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我终于静下心来又一次坐在书桌前,拿起手机来完成承诺给大家的穿越阿拉善等系列美篇ABC的最后一(C)篇。 一个打武的粗人偏偏要做拿笔的秀才状,当我抱着手机编辑时才发现:手中的笔比出手的刀还更有分量。见惯了:闪展腾挪穿蹦跳跃扫堂腿。出手就:踢週盘跪挨傍挤靠闪拧倒。撩阴掌和千字文被强搭在我这里 。历史的进程叫变幻了时空,ABC的三篇称丑女效颦,越看越底气不足无地自容。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打小爱读书喜欢唐诗宋词,羡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的浪漫和果断。佩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豪放和爱国。追寻过三国水浒喜欢着红楼西游。为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而感叹!替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来惋惜!小时候我常常会: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读红楼自生情身落凡尘。 红楼梦看多了难免儿女情长咏叹调。水浒读过头了又会路见不平一声吼。从小读书的积淀培养了后来的崇文尚武。走遍中国的游历又感受到山河壮阔无比。万卷书读了,万里路也走了,到现在回头一看自己还是原地不动,文不成来武也不就。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文章和练功夫要想有模有样还真的不容易!我何时才能大器晚成啊! 三篇游记, 要应时顺景对号入座,洋洋万言的表白和解说词,是否平铺直述?能否阐释清楚自己此次的出行和感受,三百张照片,矫揉造作的拿捏,会不会令读者心生厌恶 涉嫌自卖自夸。过多蹩脚的非专业拍照和冗长的表述,又是不是自作多情,让人不堪入目? 见事太明做事就失其勇。无知才会无畏我属于前者! 古来圣贤皆寂寞,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埋头苦干才有可能成功。生活就一个字“熬”写作就一个字“写” 当一个新生命面世前,父母亲背地里不知下了多少的功夫。 有高人指点曰:好文章是:凤头 ,猪肚,豹尾。 我在此也深有感悟的说:了解,才是一切可能的开始!来吧!穿越阿拉善最后一(C)篇,走起</font></h3> <h3>从甘肃酒泉(古肃州)出来,东行约200公里过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到达甘肃张掖(古甘州)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取张中国之掖(腋)断匈奴之臂之意。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黒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古诗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丹是红色的意思 ,丹霞地质公园就是颜色近似红色的山体。该公园在祁连山北麓,位于张掖市临泽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这是丹霞公园东西北三个大门中的正大门</h3> <h3>我初中时读过古文观止。观止语出“左传”意思是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可以不再看了。这块巨石上“丹霞观止”寓意是:这里的丹霞美到了极品,中国其它的丹霞统统不用去看了。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意思。我来到这里也是真的醉了,七彩群山名不虚传叹为观止!</h3> <h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无色。这张照片是观景台上固定摄像机给免费拍,然后在出口处就有你的成像预览,觉得好,你花25元给你放大成宽15公分长20公分并塑封保存,觉得不好一走了之</h3><h3><br></h3><h3><br></h3> <h3>张掖丹霞分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大景区间隔12公里,大多游客慕名七彩丹霞。这是七彩丹霞入山口,色彩会越走越浓</h3> <h3>张艺谋,姜文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太阳照样升起》和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都是在这里取景</h3><h3><br></h3> <h3>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2002年4月一导演偶遇一放羊人,告诉他到山里看看彩山,这一看引发了多米诺骨效应,引来了众多导演和剧组</h3> <h3>丹霞准备放飞的热气球在静静的待客,我在龙庆峡60米高的山顶蹦过极,但热气球你敢乘吗</h3> <h3><font color="#010101">奇险灵秀美如画被美国地里杂志评为世界10大地理奇观之一</font></h3> <h3>叠嶂峰峦群山尽染</h3> <h3>观景台上的游客络绎不绝,山体通透着赭红色</h3> <h3>仔细看,山里有条若隐若现的道路通向下一个观景台</h3> <h3>山不在高有色则名。</h3> <h3>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霞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妙不可言。我用投币望远镜好好看看山的细微末节</h3> <h3>登高丹霞山不太费劲,木栈道也不是太高太陡,上了年龄的人也可以缓缓而上</h3> <h3>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彩色丘陵中国第一</h3> <h3>为保护丹霞 游客不能下木栈道,七彩丹霞有4个大观景台,每个观景台都人满为患</h3> <h3>丹霞木栈道上游客熙熙攘攘,为保护丹霞地貌不允许游客离开木栈道。在丹霞地貌上踩一脚至少需6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h3> <h3>丹霞山里蜿蜒的行车道路,摆渡车在四个观景台间来回穿梭接送游客</h3> <h3>红的绿的品青的,站在七彩丹霞地貌的观景步道上视野开阔,色彩的多变令游客赏心悦目</h3> <h3>远眺丹霞地貌外斜坡上的一小块较为平坦地面上的小镇</h3> <h3>供游客和孩子们休闲喝茶观景的逍遥车</h3> <h3>丹霞是赭色的,通向4个景点的道路也是赭色的,我看到不远处有座庙院似的建筑,这也是我在丹霞山里看到的仅有建筑。赶紧住足拍照</h3> <h3>张掖七彩丹霞丘陵是中国第一,世界10大神奇的地理奇观之一</h3> <h3>在这个铁索桥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新修的木栈道,通向丹霞的一座山峰(面前尚未开通)据我目测是七彩丹霞四个景点中的最高峰</h3> <h3>丹霞地质结构是岩石堆积形成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h3> <h3>犹如沙丘般的波浪似的丹霞山</h3> <h3>陡然而下还突兀不平山体</h3> <h3>张开双臂赞不绝口的大地奇观,只有深人其中才会感受到它诱惑的魅力</h3> <h3>看似千篇一律实则还养在深闺人未识</h3> <h3>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造型奇特,场面壮观,色彩艳丽,是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七色彩山冠中华</h3> <h3>张掖丹霞是一个集广东丹霞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滩雅丹地貌的色彩斑斓为一体,世界上各种丹霞,雅丹地貌在此层层叠叠均有体现。我曾在新疆五彩滩流连忘返它的小巧玲珑,色彩艳丽,美不胜收。现如今我又在张掖丹霞,感慨它的气势磅礴七彩如织绚丽无比</h3> <h3>物华天造七色若织女所补,虚空灵地彩虹系女娲炼铺</h3> <h3>张掖丹霞是纯粹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赞叹丹霞就是赞叹大自然,丹霞虽然没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可以叙述,但它的色彩斑斓流光溢彩令世人在大千世界的游历中,感到不虚此行回味无穷</h3> <h3>张掖丹霞地貌纯,七彩群山画中屏,敦煌归来寻仙境,霞光异彩驻我心</h3> <h3>暮色苍茫居高临下一览丹霞群山中的游客广场,踏上出山的归途。叹为观止人称赞,流连忘返是秘境</h3> <h3>定西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定西取安定西边之意。西距张掖600公里距兰州约100公里。这是甘肃定西服务区 ,也是我在高速上见过的规模较大的服务区。我们早晨从张掖丹霞出来到此已经驱车约700公里了,还有200公里天水见</h3> <h3>说曹操曹操就到,夜间进入天水市,天水古称(上邽)(成紀)(秦州)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毗邻关中平原,是关中平原城市重要的节点城市,自古是商家和兵家的必争之地,三国中的“姜伯约九伐中原”就是出生在天水甘谷县的姜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发生在天水市的街亭镇。唐诗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曾在天水住了三个半月,他没想到天水之行竟让他看到了一个比成都杜甫草堂还要牛的地方。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居住4年创作诗歌也不过240余首,在天水待了三个半月竟然留下117首诗(国家不幸诗人幸)平均每天一首多。其中描写天水南郭寺诗摘要如下:山头南国寺,水号北流泉……大诗人李白在天水也写了唯一的一首诗: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长灿,禅房花欲然,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天水1994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 <h3>天水是座得天独厚的城市,在这座历史名城里有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伏羲文化,牛郎织女文化,麦积山文化,诗歌文化,这些文化都通过丝绸之路逐渐向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天水的知名度。这是我在天水首站,天水伏羲庙外闹市中的伏羲城牌楼</h3> <h3>整洁的伏羲城牌楼背面的街道</h3> <h3>盘古开天,伏羲明道。伏羲勤于实践观天察地,作河图制洛书,创八卦画太极,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被列为三皇五帝之首</h3> <h3>伏羲庙外牌坊前站站桩,姿势还没拿捏好又被拍了。伏羲庙外有三座这样的牌坊呈品字形</h3> <h3>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在市区的西关,建筑肃穆古朴巍峨壮观,如同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海内外华人寻祖追宗的的圣地,由于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规模,是全国唯一的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伏羲祭祀建筑群,被称为中华第一庙</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伏羲庙的大门上悬挂着“与天地准”匾,为明代著名学者胡瓒宗题写,这四个字出自《周易》表达伏羲所阐述的道理,包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天水据传是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素有“羲皇故里”之称</h3> <h3>这是穿过仪门后的先天殿,这座殿是伏羲庙的主要建筑,位于宽阔的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着约三米高伏羲圣像,手托八卦,正襟危坐</h3> <h3>殿内供奉伏羲像,目光如炬,洞穿天地,腰围树叶,手托八卦,左置河图洛书石盘,右立蓝鳞红腹龙马。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伏羲画八卦,经周人演绎而成大道之源《周易》汉书中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的就是伏羲,文王与孔子,是华夏古文明的源头。原来天地是如此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伏羲庙里坐伏羲,经天纬地演玄机。我恭敬的站在手托八卦正襟危坐的先天殿伏羲像侧</h3> <h3>相传伏羲时代,有个马头龙身的神物从黄河里跃出,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的数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河图。伏羲依照河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画出八卦。下图就是玉版上的河图洛书</h3> <h3>在河图洛书的玉盘旁边,还有两个叠加的石盘,就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磨豆子的石盘,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两人约好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我面前这块石盘就是当地人相信已婚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石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河图洛书在人类文明史有着重要价值,易经乃五经之首,河图洛书又是“易经”产生的渊源和根据,所以,以研究“河图洛书”为标的“河洛学”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3> <h3>太极殿匾额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这里依然供奉着伏羲的塑像,只是规模较先天殿小了许多,此殿又称“退殿”或“寝殿”根据前朝后寝惯例而建,象征伏羲生活起居之所,与前方先天殿相互呼应。我趁伏羲还没起床先打段太极拳</h3> <h3>我在太极殿前古柏树干上压压腿</h3> <h3>“开天立极”匾是伏羲庙现存原迹匾额中最早的一面。悬于伏羲庙先天殿东侧门上,为乾隆四年(1739年)甘肃巡抚元展成题书。“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极”意为顶点,“立极”有2个意思,一是树立最高准则,二是登帝位秉国政。元展成书题此匾本意是赞颂伏羲开天辟地首创八卦之功,而伏羲八卦就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高准则</h3> <h3>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第一画,乾为天,故说“一画开天”宋大诗人陆游赞:“无端凿破乾坤密,祸始羲皇一画时”一之所以为数首者,并非此字只一画,因此即卦画之单,乃一画开天之意。可见“一”字来历非凡,开天立极道启鸿蒙,伏羲是捅破天的始作蛹者</h3> <h3>在伏羲庙最北端,坐落着美丽的后院,江泽民1992年在此亲题“羲皇故里”并立碑见易亭。在民国时期人们称这里为“后陵”认为是归葬伏羲的地方</h3> <h3>“羲皇故里”碑文背面是唐朝人介绍太昊庙(伏羲庙)的铭记</h3> <h3>古柏环绕香火鼎盛的伏羲庙。承太昊万古文明以阴阳消长,继伏羲一时法象定世界安危</h3> <h3>伏羲庙院内按八卦图方位遍布64棵古柏,挺拔苍翠浓荫蔽日,古柏为明代所植</h3> <h3>伏羲学院位于伏羲庙内,是由天水博物馆发起联合六家企事业单位于2011年6月建成。从事伏羲文化交流的研究,资格认证,文化展示,出版发行等国学活动</h3> <h3>伏羲学院里神龟驮着的日晷</h3> <h3>我特别注意到这棵斜插殿顶的千年古柏,可以说在我见到的古柏中独一无二</h3> <h3>伏羲庙外广场南边,东西各有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一曰“开乾”一曰“创坤”这是“创坤”石,石的顶端有一日晷及起伏跌宕的图案</h3> <h3>这是天水市辐射东西南北的零公里起点地标,设在伏羲庙前面,北京的零公里地标是设在前门的箭楼前。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是《周易》的理论纲领,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再见认祖归宗伏羲庙,再见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世神</h3> <h3>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街亭温泉五个附属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是古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h3> <h3>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h3><h3><br></h3><h3><br></h3> <h3>麦积山又名麦积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区麦积山乡,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194个窟龛,7000多尊造像 1000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陈列馆</h3><h3><br></h3><h3><br></h3> <h3>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杜甫到此一游感叹道:“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的险恶情景也成为历史。人们可以随意登游各个崖阁,各个洞窟,感情奔放的远眺山下美景</h3> <h3>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山楼,走廊等等。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山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h3><h3><br></h3><h3><br></h3> <h3>麦积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22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子母岩,不宜精雕细缕,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h3> <h3>麦积山游客骑马处,初来乍到许多游客害怕登山之劳,纷纷花50元在此上马,殊不知骑在马背上用不了5分钟就从后面到了景区入口处。回家后只可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好在我是坚持要徒步上山的</h3> <h3>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麦积山石窟</h3> <h3>这座雕像塑造的相当动人,旁边有一洞仅供一人通过,是一条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俗称“狗洞”</h3> <h3>麦积山石窟这尊主佛就像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一样,即有释迦摩尼,也有菩萨,力士。人在下面台阶上显得很渺小,崖壁上满是架眼,可见当年工匠雕刻佛像,搭建了多少次架板</h3> <h3>麦积山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h3> <h3>相传,北周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h3> <h3>麦积山石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洞窟所处位置十分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洞窟“密如蜂房” 栈道凌空飞架,层层叠叠其惊险陡峻世间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在这些蜿蜒曲折的天梯上,环顾四周下视群山,不禁胆战心惊。美国人没见到兵马俑时,看到麦积山石窟发出惊叹说: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言下之意麦积山石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h3> <h3>唐代诗人王仁裕:蹑尽白云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麦积山石窟,凿在石洞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避免雨淋日嗮风化剥蚀,况且离开地面在高处不易被察觉被破坏。</h3> <h3>天水麦积山在丝绸之路上,曾几何时这里是中原和西域往来的交通枢纽,当地有钱人和过往商人都喜欢用造佛龛的形式,表达一份寄托。这些石窟的雕刻耗时费力,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违背科学,但在1600年前是达官显贵们喜欢做的事。在中国四大石窟里麦积山千沟万壑,青松似海云雾缭绕层峦叠嶂,论石窟风景麦积山堪称最佳。雄哉,伟哉,梦里不知天在水,不枉此行麦积山</h3> <h3>甘肃天水秦安县陇城镇街亭是公认的三国古战场。在蜀魏相争的三国时代,街亭是略阳县下辖的一个亭,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但它又不是普通的乡镇,因为它不久前也是一座县城。街亭这座旧县城就是诸葛亮派马谡占据该城凭险拒敌的原因。如果马谡能在此阻击魏军20天以上,就将为诸葛亮在整个陇西地区布局赢得时间。但马谡弃城上山被魏军断绝了山上蜀军的水道,引起蜀军的慌恐迫使蜀军盲目出击导致大败。但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却被千古传唱。我在天水街亭收费站遥想当年古战场感慨多多</h3> <h3>张棉驿是丝绸之路关陇道上的重要驿站,现属天水市管辖。张棉驿汉代由张骞主持建立,一直到清末撤销。西汉张骞在此还有一段故事,容不赘述</h3> <h3>因为天水到平凉崆峒山的高速正在修建,如果从天水返兰州上高速再到平凉崆峒山需400多公里,走老路从天水直接到平凉崆峒山只需约260公里,我们从天水出发经宁夏的德隆穿过六盘山,沿途都是回族聚集区,每个村子都有清真大寺。路过毛主席长征时在六盘山写下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豪迈诗篇的六盘山山脚下。然后从六盘山镇在上到福银高速,沿途200多公里几乎全部是盘山路(要不能叫六盘山)吓人的胳膊肘弯一弯接一弯,不是老司机还真有点悬!打武人心向往之的崆峒山我来了!刀枪剑戟会会武林崆峒派。这是我和我的爱车在崆峒山山门口,为崆峒山点赞,为我的坐骑点赞</h3><h3><br></h3><h3><br></h3><h3><br></h3> <h3>崆峒山山门外的这块巨石上刻的这个字,是啥意思 ,哪位高人能认识,遗憾我在崆峒山上忘了向道长请教。回来后查遍了字典,请教了好多高人和书法家,像“昼”字又都表示拿不准。在我的美篇发出后,一位年轻的老中医回复我说是“天人合一”细分析确实有道理。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佩服佩服!</h3> <h3>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在望驾山前,海拔在1400~21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这是崆峒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大门,距崆峒山景区还有约10公里,游客必需转乘他们的旅游车才能进到景区里。门楼上崆峒山几个大字为胡耀邦题写</h3> <h3>崆峒山在平凉市西郊15公里处。东瞰西安,西连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自古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称</h3> <h3>崆峒山是国家级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旅游文化示范地</h3> <h3>崆峒山确实有武术门派的存在,不过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一进山门就有崆峒山武校赫然在目。不过我们没时间去拜码头了。崆峒派武术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这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亲笔题写的“崆峒武术,威峙西陲”八个大字,好像是硬笔书法,70,80后都受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影响到此寻求“武林秘籍”</h3> <h3>崆峒山上道观林立数不胜数,道教的炊烟每日都在崆峒山上飘荡着。吸引着无数信教的人士前来膜拜。感受这一道教圣山的魅力。崆峒山对于普通人的吸引力也非常大,毕竟这里兴盛的道教使得崆峒山具有一种神秘的气息,游客们当然想一睹真容</h3> <h3>史记《赵世家》《姓氏考》等记载,自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崆垌,遂以国为姓。崆峒山为当地一座山,故以姓命山名。现对崆峒山释义有三:1,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2,崆峒山为道教圣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3,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三种说法不无道理。崆峒山为六盘山之余脉,六盘山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崆峒</h3> <h3>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的“崆峒山”功力不浅</h3> <h3>集各种荣誉于一体的崆峒山,东至西安不过300多公里,作为13个朝代的帝王都古长安,前后1000多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崆峒山这一带无疑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这也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频频光顾崆峒山的原因</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过街楼上飘逸的“道教圣地”四个大字和一付楹联。崆峒山道教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崆峒山就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的名盛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h3><h3><br></h3><h3><br></h3> <h3>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秦皇汉武因慕黄帝“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山。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谭嗣同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h3> <h3>崆峒山古建筑群初建于唐宋时期,现存主要建筑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遗存,清代曾不同程度予以修葺。主要建筑群由皇城,雷声峰和凌空塔组成,单体建筑,寺庙院落与山峰景观融为一体,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现存16处文物点。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编国保档案</h3> <h3>崆峒山道源圣地,少林寺武林根基。至少是明清大家题写遒劲有力的“道源圣地”石刻</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天梯源于宗教通天之意,始建于唐代,由崆峒山的开山祖师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经明,清两代修缮,1980年后通过三次维修形成现在的规模。古人有诗曰:一寸进一步,天门攀铁柱,自问此间行,才得上天路。我大概数了一下,上天梯大约有600多个台阶,是攀上主峰的必经之路。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休</font></h3> <h3>黄帝问道处为于上天梯中段,是为纪念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这一千古盛事而建。我的手机镜头有限,上面悬崖上红色的木阁为广成子的悬棺,里面供奉的是广成子和他的仙友赤松子,以及跪拜着的轩辕黄帝。悬棺下面有清朝末年任平凉知府的王学伊题写的四个回文字“鹤飞龙翔”无论左右均可通读。</h3> <h3>这就是广成子悬棺下面,清朝知府王学伊题写的“鹤飞龙翔”四个回文。我坐在碑文下方感慨清光绪年间的碑刻,栉风沐雨过百年</h3> <h3>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而被称为道家第一山。这是崆峒山的棋盘岭,是广成子与赤松子下棋的地方,距今五千多年,世称天下围棋第一地。棋盘岭三面凌空险峻无比,纵目四望云卷云舒,朝霞迟晖使人心旷神怡。我在后面观棋不语真君子</h3> <h3>广成子是上古时期人物,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终,莫知其然。赤松子跟随广成子修道也学得奕术,两人多次对弈在崆峒山棋盘岭。广成子嬉于玄门乐于智奕。李白在《广成子》一诗写道:“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清代康有为1921年在崆峒山,与陕陇复汉大都督张钫对弈棋盘岭,写有《游棋盘岭感遇》一诗:乱石青天里,悬崖枕籍时,仙人原有宅,醉语亦成诗,夜静听虫鸣,山空闻鸟惊,平明出岭口,险尽尚惊疑</h3> <h3>上天梯上面的一线天飞瀑,飞流直下三千尺,奔腾悦耳沁心脾。假想李白见此会有更浪漫更激情的好诗传世</h3> <h3>清谭嗣同题崆峒山: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弩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我为这首诗而“四望桃花红满谷”</h3> <h3><font color="#010101">借用北宋诗人李朴诗赞崆峒山:云根秀出碧芙蓉,烟晃霞飞瑞霭中,地脉九段龙奋蛰,天河一派练横空。再见崆峒山,再见河西走廊,再见甘肃。千古人文,千古历史,千古绝唱,留下后人的千古念想</font></h3> <h3>12天的旅程,5300公里自驾,18个世界级.国家级的历史.自然.人文景点。穿越内蒙,甘肃,宁夏,从陕西靖边,定边,过榆林,从包头西出东归。我虽然早以走遍中国,此行依然是我心依旧。B篇我说过:了解,是一切可能的开始。我还说:只有激情才是创世的动力。如果激情没有了,漠视一切,觉得啥事也提不起兴趣,那就如同行尸走肉“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ABC三美篇,300张自以为是的拙照,300多段洋洋万言,令人不忍卒读的文字。不为谁看,只是自我抒怀。神枪手是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我秃嘴笨舌力求打到哪里再指到哪里。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无形无价的。空气,阳光。人生所有的最好状态,都如同婴儿般无拘无束。道法自然,大道无谋我思故我在。谢谢大家的关注!</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