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乡村有线广播

茉莉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童年的时候我们村200多口人,好多人家都住在土窑洞里,外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一两棵果树,有的人家还在空地种些蔬菜,春种秋收,生活的有滋有味。每天晨晓既能听到鸡鸣犬叫,又能聆听到一曲广播上传来的东方红,清晨六点三十分的新闻联播,是家家户户了解国家大事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有线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担负群众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工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家的条件相对好点,奶奶和我们住的是穿廊院,广播就在窑洞进门的墙上挂着,每天广播一响,父母亲就叫起床上学,由于经常听广播,逐步对它有了感情,特別是播音员流利的声音和记者写的感人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一种理想就是未来当一名记者。三伯父的二姑娘秀珍曾在石家庄市生活过,普通话说的好,被公社选为广播员,表姐夫史耀辉是山西大学优秀生,毕业后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我非常羡慕他们,自己也开始把他们当作榜样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写的作文贴在教室墙上,上面挂上小红花,让全班同学当作范文看,在邻村荡荡岭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吴武德老师当众表扬了我,写作文的同时我又悄悄地爱上了古诗词,在南墕中学读初二的时候,张耀忠老师又夸我写的诗好,当的全班同学们的面鼓励我,每一件事,每一章作品都给了我动力,自己的勤奋学习,逐步开始迈进了文学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八十年后期,一次我参加了村里的夏季农田基本建设,即性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委托乡干部送到县广播站,结果很快被采用,在乡和村里引起共鸣,大家一致交口赞好。接着我又多次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情感和周围发生的新人新事,九一年和九二年多篇作品在晋中日报刊登采用,受到了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和南墕乡党政领导的赞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二年五月一日用的通讯员证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进城有事,顺便到广播站,一进院,就看见韩丽萍老师拿着一把扫帚扫院,看见我来了,稍微停顿了一下,笑着说"来啦”,我也回了一句“讲卫生啦”,韩丽萍老师是一位播音员,由于经常在机房读我的作品,逐渐对我有了一个好印象,前几天,我的一篇“学生暑期勤工俭学采药材"的新闻被“晋中日报"采用,韩丽萍老师又把我的这篇作品在“灵石广播站“复播了一次,我从心中感激韩老师和各位编辑老师的真诚负出。在编播组有幸认识了郭仁华、王铁喜、温灵汝、马丽娟等多位编辑老师,至今记忆犹新,愰如昨日,郭仁华老师是编播组组长,王铁喜老师是副组长,每一次看见我到来他们都是热情接待,一次,王铁喜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说是写给我的,又拿了几本“新闻和采编"的书赠送,鼓励我好好写作,多出精品,为家乡灵石增光添彩,去做贡献。其实王铁喜老师和我都是静升西王氏后裔,至从有了“王氏族谱",还有王家大院这张景区名牌,王铁喜老师和我的关系表现的更近了。特別是马丽娟老师,专业理论水平高,人品高尚,多次鼓励帮助我,记的九四年十一月广播局召开通讯员会议,马老师力排众议,推荐我参会,并和赵国瑞、刘玉花两位局长一起引见我和参会各位老师,领导见面。如今三十多年多过去了,马老师早以退休在家,自己心里一直惦记着,想必过的好,在这里我向马老师问好,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送上一颗祝福的心,老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四年十一月参会荣誉证书和聘书</p> <p class="ql-block">晋中日报记者杨亮晶赠送名片</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稿费通知单</p> <p class="ql-block">九四年十一月参加会议奖品,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转眼,我已不是当年的“少年郎",而是一位小小的"英年才子"。三年前我进了县作协,紧跟的又进了山西诗词学会和中国乡土文学社,今年又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入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今后道路才会更好走,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那怕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是“初心不改,砥砺前行",谱写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