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读闲书 听雨看落花

西子茶人

<p>  窗外,雨声缠绵。树摇知有风,声响显闻性。如果我没有猜错,由远而近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想此刻正有人冒雨前往六和堂茶舍,不为别的,就为心仪的一口茶,有品味的茶客除了满足正常生理的饱腹感之外,吃茶的价值在于好吃或有益外,更在于情趣。赵朴初有诗写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爱茶的人都喜欢雨夜品茶,记得我的茶帖里曾多次描写雨夜品茶的场景,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尖总会不经意将雨中漫步记录了下来。</p><p> </p> <p>  今夜的雨不是太大,但很喜欢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趁着茶虫们还没到茶舍,打开扬青《半山听雨》的古琴曲,找来一本书翻看。很喜欢杨青的琴曲,古琴的低沉厚重加上时儿萧声回旋缠绵,时而钟鼓悠远空灵,总是很容易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p><p> </p> <p>  看着窗外的雨,想起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 可惜这种梦似的诗境,随着城市化进程,原有的老式房屋已荡然无存了,屋檐不见了,这种意境少之又少。尽管如此,我还是自己营造这种氛围,在庭院中造一凉亭,每逢雨天,都在亭子里喝茶,我还是喜欢雨的,喜欢雨滴轻敲着窗沿,细细碎碎的声音溅到心里,仿佛又回想起童年雨中顽皮戏水的往事……</p><p> </p><p> </p> <p>  伴着雨声静静的捧着书,清幽,宁静。这种宁静很快被几个噌茶友打破了,他们对茶舍太熟了,不用我去招呼,他们自己动起手生火煲水,很快烟雾弥漫的整个茶舍,一会儿烧水壶“鸣鸣”地叫着,似乎是呼唤主人好备好茶及茶具招待客人了。</p><p> </p> <p>  大家在想,堂主肯定不会像他大徒弟阿梁一样,一出手就是冰岛古树单株,喝什么茶……还是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想像的,生活与茶相遇,总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向着幽兰青饼的方向望去,会意笑一笑。也许是不成文的规举,逢下雨天都想喝一喝幽兰,自然成了习惯,下雨天喝幽兰香气更幽雅、味道更甜。</p><p> </p> <p>  在大家期盼眼光里,我把手伸向柜子里幽兰青饼的位置,突然,灵感一来,我的手又滑向雨前春尖处。对,今夜就品她,应情应景。</p><p> </p> <p>  雨中品雨前春尖会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既合时宜又是他们不曾喝过的茶,也许他们不知道,有些藏着掖着,秘不示人的茶品,才是我的压箱底的宝贝。这些宝贝是要适时适地,懂得她才会拿出来示人的,她不像班章冰岛茶谁都冲着它的价格去喝,她的内涵中的贵气,要懂得她的人才会品得出来。</p><p> </p> <p>  这款雨前春尖易武古树茶,贮藏将二十年了,她肯定没有班章霸气鲜爽的劲道。她给你的答案是你意想不到的,黄刚先生对于品茶曾说过: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对茶的要求也在变化。以前喝茶讲究香甜鲜爽,现在加进了体感和保健功能的要求,老年人要求顺滑绵柔,中青年人要求霸气力道,普洱茶品鉴也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类型的普洱茶要有不同的要求。可以说这个茶是普罗大众的,谁喝谁舒服。这款雨前春尖老茶经过漫长的日日夜夜自然干仓转化、沉淀,尽显时光之味,无可复制……</p><p> </p> <p>  往事如同储藏已久的茶叶一样,沸水轻轻一烫,那陈年的悲欢喜乐就顺着香味飘散在整个身体里面,小小地抿一口,不是酒也让人醉了,留香长久不散,足以让你回味百年。茶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眼鼻喉舌口等的感官感受是品鉴结果,由此生发的联翩浮想和精神享受则是更高层面的品鉴结果,一份好的品鉴意见往往是两者的绝妙结合。品着雨前春尖这款难得私家茶,就具备了自然与精神属性,确实是满齿含香,缠绵悠长,我们平静的心突然起了一丝波澜。</p><p> </p><p> </p> <p>  春尖的茶汤像缠绵的雨水,滴滴答答从竹叶尖地流,温润如玉的雨滴渐渐地渗入体内,雨中之美娓娓道来,一点也感受不到三伏天燥热的景象,更像是春夏之交的气息,帶来阵阵清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到底有多久没感受这样的时光了。还记得席慕蓉说过: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清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茶友阿梅总会是在雨中出现的人。</p><p> </p> <p>  品一壶茶,那带着轻烟的茶水纯净透彻,无尘无垢,褪尽了繁华虚妄,把心灵从名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空余满室芳香。那清甜的滋味从嘴边流淌到心里,仿佛把人带进了广阔茂密的森林中,听竹林里轻音缭绕,若有若无的风沁人心脾,宛如来自缥缈洪荒。</p><p> </p> <p>  一转眼三伏天就过去了,叶红菊黄秋已至…我们依然在这宁静的秋夜静静地听雨,没有感叹,只有沉思……坐在凉风的窗前,想起一盏茶的温暖时光,宁静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