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ulla Mzee医院放射科介绍 上篇

轩辕

<p>援外一周年了,原定的归期将至,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归国,但是工作还得继续。回想去年集训期间,我们对于即将援助的医院充满了好奇,对于即将来到的援外工作既怀着憧憬,也有一丝不安,主要还是因为对于将要工作的环境不够了解。为了给即将来接手工作的下一期队员更直观的印象,我将这里的放射科做一下详细介绍吧。</p><p>Abdulla Mzee医院位于奔巴岛西南部--南奔巴区的Mkoani社区,该院为中国于1969年援建,并于2014年再次由中国出资进行升级改造,现为奔巴岛最好的医院,中国援桑医疗队奔巴分队就工作于此。</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援建的Abdulla Mzee医院</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室篇</div>医院放射科是奔巴的影像中心,拥有CT机1台、X线摄片机1台、胃肠机1台、床边机1台。本科室也是奔巴唯一能够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地方,中国医生是医院唯一可以出具诊断报告的医生,奔巴岛其他医院检查的X光片都会送来由中国医生书写报告。医生有一间独立的报告室,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在整医疗队算高配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报告室</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放射科拥有奔巴唯一的1台CT机,东软公司生产的,但是遗憾的是设备在2018年5月发生故障停用了,第28期曹队和我在这两年时间多方设法联系维修,但是维修过程一波三折。由于机器已不在保修期内,维修首先要有国内厂家的工程师过来检查,这个是需要费用的(差旅费、工时费);工程师确认问题后,需要购买配件,这些配件可能整个非洲都没有库存,要从国内发货,这个也需要费用(配件费、运费);配件到货后,再次联系国内工程师上门安装维修,再次产生费用(差旅费、工时费);所有这些费用将由院方上报到桑给巴尔卫生部,审批拨款后才能支付。所以,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维修是很麻烦的,维修周期也超长。曹队联系维修后,工程师上门检查发现是工作站(操控主机)坏了。经过近一年的流程,院方终于购买了新的工作站。在我接任后,国内工程师也上门来更换工作站,但是新问题出现了,由于一年多不使用,检查床的控制主板被老鼠尿损坏了,又要走流程了。这次流程快了许多,大概四个月后,院方在非洲这边采购了一块二手主板,联系了东软公司驻坦桑尼亚工程师上门维修。在维修期间,发现球管预热又过不去了,考虑可能是高压发生器发生故障了(不知道和维修时连续停了三次电有没有关系)。国内正好有援助设备巡检计划,我们又联系了巡检的工程师,希望上门检测,帮助解决问题。原定2020年2月工程师过来,但是一场突如其来了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工程师至今无法到来。看来,CT维修这个大工程要留给接任的队员继续了。在非洲,很多时候,事情解决起来是很困难的,有时候的我们确实会觉得很无助的,习惯了在国内高效解决问题的医疗队员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准备。<br></div><div>CT是这里唯一的数字设备,当时随机而来有1台高压注射器和1台柯达5850激光打印机(干式)。由于这里不做增强检查,也没有对比剂,所以高压注射器是闲置的,也没有与CT连接。由于医院未采购激光胶片(桑给巴尔是免费医疗,估计是因为成本问题),所以这台打印机也是闲置的,同样也没有与CT连接。<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CT机和高压注射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CT控制台和激光打印机</h3> X线摄片机是1台双床单架双球管机,但是可以做透视的单床单球管部分已经故障,无法使用了。现在用另一部分的单床单架单球管进行摄片。X线机不是数字的,使用片盒装胶片。片盒的规格有14英寸×17英寸、14英寸×14英寸、10英寸×12英寸、8英寸×10英寸四种,而增感屏居然有两种,感绿屏和感蓝屏都有,所以技师在摄片时的条件经常会掌握不好,不是过黑就是过白,需要重拍。而医院目前只有两种规格的胶片14英寸×17英寸和14英寸×14英寸,拍其他规格的片子需要在暗室进行裁剪。<div>床边机1台,但是这里不需要拍床边片,所以床边机就被利用来拍一些四肢等不需要滤线器的小片。<br></div> X线摄片机,右边的部分可以拍胸片和床上片,左边的透视部分故障无法使用了,旁边的床边机,借助这个床面可以拍些四肢的片子。 胃肠机1台,也经常出现故障,不过医院的工程师能够维修。设备的分隔摄片只有纵向两分隔能用,但操作时要按横向两分隔按键,而横向两分隔和四分隔摄片都没法使用。<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胃肠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胃肠机控制台</h3> 暗室里有一台自动洗片机(湿式),需定期清洁,如清洁不及时或清洁不彻底,容易出现卡片、刮痕、烘干不完全等问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动洗片机</h3> 当地经常停电、跳闸,也没有备用供电线路。放射科工作完全依赖于电力,一旦停电,就只能停工了。反复停电也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普通X线机问题还不大,CT即使修好了,经常性突然停电还是会造成很大困扰的。<div>这里放射科也做射线剂量监测,和国内一样,3个月检测一次。<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射线剂量监测胸牌</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物篇</div>科室共有3位当地Staff:Mkubwa(蒙库巴)、Bunge(崩给)和Ali(阿里)。<br>Mkubwa是技师,负责摄片。他家住几公里外的Mtambile,今年已经59岁了。坦桑的退休年龄为60岁,估计他应该还能和下一期队员共事一段时间。刚到奔巴的时候,发现这里摄片没有左右的标识,只是贴了一个硬币区分,而我发现部分其他医院送来的片子上有标识,我和Staff们说了下这个情况。过了些天,Mkubwa拿了一个标识给我看,上面有镂空的L和R,可以卡在片盒上。他告诉我,这是参考了其他医院的标识后,找人做的。<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Mkubwa</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Mkubwa找人做的标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 L</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 R</h3> Bunge也是技师,负责摄片,他的家就在Mkoani,所以节假日和晚夜间急诊他被叫过来的次数是最多的。有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在医院里散步,发现放射科的灯亮着。我以为有急诊病人,就进去看了下,发现Bunge在。我问他有病人吗?他告诉我他是过来做清洁工作的,应该是乘着周末打扫下卫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unge</h3> Ali是我来了一个月以后从Wete医院调过来的医生,他除了在放射科工作外,还兼顾超声的工作,而且工作重心偏超声那边,大部分时间不在放射科,最近几个月,我都没有看到他在放射科出现了。在放射科Ali只负责摄片,不书写报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li</h3> 来援外之前,了解到奔巴这里没有能写影像报告的医生,我曾经想培训一个当地Staff写报告,算是契合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留下一只带不走的医疗队”的精神。但是来了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没人!Ali的前任Musin在以前队员的指导下,已经能写一些简单的影像报告,只是需要中国医生我们最后审核签名。但是我来了一个月后,Musin就调走了,去了Wete医院。我也曾和Ali说过要教他写报告,但是首先他的工作重心不在这边,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其次,他本人的学习意愿也不是太大,无奈我只能放弃了。<div>放射科还有2位Staff分别在坦桑大陆和古巴的医学院深造,在未来的2~3年将陆续返回医院工作,还有1名在桑给巴尔医学院上学的学生也将来医院放射科工作,培养人才的工作要交给以后的队员了。</div>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