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 什么是洗钱?</b></p><p>现代意义上的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 什么是反洗钱?</b></p><p>反洗钱,是指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的活动。</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洗钱犯罪常见手法</b></p> <p>犯罪手法一:伪装公益慈善机构实施金融诈骗。犯罪分子打着“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募捐”等名义,充分利用民众的同情心,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散布新型冠状病毒“献爱心”虚假信息,进行金融诈骗。</p> <p>犯罪手法二:谎称火车、飞机、酒店等退改签补偿服务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以“航班/火车/酒店等因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取消,办理退订或改签业务可获赔偿”为由,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在电话中准确地说出身份信息、航班信息等,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或点击不明链接,进而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资金。</p> <p>犯罪手法三:谎称亲属感染、购买防控疫情物资等。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某公司工作人员,以受害人孩子或某亲属被隔离医治为由,或为受害人购买口罩等防护物资为由,要求受害人汇缴款项,骗取受害人钱财。</p> <p>犯罪手法四:冒充“商家”,且声称货源来自境外。不法分子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紧张的情况,充分利用民众急需采购相关物品的心理,四处宣扬货源充足,甚至谎称有预防新型肺炎的特效药,实际上借疫情进行资金诈骗。</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 疫情期间洗钱防范技巧</b></p><p>1. 多种渠道查证身份。疫情期间,认准官方正规渠道,认准“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多搜索,多核实,避免上当受骗。</p><p>2. 火车、飞机、酒店等退改签补均应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客服电话、机票代售点等正规途径,避免使用搜索引擎点击到钓鱼票务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操作,避免上当受骗。</p><p>3. 收到孩子或某亲属感染等信息,一定要与该亲属多渠道确认,及时与学校老师或公司工作人员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保持冷静,切勿匆忙打款,避免上当受骗。</p><p>4. 所有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非官方不明链接,请勿点击,如不小心打开应迅速关闭;所有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不明客服,一律挂断。</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