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绽放

老墨

&nbsp; &nbsp; &nbsp; &nbsp;我一向觉得,冬天绽放的除雪花冰花,似乎再无可观之花。万紫千红总是春,曾是我半个多世纪的成见。这源于出身,一个北方人,又是在大西北生活,见识毕竟逼仄。所以等退休后,学着候鸟东南飞,到海南避冬时才发现,万紫千红也是冬,这里与冰天雪地的北国却是两重天。冬暖如夏,花开如春,完全颠覆了过去的认知,亲眼见证了生命的多彩。于是我开始沾花惹草,注意拍摄这里大自然在冬天的作品。它们并非温室栽培,甚至是路边荒地自生自灭的野种,却姹紫嫣红寻常见,不为争春自从容。<div>&nbsp; &nbsp; &nbsp; 入冬后漫步琼海,即可见大街小巷路边的紫荆花、三角梅、火焰木、夹竹桃、鸡蛋花、合欢、佛桑、木棉、芭蕉等等植株高大的乔灌木花满枝头;更有置身于社区公园的美人蕉、蜘蛛兰、朱顶红、蝎尾蕉、睡莲、魔芋等等草本之属也次第开放;若去周边乡村,则会于瓜棚豆架菜畦见到甘薯、油菜、豆角、南瓜、丝瓜、木瓜等蔬菜瓜果和在田间地头塘边看到水葫芦、含羞草、野牵牛、青蒿、白茅等叫不上名字的野草杂木悄然开花。它们都在绽开自己的花蕾,花朵有的大如碗碟,有的小似米粒,有的浓艳俏丽,有的素洁清雅,还有些却淡然无色。生物多样性丰富了我的认知,眼光不再单调,心思变得更加包容,让审美理念也摆脱偏执,更接近地气。<br></div> &nbsp; &nbsp; &nbsp; &nbsp;世上常有土豪显贵,不惜重金购植名木佳卉,来显示富足;也有高人雅士,非梅兰不近,非莲菊不赏,以表出尘脱俗,实则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爱花之人。普天之下,但凡生命皆是造化的子民,都有生存的权力。上天也为其设计了适应环境与繁衍的程序,自各有其美,并无优劣之分,亦无厚此薄彼之心,虽草芥而见惜,可谓天心昭昭,福泽万物啊!唯有人类比较势利,有用则宝之,无用则弃之除之,这已成人间千古不变的心态,我由此明白,什么叫以人为本了。<br>&nbsp; &nbsp; &nbsp; &nbsp;我虽生于古都长安,但自幼随母亲移居姥姥家,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乡间度过了童年。那时,上树掏鸟,下水摸鱼,对村边地头、林中野外的一草一木都难于忘怀。当年,儿童不知耕耘苦,也傍田埂学种瓜。这人生的开端,造就了我难以释怀的草根情结。喜爱花草遂成我平生嗜好,不仅钟情于花鸟画,也成为平时摄影拍照所关爱之物,闲暇时的访问对象。<br>&nbsp; &nbsp; &nbsp; &nbsp;我既对名花奇卉不舍,但也关注那些不知名的山花野草,因为我发现这些在野党,常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们照样可登大雅之堂。有的毫不逊色于那些草木“贵族”,有些司空见惯的“凡夫俗子”也秀色可餐,更有些人们不屑一顾,屈居角落的“贱民”也自有风韵。美没有身份感,只要你有一颗博爱之心,所有的生命都会因你的关照,精彩纷呈。这就是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是天地大爱之美。<br> &nbsp; &nbsp; &nbsp; &nbsp;面对那些被规划种植的花花草草,我常感叹其美中乏味,因为它们整齐划一的姿态,千篇一律的绽放,如同接受检阅的队列,美则美矣,却总觉得哪里有点生冷,让本应自由浪漫随性而为的自然绽放,透出一股人为的强迫感。尤其是看到那些被西洋园艺师,修剪成圆球、立方、三角形、圆锥体的树冠绿篱,还有那些盆景园中被截肢修剪绑扎的花木侏儒等等,我就会生出一丝悲哀,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前者是对自然物象的硬性改造,后者则是人为的模仿秀,都是人类意志的产物。后者伪装自然,也最具欺骗性。<br>&nbsp; &nbsp; &nbsp; &nbsp;不排除整齐均等,组织规范,按人的意志所栽种构建的壮丽图景,其美所具有的震撼力。但是,面对这样的人工生态,或者说如今已经更趋于工业化的环境模式,总觉得自然天性的被压抑。黑格尔曾“以人化的自然”来概括这一现象,被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采用,指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主观意志力越来越表现为对自然界的对象化,从而获得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如今作为后工业化的西方世界,艺术家们似乎对这种被“绑架”和格式化的人工自然,日渐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厌烦,于是滋生出一股返璞归真,试图打破规矩的自然主义思潮。而在中国,走出城市,忘情山野,似乎也已成为如今的一种趋势,兴许这就是新世纪的“乡愁”吧!<br> &nbsp; &nbsp; &nbsp; &nbsp;所以,关注野性的绽放,拍摄那些体制外的生态,就成了我之所爱。我无暇去顾及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那需要勇气和精力,并且存在风险。为此,我试图摆脱人气,逃避现实,去与花草结缘,寻找原生态,以聚焦本真。但物皆被我化,这些图片无一不是我审美选择的结果,烙上了我的印记,其实终难超脱世俗。也许难入他人法眼,但如能使你也以此感到美的愉悦,发生共鸣,那我们就有了共识。<br>&nbsp; &nbsp; &nbsp; 艺术的成功就在于能获得更多认同感,而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视觉疲劳让人们日渐麻木,只盯着所谓高大上。今日国人口味大变,从吃穿住行,到教育医疗文艺创作,不得不添佐料下猛药,加大剂量刺激神经。然而,历史证明,任何事物即便一时火爆却也难于持久。当下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实在太多,谁还能静下心来,去细细的欣赏品味。一张小小的图片能让人多看一眼,就已属幸运了。能如此,我的拍摄才不是孤芳自赏,产生审美意义。<br> <div>&nbsp; &nbsp; &nbsp; &nbsp;但愿我的图片能滋润你的眼睛,同时还想告诉你:不用舍近求远,其实美就在身边。<br></div>&nbsp; &nbsp; &nbsp; &nbsp;此刻已是岁尾,特编发展示一下这里冬天绽放的花儿,作为新年贺礼献给亲友们,并顺祝大家新年快乐!<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9年12月30日于万泉河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