜街居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清朝光绪年间,谐音并雅化为"杨梅竹斜街"。</p> <p class="ql-block">  书写此文时,查了下关于杨梅竹斜街的资料才得知,这条街也是一条著名的游览胡同,是很多外地游客必来的地方,资料说: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清朝乾隆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邸。杨梅竹斜街61号,沈从文初到北京时便住在这里,写出了《边城》等散文体小说。还有评剧演员新凤霞故居等等。</p> <p class="ql-block">  我很后悔只把眼光放在了远处的景点而忽略了我身处的地方,对它我每天只是奔向其他景点时匆匆而过,没有细品。这或许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又一体现吧!</p> <p class="ql-block">  或许,再来北京我会专门奔着北京的胡同而来!</p> <p class="ql-block"><b> 梦圆天安门</b></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北京,天气晴朗、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 按照攻略行程安排,早饭后我们去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下午游览故宫。</p> <p class="ql-block">  出了杨梅竹斜街,向北路过两三条同样不大的街道胡同,不远处就是通往天安门的地下通道口,可是前面警察戒备森严,不让过得绕道通行。问了才知道,原来是有重大国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听从指挥绕行通过,终于抵达天安门广场,时间已即将到达瞻仰毛主席纪念堂预约时间。</p> <p class="ql-block">  瞻仰主席的人很多,不同方向的队伍排的很长。主席逝世几十年了,人们对伟大领袖的敬仰之心不减;都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神情肃穆手持白菊,瞻仰这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开天辟地的一代伟人。</p> <p class="ql-block">  因为存储包裹,兵分两路的我们一家人在纪念堂出口结合。</p> <p class="ql-block">  纪念堂的出口处是正阳门。我和大姐出来,母亲、姐夫、妹妹已在等着我们。妹妹搀着母亲站在路边,姐夫指着马路对面的城楼告诉她;这就是早年老爸喜欢抽的的大前门牌香烟。老妈笑的一脸褶子,大概是想起了一段关于大前门香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出来,我们决定去广场中心花坛处短暂停留,再往预约过的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纪念堂的北边矗立着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和天安门城楼之间是一个偌大的花坛和一个巨型花篮,在阳光下辉映下的天安门城楼显得雄伟壮丽,灿烂夺目。</p> <p class="ql-block">  第五次来到北京的我,第五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此时的我依然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我眼前的天安门广场,以它无与伦比的博大胸怀,容纳并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史。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今浓缩在广场中央庄严肃穆的纪念碑里;无数先烈洒下的鲜血,已催发出璀璨夺目的花朵,辉映在共和国的阳光下。眼前的花坛不正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祖国伟大成就的绚烂之花吗?</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向往的地方。天安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难怪母亲也有着这样执着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不久前读过的一篇散文《天安门颂》里的一段:</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没有别的地方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这里汇聚了多少人的觉悟和瞩望,也把炎黄子孙的热血凝聚。有多少人,把在这里的留影当作一生的珍藏;有多少孩子,第一次拿起笔,就把童稚的幻想和热情献给它……”</p> <p class="ql-block">  此刻的母亲笑靥如花,笑容洋溢在她的脸上,正与家人一起留下了一张张天安门前的合影,今天的母亲梦想成真,她终于来到了天安门,亲眼见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  母亲如同一个得到稀世珍宝一样的孩童,跟着同样初到北京的妹妹不停的变换各种角度,不同组合合影;在天安门,在花坛,在一切她认为需要留影的地方留下了快乐的身影。经常听到她喊:“四子,来!带妈抖一个......”</p> <p class="ql-block">  因为快到了预约故宫的时间,我们打算离开,母亲却意犹未尽不想走。大姐告诉母亲明天早上还要我们再来看升旗仪式,母亲这才随我们离开一起前往故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