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扬州人如何过

杜寿兴

<p class="ql-block">今天12时59分,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立冬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对扬州来说,“立冬”节气虽然是首个和“冬”沾边的节气,但是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尚有时日,此时秋高气爽的天气居多,昼暖夜凉,深秋渐入佳境。扬州常年的冬天会在12月3日到来,而历史上,最早入冬的时间为1981年11月7日,最晚是1991年12月25日。</p><p class="ql-block">不过,今年的“立冬”将遭遇“全能型”寒潮,将提前感受一把冬的滋味。今天早晨5时,强冷空气的前锋已经抵达了山东西北部到安徽西部一线。在“锋前增温”作用下,今天白天的最高气温“居然”有23℃左右,体感并不冷,但是上午的晴好只是寒潮来袭前的短暂“假象”。今天下午到傍晚,强冷空气就要“到货”了。在它的强势影响下,秋高气爽好天气按下“暂停键”,北风乍起,秋雨淅沥,气温也将随之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天全天的气温一路“倒挂”,每个小时都会比前一小时冷一些。到了明天早晨,市区的最低气温会跌至6℃,郊区更低,预计为3~4℃。不仅如此,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11℃。</p><p class="ql-block">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p><p class="ql-block">立冬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庆祝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迎接节气的到来,那么扬州人立冬习俗有哪些呢?如何过立冬呢?接下来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吃膏滋进补</p><p class="ql-block">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扬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扬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当地的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p><p class="ql-block">  羊肉汤</p><p class="ql-block">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因而扬州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近些年在立冬前,扬州各处羊肉店也纷纷开张,“吃个羊肉火锅、喝碗羊汤暖暖身”,也是非常惬意的。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养生的作用。其次,羊肉温热助阳,所以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的人不宜食用,有发热、牙痛、口腔溃疡的市民也最好少食,以免加重症状。此外,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饮茶,否则会脾胃不适。</p><p class="ql-block">咸肉菜饭</p><p class="ql-block">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扬州人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锅底还积着金黄的锅巴,里面再拌上一些猪油,菜饭会格外香糯,锅底那层金黄的锅巴,保证你吃了就不会忘记。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扬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p><p class="ql-block">大闸蟹</p><p class="ql-block">  江南还有“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的谚语,喜欢吃螃蟹的扬州人到了农历十月也开始变换吃法儿,所谓的“九月雌、十月雄”是说到了农历十月就要吃雄的螃蟹了。扬州人吃蟹最常见的方法是煮蟹。立冬以后螃蟹就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的螃蟹才算真正长足。其实不论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丰满醇厚,咬一口满口留香,吃后泡杯姜茶,养身又暖胃。</p><p class="ql-block">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p><p class="ql-block">立冬处在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候,严峻的寒冷渐渐逼近,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影响。民间有“立冬补冬”的说法,秉承“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饮食当少食生冷之食,不宜进大温大补之品,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