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转水转古村——下涝坡村

雨霖铃

<p>  安丘西南部的山,群山绵绵,留山、郚山、五龙山、摘月山、城顶山等,虽是丘陵,但林壑尤美。深秋,色彩绚烂,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梯田,谷子颗粒归仓,留下了黄色秸秆,在秋风里摇曳。季节不同,风景各异。深秋里,转山转水转古村落。</p><p> 从天路东口入,大门口两侧牌坊大字“齐鲁桃海,醉美桃源”。</p> <p>山路十八弯。枫叶红了</p> <p>又见福海塔</p> <p>对面山坳处的法兴寺,就在老峒峪村西金牛泉畔。百泉之乡辉渠镇,这里山峦起伏,绿树葱郁,众泉潺潺,鸟语花香</p> <p>遇到游玩的行人,放纵的拍照</p> <p>秋高气爽,只是电力风车还没转,可能风小了</p> <p>问天...</p> <p>风力发电塔、太阳能发电,也是天路一道道风景</p> <p>小麦峪村就在下边</p> <p>悠闲的牧羊人</p> <p>天路一端,下涝坡村到了</p> <p>  辉渠镇下涝坡村,古村落,曾多次听说,若不身临其境,就感受不到古村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p><p> 一到村口,碰到一大爷,姓王。本来问路,王大爷很热情,亲自领着转,村西到村东。石屋、石墙、石板路、石桥随处可见,大爷介绍赵家胡同历史最为悠久,得有300多年。该村建立于宋朝。有泉,当地村民起名“二龙泉”,泉水日夜守护着古石村,古村的老人、孩童也日夜与泉水为伴,泉与石、泉与人构成了一幅无比自然、和谐、美丽的“水乡”画卷。</p> <p>石屋石桥石板路,叮咚泉水绕古村</p> <p>浣溪女。小桥流水人家</p> <p>类似这样的石墙,村里很多,干槎,历经风雨,依然挺立</p> <p>村里很多老房子已闲置,多数人家已搬到城里居住了,后来加了红色瓦屋面,防止日晒雨淋,房屋倒塌</p> <p>胡同,也是大雨山水流过的地方</p> <p>石头墙里的柿子红了</p> <p>王大爷说,“村里现在就剩下些老人小孩了。全村60岁以上的有200多人,80岁以上的30人,年龄最大的老人已超百岁。与人相比,房子年龄更大。村里光纯石头房子就有130处,多数都有上百年的历史。”</p> <p>夕阳,石墙的影子</p> <p>  村里的小溪。环绕村子的是叮咚作响、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更给老村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探其源头,原是一眼泉水,泉水清润如玉,白色气泡串串簇簇,涓涓的流水声衬出古村的宁静。</p> <p>拱桥</p> <p>谁家散养的水鸭子</p> <p>一个古村落即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古村落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息繁衍、耕织劳作的场所,是活的聚落,被称为“记录历史的活化石”和“最后的家底”。保护好古村落,留住乡愁</p> <p>辉渠,百泉之乡。路过绪泉,泉水常年喷涌,一年四季保持在16℃左右,冬热夏凉,甘冽清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