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ulla Mzee医院放射科介绍 下篇

轩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作篇</div><div>放射科主要工作是书写X线、CT报告,做各种造影检查。目前,由于CT故障,所以只有X线报告和造影检查了。我只负责诊断部分的工作,不参与科室的行政管理,Staff们自己负责排班、休假,只要把结果告诉我就可以了,每个Staff休假前都会正式的告知我,包括超声的医生也来告知,因为超声医生休假了,Ali就要在超声顶全班了。这里的技师休假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好在现在不需要排CT班,人手不至于捉襟见肘了。<br>Abdulla Mzee医院平均每天检查的病人约30人,这个数量也是有着较大变化幅度的。去年9~11月份,平均每天的检查病人达40~50人,而到了今年5月份,由于疫情和斋月的影响,平均每天检查的病人甚至不到20人。最近随着政府下令复工(虽然我觉得疫情没有好转,但是再不复工政府和民众就没钱用了),病人数量又恢复到每天近30人。部分四肢外伤的片病人照完就直接拿去找外科、骨科医生看了,有的看完后会拿回来要求发报告,有的就直接拿走了,所以这部分报告实际每天是不到30份的。除了负责本院的X线报告,我还要写一些从Chake Chake、Wete、Mkoani、Micheweni等四家医院送来的X线报告,这部分大概每天不到10份,是由病人或外院的Staff送来要求写报告的。偶尔也会有在桑岛做X线、CT、MRI检查的病人,由于没时间等报告,就把片子拿到我这边要求出具报告,这部分量就很少了,可忽略不计。这里比较困扰的是部分临床医生病历写的不完整,提供信息不可靠,字迹龙飞凤舞,认不出来,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逼不得已,我只能带着Staff亲自询问病史。不过自疫情袭来后,我也避免直面病人这一行为了。这里没有专门格式的病历,病人都是拿一本练习本做病历,条件好的拿本软面抄。由于没有PACS系统,我只能在病历上书写报告,如果有病毒的话,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接触吧。总体来说,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和国内不能比,我唯一担心的是丢下这么长时间的业务,回国后怎么适应国内高强度的工作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病历多种多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病历认得吗?这个算写的比较好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诊报告,刚来,写的不好,见笑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检报告</h3> 由于只有X线摄片,放射科接触的病种相对比较单一。急诊主要是车祸、外伤、急性消化道穿孔,平时的常见病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气胸、胸腔积液、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肺水肿、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泌尿系统结石、外伤性骨折、骨关节退行性变、急慢性骨髓炎,肺癌、肺转移瘤、骨肿瘤相对少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肺结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消化道穿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胸腔积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衰肺水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肠梗阻</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凹陷性骨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急性骨髓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慢性骨髓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肺转移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骨软骨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骨巨细胞瘤</h3> 放射科每周上5天班,中国医生可以同时享有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的节日。每天上班时间是上午8:00~12:00,下午14:00~15:00,由于并没有那么多工作要做,所以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比如早晨8点,全院开早会,不要求我们参加(他们用斯瓦西里语,我们去了也听不懂)。早会开到8点半到9点,所以8点半之前上班,科室里是没有人的,也没有报告可写。当然,有时候病人来的迟,也并不能准点下班,总得处理完再走吧。<br>由于采用的是传统摄片,暗室装片、摄片、暗室洗片环节众多,而且片盒也不多,经常拍完第一张,要等片子洗掉,片盒才能再装片拍第二张,所以这里的拍片效率低、耗时长。两个Staff上班,一个使用X线摄片机房,另一个在胃肠机房用床边机摄片。我来了以后,指导Staff使用胃肠机两分隔点片拍脊柱、四肢,一是位置正清晰度好,二是能节约胶片、减少废片,三是提高了摄片效率、节约时间,也算一举多得吧。这里的Staff干活不能催促,特别是忙的时候,一旦催促就很容易出错,所以需要慢慢地等待,虽然工作量不大,但花在等待上的时间却不少。<br>节假日和晚夜间有急诊的时候,医院会通知Staff去摄片,简单一些的外伤病人直接拿片子去找值班医生看,如有复杂的或需要出报告的片子,就会电话通知我出急诊。我的电话是24小时On call的,但是出急诊的次数也不多,每个月1~2次吧。去年11月份,奔巴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满乘客的Daladala(当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相当于国内农用车货厢改装成车厢载客)翻下道路,车上15名乘客受伤,送到我们医院就诊,晚上22:30医院紧急电话找我去科室出报告。当天下午刚从达市出差回来,我有些疲惫,但是接到任务,我第一时间来到科室查看。15个伤者全是大检查单,每人都要拍多个部位的片子,Bunge已经在拍了。由于合用的片盒只有3~4个(不同规格),胶片规格也不全,有些片盒装片还需要现场裁剪。Bunge有点手忙脚乱,还忙中出错,拍错病人,拍错部位,拍错条件。我一看摄片效率太低,于是亲自上阵帮忙摄片,虽然已经近20年不拍片了,但基础还在,很快就上手起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所有伤者拍完,写好报告,收工回去睡觉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急诊摄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多部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发骨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收工是已是凌晨3点多</h3>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也大大缩减了上班时间,把报告集中起来书写(虽然有些病人等待时间就延长了,但也没办法不是),其他时间出现急诊病人,电话通知我即可。放射科每天要接触很多病人,这里没有条件给发热病人单独的通道和机房检查,所以医院所有的新冠病人几乎都来放射科检查过。我们的防护服有限,不可能常规穿着去上班。当地Staff更缺防护物资,有时候连口罩都供应不上,我再穿个防护服上班,也怕造成隔阂。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戴好口罩、帽子和护目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好防护</h3> 造影检查的种类不多,主要做消化道造影,也和妇产科合作做了一些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外科合作做了T管造影,下面还准备做经造瘘口肠道造影。胃肠机的透视分辨率很低,很多细节显示不出来,对造影检查影响很大,对于在国内习惯了大平板数字胃肠机的我来说,一开始还是很不适应的。这里做造影检查还是很麻烦的,因为大部分当地人不会说英语,做检查时我得让Mkubwa(Bunge的英文稍差些)帮忙翻译,但是能不能准确表达出我的要求就不知道了。好在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对机器也更加熟悉了,做起造影检查就麻利了很多。比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时根本看不清输卵管,只能摄片后看片子才能分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透视清分辨率欠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病人不懂英语,Mkubwa帮我翻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消化道钡餐,效果不满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透视下完全看不清输卵管,摄片才能观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T管造影</h3>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奔巴这里没有胃镜、CT之类更好地检查方法,这里的医生很喜欢开钡餐检查。许多病人检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阳性率很低。要知道,公立医院不提供钡剂,如果病人要做检查,得到外面去购买。这里的钡剂要卖50000Tsh(约合150¥)一小袋,大概100~150g,这对病人来说负担不小。要知道,医院的Staff一月工资也只有400000Tsh,很多病人需要转院去桑岛治疗的,因为没钱付去桑岛往返的50000Tsh船票钱而放弃。后面的队员做药械规划时,可以考虑将钡剂列入,国内的钡剂还是很便宜的,份量又足,质量又好。<br>这里的钡餐大概平均每天不到1个,我用当地的钡剂检查,发现几乎所有病人胃排空都很慢,钡剂迟迟不能进人十二指肠,就算右侧卧位也没什么效果。我和张弛主任讨论了这种情况,分析可能是当地人以木薯为主食导致胃排空慢。由于当地的钡剂很容易沉淀,形成分层,粘膜涂布也不好,所以过年回国的时候,我带了几袋国内的钡剂过来。在检查病人时,发现胃排空慢的情况没有了,钡剂进人十二指肠很顺利。 原来,一切都是钡剂惹的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地的钡剂很容易沉淀,排空也慢</h3> 我刚来的时候,经常会有其他医院技师做的送来的吞钡摄片,让中国医生发报告。钡餐强调的是动态观察,这种吞钡摄片是无法准确诊断消化道情况的,会漏诊病情的。我来了以后,叫停了这种方式,拒绝发此类书面报告(只发口头报告),要求所有的造影检查必须由我来做,才能发书面报告。<div>由于我们的机房是各类病人混用,没有条件分流,而做钡餐检查的病人没法带着口罩检查的。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只好暂停了钡餐检查。<br>这里的Staff摄片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摄片条件掌握不好,导致拍出来的片子过黑或过白,无法诊断;摆位不标准,想看的细节未展示出来;摄片时忘了放左右标识,无法区分病人左右,万一是内脏反位怎么办;片子上没有号码,万一拍错了人或是别人的片子都不知道;片子上没有日期,没法对比评估疗效。条件不好、摆位不正,没法诊断的就只能要求重拍了;没有左右的、片号的、日期的,就在片子上用记号笔标上左右、姓名、日期。我刚来的时候曹队就告诉我,你可以要求他们去做,但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恢复原样了,你得适应这一切。我寻思着,不行就经常要求,反复强调,就像在国内搞质控一样,总会有改善的。条件不好,我会指出,要求重拍,但是下一次碰到类似病人还是条件不对。摆位不正,我会教他们如何正确摆位,但是下一个病人还是摆位不正。我要求每张片子上都要有左右标识,注明姓名和日期,好了一周后,又恢复原样,再要求,再改善,再恢复。在反复的要求-改善-恢复的拉锯中度过了3个月,我终于放弃了,也许这就是非洲人民乐观的天性吧,我毕竟只是来做医疗专家的,不负责行政管理。降低点要求,能发的报告就发,实在影响诊断的就重拍吧。好在Staff拍出来的片子黑了、白了,都会主动来询问我,需不需要重拍,至少态度端正。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队员对新来的Staff的调教了。<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