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五十)风光摄影构图的三个大忌

John Fan 范朝亮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之中,《摄影范谈》已经写到五十篇。这里首先要感谢我数以万记的读者,没有你们,我也没有写作的动力。试想整天絮絮叨叨地写下一些没人看的文字将是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其次还要感谢现代的科技:我大学毕业便立刻飘洋过海,中文写作水平已经凝固在了那一刻。拿起笔来,根本无法写完短短一句话。幸而现代计算机的汉语拼音输入,让我再次有了中文写作的可能:完成了两本摄影书,又写下这五十篇杂文。尽管错别字连篇,总算言能达意。相信我的读者也已经见怪不怪,不再介意了。</p> <p class="ql-block">有人好奇你一不代言,二不带团,毫无经济利益可言。不仅如此,还以犀利的文字到处得罪潜在的客户。是什么动力让你克服文字上的困难,持续地写作呢?借用我第二本书《摄影范谈集》序言中的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用”便是上天赋予的使命。随着名望的上升,这种使命感只有与日俱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谈谈构图三大忌,又是一篇得罪潜在客户的文字。为什么呢?因为常常有很多朋友公开地或者私下地请我评片,大多数情况之下我能说的道理就这三条。不评吧,又得罪人。评吧,实在是天天三斧子老调重弹。今天灵机一动:干脆写下来,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就转发这篇文章,岂不省事?人懒,脑袋瓜可要勤快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只讲风光摄影构图而不提野生动物摄影构图呢?因为相比之下风光摄影的构图更为复杂,如果你能驾驭它,动物摄影的构图应该会得心应手。相反却不尽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大忌: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平?平常,平凡,平庸,平淡,平面。任何一个摄影师都不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平庸的,怎样来判断呢?我常常说,如果你不带相机,只做个游客,走到这里、停下脚步眼中便是这景象,那样的构图便叫“平”。这就是我讲过的“旅游者视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的特点是视角平平,光色平平,纵深平平,兴趣平平。比如我N年前第一次来到“后院”密西根的湖边,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心中感动,于是拿起相机拍了一张。如果第二个旅游者走到同一个地点,看到的是不是同样的景色呢?这就叫“平”。摄影作品来自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提炼出大自然的精华,否则要我们的摄影师有何用?</p> <p>N年后我又来到这里。这样的构图我已经琢磨了很久,可惜几次到此都是光色不佳。这次和云漫同行,恰恰遇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组合,形成一个独特的摄影作品。有光色、有纵深、有引导、有凝聚。每次和云漫同行都有满意的作品,可见这兄弟的人品还真是不错。</p><p><br>为什么这是个独特的作品呢?因为那时你见不到哪个游客会无聊到蹲在地上,冒着被波浪打湿的危险等日落。常常有朋友问:范老师,如果是你会如何构图?其实我没有身临其境便没有答案,只知道平平的旅游者视觉不可取。<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很多人会来这里,蹲在地上等日落,已经成为一景,如果还是用相同的构图,便又是平了。视觉平平的标准是随时代变化的,而我们摄影作品的饱和轰炸正是促成这种审美习惯变化的原因之一。历史上名家的名作,今天如果简单重复的话极有可能就是一幅平平的废片。我们摄影师要学会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大忌: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乱来自贪。往往我们的摄影初学者贪恋美景,不知取舍。岂不知美景就像美食,太多只会变成累赘的脂肪。我常常说画面的每一个元素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对主题有益,便是有害。太多的元素,如果没有整体的关联,便是有害。</p> <p class="ql-block">还是N年前,还是“后院”密西根的湖边。冰冻三尺,乌云漫天。我像个旅行者到此一游地拍了一张,尽管画面中有很多美丽的元素,铁架也形成了强力的引导线,构图还是凌乱不堪,令人眩晕。初学者要避免乱,首先要学会简化。问一问自己这样的构图还能不能更简单一点?只有在简到不能再简的情况下再按下快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往简化的过程并不只是用个长焦镜头来减少画面元素,或者靠后期的大量剪裁,更重要的是前期靠腿来简化,靠不同的视角。N年后我又来到这里,这次我有备而来:穿着冰爪,踏着冰块,在防波堤上一直走到灯塔之下。心想来到灯塔为什么一定要拍灯塔呢?于是我转过身来,眼前便又是一番天地:简洁的几何形状,有了纵深,有了引导,又有了视觉凝聚。</p> <p class="ql-block">大风光的震撼力是显而易见的,也让很多初学者趋之若鹜。其实要驾驭大风光的复杂场景,并不是一般初学者能够做到的,很容易造成既平又乱的构图。如果你刚学摄影不久便去进一个12-24超广角,因为那是某某大师用的,便是大错特错了。先学会减法,再学习加法。在此过程中却要不忘初衷,让所有元素形成一体,有秩序,有纵深,有引导,有凝聚。就像这张巴塔哥尼亚的作品,元素虽多,但却是井然有序,互相呼应。</p> <b>第三大忌:分<br></b><br>我学会简化了,简化到画面只有很少的元素。可是它们都是美轮美奂,实在很难取舍:比如去拍摄一个美丽的山峰,天边又飘来一朵美丽的红云,可是红云偏偏不在山峰之上。于是用大一点的广角,将二者尽收其中。这就是我常说的“大分门”:主要元素位置分离而又互不关联,就像保龄球中的窘境,永远无法完美。我在《摄影范谈》中讲过,这样的构图尽管简单,“大分门”使得读者的视觉来回跳动而无所适从,很快失去兴趣。 又是“后院”密西根湖上的港湾,有两个灯塔,我都舍不得放弃。防波堤上的反光也不错,放弃了也可惜。但是兴趣点偏偏不在一块,这样的“大分门”便造成了视觉分散。 次日我又回到这里,决定要简化构图。首先决定只拍一个灯塔,然后等到太阳刚刚落山的蓝色时光,冰面的反光消失。哇啦!结果是超强的视觉凝聚:有反差,有引导,有纵深。我在《理性的灵动》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这张作品的创作过程,这里就不多叙了。 既然是好的东西,当然也不应该放弃,只不过没有必要全部塞进同一画面之中。次日我又在不同的角度用长焦拍下另一个灯塔。两张完全不同的作品,硬凑在一块便可能是张废片。 <p class="ql-block">两年后我又回到这里,想拍一张完全不同的作品。于是我用超广角,低机位,将整个港湾尽收其中。同样我等到日落之后的蓝色时光,让整个画面除了灯塔的光芒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点光源来分散注意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定有人疑问:两个灯塔依旧是分门啊,为什么这里就可以呢?这是因为超广的视野之中,前景份量巨大,灯塔的份量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远处唯有一点光芒凝聚视觉。</p> <p class="ql-block">如何去构图?的确没有公式化的答案,这便是所谓个性化的创作。但是一般的构图却有明显的错误,“平、乱、分”便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三个常见错误。</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美国摄影学会(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p><p><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