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学巨匠茅盾故居参观记

你不懂我心

<p>  来到乌镇,茅盾故居是非看不可的。</p> <p>  茅盾故居著名的有两处,一处在北京,一处在乌镇。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1972年后居住的地方。</p> <p>  我于2019年曾经拜访过茅盾在北京的故居</p> <p>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他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并长期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便以茅盾先生的名字命名。</p> <p>  茅盾笔名的由来</p> <p>  踏进乌镇东栅的入口,我一眼就瞧见了碧波荡漾的河水和坐落有致的水上楼阁。建于水上的乌镇,颇有一点威尼斯的味道!道路都是用青石板铺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沿着青石板路走过几座石桥,穿过几条街道,就来到了这个令所有文人墨客都神往的地方——茅盾故居。</p> <p>  走进茅盾故居,就闻到了一阵阵墨的清香,怪不得是文学巨匠呢?故居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深红色的底上写着“茅盾故居”四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茅盾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茅盾故居楼下最东一间为大门,高悬陈云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匾额!</p> <p>  进入大门,就看到一幅对联。上联是:先立乎其大、下联是:有志者竞成。这两句话我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里,对茅盾年少志高的胸怀也有了一些体会。</p> <p>  跨过天井,迎面是4米多高的封火墙,门上方砖雕“立志书院”四个大字。</p><p> 立志书院”曾经是茅盾读书的学堂。我站在立志书院的门前,就一直在想,这碧水黑瓦的乌镇,怎会如此耀眼,如此牵动我的心怀?那一刻走神,仿佛头枕着乌镇的月色入了梦,听到书声琅琅,看到书页被一根根指尖拂动。</p> <p>  过墙门为又一天井,迎面是两间平屋,原为书院的讲堂,内悬挂复制的“有志竞成”匾额。</p> <p>  屋子正中央摆着一尊茅盾年轻时的半身塑像,他的两眼炯炯有神,平视前方,脸上的神情十分严肃。身穿笔直的西装,胳膊弯曲,放在胸前,手指间夹着一支笔,这是茅盾生前用过的笔,由于用的时间很长,笔尖都磨秃了。</p><p> 有一个传说是:上前摸一摸茅盾手中握的笔,就会粘上点名人的才气,我也好奇地上前摸了摸,就算粘上了一点才气吧。</p> <p>  在院内茅盾当年亲手种植的棕榈树和一丛天竹。现今棕榈树的枝叶已经超过七米多高的院墙,天竹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给前来拜谒的后人以警醒和启迪。也或者,他们代替了茅盾本身来迎接前来的文化人群,而茅盾自己隐身于叶丛间,再不现身,安心书写另一个尘世的华章了。</p> <p>  这样想着的时候,心里宽慰很多,微笑上脸,背靠着棕榈树干,侧耳倾听从树心里传来的低语,它们纷纷告诉我,平心静气,视浮名为尘土,才可以守得自己的本真。</p> <p>  墙上有邓颖超等人题写的匾额“茅盾故居”,颇有历史意趣,在此取景留影,追崇大师风范。</p> <p>  叶圣陶先生题写的匾额</p> <p>  陈云题写的匾额</p> <p>  前后楼下各室器物按照当年格局布置,家具也有不少是当年旧物。楼上茅盾父母的卧室因未开放,只能在楼下参观起居室、家塾、书房、馆堂、厨房等。</p> <p>  楼下西边原为家塾的房内放着几张桌椅,茅盾幼年时期和几个堂兄弟在这里读书,由祖父沈思培教授。</p> <p>  茅盾在这里度过了美好难忘的少年时代</p> <p>  </p> <p>  离开故居,来到了茅盾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茅盾150多贞照片和他的作品、手稿、书刊、题字、生活用品等实物,在这里我了解了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他走过的文学道路。</p> <p>  纪念馆正中竖立着茅盾青年时代造型的汉白玉全身像(茅盾18岁时的照片雕塑)</p> <p>  展厅从左至右依次陈列着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题的展览</p> <p>  依次为“家庭童年、学校生活、五四北伐、左联前后、抗战烽火、建国以后、永垂不朽、革命家庭、光照千秋”等陈列展览,有茅盾各个时期的著作、照片、手稿、信件、题词等,较系统地反映了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文学业绩和走过的道路。</p> <p>  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王若飞对茅盾的评价。</p> <p>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对茅盾的评价</p> <p>  还有毛泽东主席写给茅盾的亲笔信</p> <p>.</p><p><br></p> <p>  茅盾小时侯读书很用功,国文成绩名列前茅,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这为他后来成为文学巨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当看到茅盾童年所写的作文时,我被打动了。他叙述的语言是多么地流畅,用词多么地精准,连老师也忍不住在他的作业上勾勾圈圈,频频褒奖,搞得他的作文满篇花。我惊叹:这位大师在童年便显露出了如此之高的文学天赋,真了不起啊!</p> <p>  纪念馆里摆放着茅盾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蚀》、以及以乌镇为题材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书。</p> <p>  茅盾先生三十年代初创作完成了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子夜》,这部曾经轰动全国的名著手稿就存放在这里。</p> <p>  一九四一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茅盾创作了著名散文《白杨礼赞》,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白杨礼赞》后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让无数青少年永生铭记!</p> <p>  茅盾在晚年写了一篇文章——《可爱的故乡》。当我透过玻璃展柜望见茅盾的手稿时,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这篇手稿虽然凌乱不堪,到处是修改符号和箭头,简直比一个小学生写得还要乱,但往深层次想一想,一位文坛巨匠能如此反复地、认真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实属不易,这种力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p> <p>  茅盾曾经用过的笔名</p> <p>  </p> <p>  茅盾家庭世系表</p> <p>  茅盾胞弟沈泽民简介</p> <p>  想到茅盾在创作最后一部作品《我走过的道路》时,曾在灯下写道:“自知来日无多,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想到茅盾最后的心路历程,有无奈的认命,一种淡淡的遗憾自心间弥漫而生,假若我自己,在暮年的时候,有这样的感慨,也当是该欣慰的吧?</p> <p>  茅盾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给党中央主席胡耀邦写信,要求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 <p>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于北京。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p> <p>  茅盾逝世后,按照生前的遗愿,将自己的25万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旨在为了鼓励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p> <p>  走出立志书院,再次想到茅盾在这里奋发的情景。这千百年来的文化史记,书籍应该成为乌镇的灵魂所在。也只有书籍,才可以让人记住在乌镇身上流过的所有印记,只有书籍,才可以成为人们前来拜谒的精神寄托!</p> <p>  参观完茅盾故居,回想起来,不仅仅看到了文学巨匠茅盾的作品,还看到了茅盾先生对祖国的一颗火热的心,还体会到了茅盾先生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要向茅盾先生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品质。</p><p> 茅盾先生、永垂不朽!</p>

茅盾

茅盾故居

乌镇

文学

匾额

巨匠

手稿

书院

题写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