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一):芸娘,一个满足了男人所有幻想的女人

大嫚

<p class="ql-block">清代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是我早在几年前就已购得的了,是80后张佳玮的白话文译本。据说这小子因性情不拘、摒弃流俗而备受读者推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因琐事牵绊,只随意浏览了一遍,隐约记得书中描写的多是闺房、诗酒、游玩等风雅情致。记忆犹新的情节,一是沈复与芸娘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足可虐死一众单身狗;二是蕙质兰心如芸娘,却也不得善终,令人唏嘘。颇感费解的情节,一是丈夫沈复为何热衷于玩乐、置家人的生计于不顾?二是既然伉俪情笃,芸娘为何要煞费苦心地为丈夫纳一房妾室,且因纳妾不成导致其郁郁寡欢最终丢了卿卿性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听“书痴”智者哥说他在读这本书,他想论证一下此书被称为“小红楼梦”的观点是否准确?这倒激发着我把这书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毕竟读友间交流一下读书心得是美事一桩,况且人生总是处于不断更易的状态,现在的心境与几年前又有大不同,再次读来应该会有新的了悟与感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浮生六记》,其实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与《浪游记快》四卷,其余两卷散佚,这一点倒与《红楼梦》的际遇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诚如译者所言,“《闺房记乐》是为本文的核心精华所在,而芸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确实,若没有了芸娘这个灵魂人物,这本书就会黯淡失色。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依我看来,芸娘是可以满足男人所有幻想的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岁的沈复一见到芸娘便怦然心动,告诉母亲:“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芸娘)不娶。”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在沈复眼中,芸娘虽非绝色,但“眉弯目秀,神采飞扬,情态缠绵,让人神消”。更让沈复倾心的是,芸娘自小聪颖明慧,通过自学而识文断字,并通晓了吟咏诗词,小小年纪便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搁在今天,芸娘那就是妥妥的一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学霸呀!更难得的是芸娘还乖巧懂事,习得一手好女红,靠十指操劳帮衬家里,甚至担负着弟弟求学的费用,“让他学业完整,不致有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岁成婚后,沈复与芸娘这对天作之合可谓羡煞旁人:从谈古论今到吟诗作对,从赏花弄草到品茗饮酒……志趣相投让一对璧人如梁鸿孟光般举案齐眉,琴瑟和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芸娘的巧思慧心在生活中发挥到了极致: 她会用带有青苔纹的小石头做盆景假山,颇有古韵风致;她会在花草间点缀上虫子标本,虫子或抱着花梗,或踩着叶子,栩栩如生;她会用藤本植物做成“活屏风”,让绿荫满窗、透风遮日。瓜蔬鱼虾,一经了芸娘的手,便有了意外的好味道;臭腐乳、虾卤瓜,也让芸娘调制成了上等的佳肴。女扮男装看庙会、瞒着翁姑观太湖、陪着丈夫去垂钓、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助兴、将裹着茶叶的沙囊放入荷花心以荷香浸润茶香……诸如此类,一个心路活泼、风雅有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是布衣菜饭,芸娘却从朴素平实的生活中找到了凡事之乐,把清贫寡淡的日子过出了趣味与美感,过成了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悠然南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芸娘不仅才情过人,且“侍奉长辈很尊敬,对待下人很温和,井井有条,并无缺失”。更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芸娘竟主动为夫君谋妾室,让我们见识了她这个“不妒之妇”的胸襟与气度。虽然在那个年代“纳妾”一事不足为奇,但芸娘此举还是会让我们啧啧称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妇若此,夫复何求?沈复曾镌刻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即体现了两人的情深意笃,也表达了白首偕老的愿景。可惜造化弄人,芸娘因公婆的误解及小叔子的债务纠纷被逐出了家门。再加上替夫君相中的妾室最终背叛了她而羞愤难当,导致芸娘血疾发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拖着病体的芸娘为了贴补家用,日夜操劳给人家绣《心经》,致使病势急转而下,而沈复因给借钱后逃之夭夭的朋友做担保而陷入了被追债的窘境,无奈两人只得逃离。可怜年仅40岁的芸娘在饥寒交迫中客死他乡,留给沈复的只有枉自嗟呀。后来,沈复以《浮生六记》记录下两人二十多年间从初识到死别的点点滴滴,追忆妻子,以托哀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闺房乐与坎坷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让人神往,后者让人神伤。一对曾经的神仙眷侣却落得个天人两隔,让人不禁感叹:谁爱过谁,谁守护谁,终逃不过命运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次读《浮生六记》时,对沈复的做派有些愤愤不平: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却没有担负起在婚姻中的责任,让妻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便日子过得窘迫,他也热衷于游山玩水,赏花弄草,甚至于花重金包养妓女,确实夠“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后来阅读了《金瓶梅》等描绘市井风物的小说后,便感觉以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人的所作所为,可能有失公允。出入“风月”场所这种令我们不齿的行为,在明清年代却是男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喝水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且沈复生性豪爽、落拓不羁,又不问世事,淡泊功名,书画铺“三天的收入,还抵不上一天的支出”,指望他“捞金”那是痴心妄想了,只能靠芸娘的操劳来勉强维持入不敷出的拮据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说沈复作为一家之主的“不作为”与芸娘的过早离世自是脱不了干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芸娘却是用情至深。芸娘临终时说:“承蒙郎君错爱,凡事百般体恤,不因为我顽劣而放弃我,知己如郎君,得到这样的夫婿,妾身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正如有人说的:“一个人好与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你好”。在那个男尊女卑、讲究“三从四德”的年代,女人大多深居幽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沈复却能尊重芸娘的意愿,敢于让她释放自己的天性,做出“逛灯会”、“游太湖”等“出格”之事,确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夫唱妇随二十余载,即便没有相守到老,但他们在精神追求层面上的高度契合让人艳羡,在促狭清苦日子里的不离不弃让人赞叹。《浮生六记》这本书历经两百多年沉淀而不衰,至今仍受人追捧,应是因为人们对沈复与芸娘构筑的精神家园心生向往的原因吧?在眼下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爱情也成了一道快餐,爱的激情褪去后,现实的一地鸡毛往往很快就会让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彼此相看两厌,甚至丧失了为爱坚守的耐心与信仰。但愿我们在品读这本书时,能比对、审视、反刍我们自己的婚姻生活,在琐碎的日常中相容相让、相扶相携,尽可能地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交流与切磋中让爱情得以保鲜,或许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择一人,守一生”的愿景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想说的:</p><p class="ql-block">一是,古人“撒狗粮”的本事了得呀,他们一旦撒起狗粮来,真的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也是,谁让芸娘是一个辣么有趣的灵魂呢?她满足了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所有幻想👍</p><p class="ql-block">二是,期待智者哥的书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1年6月28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昨日投稿不进,无奈只好复制重投。留言舍不得放弃,粘贴在此,谢谢亲们,爱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