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了不起的我》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之一

静待花开

与《了不起的我》结缘,缘于丽娜要组织一场读书会,一向喜欢参加她组织的活动,有料有趣、有延展、有思考。她把自己看过的画满重点的书籍借给我,这是一本需要边仔细看边认真琢磨的心理学书籍。<div><br>  我对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可能是对人的心理包括我自己想了解得更多、更深入。这本书包括五部分内容:开启行为的改变、推动思维的进化、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走出人生瓶颈期、绘制人生的地图,讲述我们终其一生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系统的解决方法。</div><div><br> 周日参加线下读书会,虽然只有五个人,但是人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深入探讨,而不是浅尝辄止。这期读书会的内容是发展关系中的自我的讨论。</div><div><br> 最近我对于“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关注,以前总觉得我只要活好我自己就行,不用那么看重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后来发现我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每一段人际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到我的心情,顺畅、和谐的关系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而一段糟糕的关系会让我们的心情陷入阴霾。正如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div><div><br> 对这句话我深以为然,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生存在自然界中,生活在和家人、同事、朋友以及其他各种人际关系中。<br></div> <div><br></div> 每天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不同的人际关系为半径,画了无数个圆,每一圆是否圆满,取决于和他人的互动,我的原则是:真实、坦诚、没有压力、彼此信任、不逢迎,不逾矩、有边界、找到一种彼此间最舒服的关系。<div><br>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div><div><br> 这段话我也特别认同,每一段关系中的另一方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看到不同侧面的自己,当这段关系令我们不舒服时要怎样调试,调整关系的过程就是重塑自我的过程。<br> 这本书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孩子生出了父母。因为如果没有孩子,人们怎么能自称父母呢?</div><div><br> 想想有一定道理,如果没有孩子,我们就没有父母的角色,也不会每天尽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际是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己:有局限的认知、固化的思维、没有弹性的性格等,正因为孩子这面镜子的照见,让我们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自己重新养育一次,重塑自我,走向成长并成熟。<br></div> <div>  书中一个例子引起我的深思,美国有位很传奇的教师,叫马尔瓦 科林斯。她在犯罪和毒品横行的芝加哥贫民区附近,创立了名为“西侧预备学校”的教育机构。去这个学校就读的,都是从公立学校里退学的,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可是,在她的教育下,原来的街头混混、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好像都变得聪明了。他们很早就能够阅读文献和哲学类经典著作,很多都考进了大学,成了律师、医生、法官、教师等受人尊敬的社会栋梁。</div><div><br>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div><div><br> 和其他学校的批评教育不同,她很真诚地相信那些孩子是聪明的、独一无二的,并不断激励他们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塑造一种新关系,关系变了,学生的表现自然好了。</div><div><br> 看了这个例子,让我想到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日本一家网红幼儿园——藤幼儿园,教育理念倡导:发散点燃自身的能量,感受身体中生命的苏醒。也让我想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div><div><br> 由这个例子我也想到与女儿之间的关系,说实话,我的教育并不成功,因为当初自己思维的局限和不肯变通的倔强性格,用了很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性格中叛逆的成分。回想我对孩子的语言中多有伤害,不是去点燃她自身的能量,而是熄灭她的小火苗,然后责怪她不上进。<br> 之前错误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更改,人生的剧本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的机会。我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如何与孩子沟通、互动,尽管青春期之后的孩子被家长影响的较少,也要努力地重塑这种关系。<br> <br><br><br></div>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