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年,是崭新的希望;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生力军。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和协作成长,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更加科学的学习机制,我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英语沙龙交流平台在新学期再次全新启航!</p> <p> 2020年12月10日晚上七点,本学期英语教研沙龙活动在我校总校区会议室如期举行。大家齐聚一堂,观摩名师课例,评析互动,研讨教学。</p> <p> 此次活动由李小妮老师主持,还特意邀请了王雨老师莅临指导。</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图: 主持人 李小妮老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图: 指导老师 王雨老师】</span></p> <p>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p><p>第一环节:观摩名师课例</p><p>第二环节:集体议课研讨</p><p>第三环节:王雨老师做指导总结</p> 第一环节 观摩名师课例 <p> 首先是精彩的名师课例展示。本次观摩的课例是由成都市天府新区第五小学的阳成娟老师执教的(外研版三起五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1 What time does your school start?》</p> <p> 热身环节,阳老师利用Guessing Game带领学生复习了数字,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聚焦数字的正确表达和谈论时间的话题;half past通过猜测、听音、读图、抽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构half past意义的理解,为后面准确表达时间做好铺垫。</p> <p> 阳老师在真实情境中导入新知,让学生感知理解:school starts意义,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试着提问:“What time does your school start?”,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尝试回答My school starts at ______.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的联系,为后面学习文本做好奠基。</p> <p> 进入presentation环节,阳老师以Lingling有很多问题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换位思考,尝试提问,有合作、能思考、会表达。第二部分则通过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等方式来聚焦核心句式,深化理解。文本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自学、互学和群学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第四部分在观摩和体验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p> <p> 巩固操练阶段,阳老师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听读文本;其次通过让学生回顾板书,尝试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来复述Amy的校园生活;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关联自身,和同桌进行讨论问答,此处阳老师以视频为示范,让任务的发布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p> <p> 创新迁移的输出环节,阳老师创设了做调查的语境,让学生做调查,并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尝试用提供的“句型结构范式”来书写语段。</p> <p> 家庭作业的布置上,阳老师兼顾共性和个性的考虑,设置了分层作业,同时链接课外,让学生学习不止于文本,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爱英语。</p> 第二环节 议课研讨 <p> 精彩的名师课例观摩结束后,进入热烈的评析议课环节。老师们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剖析课堂的方方面面,汲取新理念,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碰撞思想激发火花。</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p> <p> 李小妮老师表达自己的见解:</p><p> 阳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理念,教学过程完整,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具体表现在:</p><p> 1.热身环节通过遮挡时钟,让学生猜时间,即复习了旧知,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p><p> 2.通过导入环节反复铺垫重点问题,成功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环节对文本进行本课重点句型提问。</p><p> 3.教学新知时,先听音,个别学生回答,再进行全班填空补充文本齐说。即面向全体,又照顾了差异。</p><p> 4.所有的环节均由:先读图,再听音,接着回答并表述,最后提升到写这个过程。</p> <p> 林湘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p><p> 1.在pair-work中,是否应培养学生读钟表的能力?应直接呈现时间数字还是钟表?</p><p> 2.文本处理很详细、扎实;听音、操练、练习、输出都围绕主题,但是否过于碎片化?</p><p> 3.授课过程中缺少了情感渗透。</p><p><br></p> <p>🔅🔅🔅🔅🔅🔅🔅🔅🔅🔅🔅🔅🔅🔅🔅🔅</p> <p> 梁小金老师言其感悟:</p><p> 学生整堂课学得轻松、扎实有效;老师以提问题、解读图文方式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我心之所向的课堂。</p> <p>🔅🔅🔅🔅🔅🔅🔅🔅🔅🔅🔅🔅🔅🔅🔅🔅</p> <p> 陈星坪老师的观点:</p><p> 阳老师的课堂深度剖析文本,依托真实的语境,培养学生从听音、读图、文本等方面整进整出地吃透教材内容;同时擅于引导学生发散性换位思考,根据已知信息发出自己的疑问,再通过提取、对比、分析及归纳信息从而推断出答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将知识融入学生的自我思考探究中;而在观摩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最后达到迁移创新的目的。</p> <p> 蔡向荣老师对本课的评价:</p><p> 阳老师擅于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并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本课新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成“我要学”。通过学生发问,老师设问,师生、生生互动,思维活跃,巧妙且轻松地学得本课重难点。</p> <p> 老师们详细的听课、评课记录📝,收获满满!</p> 第三环节 指导总结 <p> 此次沙龙活动进入尾声,王雨老师对于此堂观摩课和老师们的议课作出指导及总结:</p><p>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进入正文前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鼓励学生尝试以玲玲的身份进行提问,课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跟学生一起猜测艾米走路上学的时间和她在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提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展开课文学习、理解课文。这节课所有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紧扣教学重、难点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整节课下来学生能够运用重点句型询问别人的日常活动时间表,并对中西方校园生活作息时间的区别有所了解,是一节非常扎实的课。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并内化为已用!</p> <p> </p><p><br></p><p>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每一次潜心的教学研讨,每一步踏实的求学之路,每一场激烈的思维碰撞,都会在教师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相信在学校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下,我校青年教师们必能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教育生涯中行稳致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添砖加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