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参观记美篇

马六妹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 来到故宫门前,首先看到的就是跨街而立的两座高大牌坊──文德坊和武功坊。牌楼本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宫殿、陵庙、街坊等处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有木结构的也有石雕的。沈阳故宫门前的这一种,称作“木结构琉璃瓦顶四柱三楼式”牌坊,它们的作用,既是皇宫门前的明显标志,也做为进入宫廷区域的门户。 在清代,不仅两座牌楼间禁止路人和车辆通行,而且每座牌楼都设有可以开合的栅栏门,其外路北各有一座值房,有皇宫护兵日夜守卫。即便是官员们要进宫上朝,也须先在牌楼外几十步之处“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前出轿下马,接受盘查后才能恭敬地走入牌楼以内的“宫阙禁地”。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后金入关前的皇宫,也是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也称奉天行宫)。“沈阳故宫”四个字由郭沫若所题。 <br>大清门是盛京皇宫正门,俗称午门。 据载,这座城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 崇政殿: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这里接受群臣朝贺。 崇政殿内景,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顺治皇帝手谕。 1636年皇太极就是在这里发布诏书。将国号金改为清,改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族为满”。那为什么要改国号和族名哪?国号又为什么叫做“清”哪?据说皇太极请教高人为国家和民族改名。有位法号无然老和尚,无然长老给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辉灿烂,属于“火”,要想灭火,就得用水,族号叫“满”,国号叫“清”,这“满清”二字都带三点“水”,六水灭火,可得中原天下。 皇帝的宝座。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算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宝座后面是金质屏风。上面刻有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的十二句铭文圣训,作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 宝座后面的金质屏风。 殿内金龙盘柱 金龙盘柱 殿内熏炉、香亭、烛台等。 崇政殿周围有石栏杆围绕,这是围栏石雕柱头<br> 崇政殿前石雕狮子 崇政殿前石雕麒麟&nbsp; 崇政殿“左翊门” 崇政殿“右翊门” “左翊门”和“右翊门”是进出殿后内庭的通道。 <p>大政殿:他的建筑学名称是:八角重檐攒尖顶大木架结构建筑。大政殿融汇了满蒙藏汉四个民族的建筑风格。清代俗称为“八角殿”。它是整个宫殿群中最先完成的建筑,这里是举行皇帝登基、元旦、万寿节朝贺、筵宴典礼等重要庆典的地方,平时则用以举行议政王大臣会议或颁布重要诏令等。(此图是借用摄友团老师之作)</p> <h3>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殿内陈设有金龙宝座、金漆屏风、嵌珐琅象驮瓶等珍贵文物及康、乾、嘉、道东巡盛京时留下的墨迹。(此图是借用摄友团老师之作)</h3> <h3>翔凤阁:翔凤阁位于崇政殿前西侧 ,建成于乾隆十三年, 翔凤阁为清宫文物陈列室。</h3> 翔凤阁内乾隆皇帝画像 翔凤阁内陈列着文房四宝及精美玉器雕件供游客参观 在崇政殿前的东侧为“飞龙阁”。飞龙阁内上层,原用作存放清历朝皇帝所用武备。满族是一个以骑马射箭著称的民族,清代的皇帝们自幼即练就娴熟的弓马技艺。飞龙阁内所藏便是他们生前用过的各种弓箭、鞍辔、甲胄、刀剑中的一部分。“飞龙阁”和“翔凤阁”主要是为皇帝藏珍纳宝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藏于此间。 凤凰楼:凤凰楼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在沈阳故宫内,凡宫皆建在三米多的高台之上,台周围环以围墙和巡逻更道,俨然一座封闭的城堡。这是符合满族的先人女真人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传统生活习惯的。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开始,不论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或是在辽阳东京城,都把生活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在高处便于瞭望敌情,时刻警惕来犯之敌,保护自身安全。登上凤凰楼,整个盛京城全景可尽收眼底。 乾隆御笔“紫气东来”。匾为木雕髹漆、镶铜字制成,匾外框浮雕云龙图案,九龙之首采用圆雕工艺,生动灵活,匾面刷洋蓝,其上镶铜板制成的大字“紫气东来”,文字中央上部镶朱文篆书“乾隆御笔之宝”印玺。“紫气东来”的典故出自汉朝刘向的《列仙传》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后世引用为“紫气东来”。乾隆用紫气东来比喻大清王朝自东方兴起,向西入关定鼎中原。 <h3>凤凰楼屋顶为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式建筑。凤凰楼是清太宗时期皇帝后妃居住之处。凤凰楼屋脊两端的风火轮上分别有“日”和“月”两个字。</h3> 凤凰楼屋脊东端的正吻。正吻是由形态优美的螭首和一只昴首的凤头相背组合而成的。(“正吻”“大吻”是明清时期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这一装饰的形象类似于螭吻,龙口打开,咬住正脊。吻,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代的吻,大多是用瓦当堆砌的翘起的形状,尊贵的建筑中则多用朱雀凤凰孔雀等,到清朝,吻不断的发展,技艺越来越精湛。) <h3>清宁宫,俗称中宫。“清宁”一名,取自《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取名清宁宫,是取其天地之间唯一清宁之意。清宁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h3> <h3>清宁宫的宫主是大清第一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哲哲地位显赫,其父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姓博尔济吉特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七世孙。由于科尔沁部最早归附后金,与后金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皇太极称帝时将其女封为中宫皇后。</h3> <h3><br></h3> 吉祥缸:吉祥缸是指置于宫殿门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用的水缸。古时又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的水似海般多,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誉为“吉祥缸”。古时,每年到了冬天,宫中人员都要给缸套上棉套,并上覆缸盖,且还要在下边的石座内燃上炭火。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缸中的水冻结成冰,给急需带来极大的不便。 清宁宫内景 1643年,皇太极就在这里‘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 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著名藏书楼之一。 <h3>文溯阁的外观为两层,每层六间,凑成六间的格局是有“讲究”的。因为宁波的天一阁是按照《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建造的,其目的就是借这种观念“以水克火”,避免藏书楼失火而使珍贵的书籍受到损失,这也正是文溯阁模仿天一阁的主要用意秘在。一个大屋顶下的六间房屋,即是象征着“天一”和“地六”的。</h3> 文溯阁建于1782年,文溯阁所藏的图书是鼎鼎大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用十二年时间修成的中国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总纂管叫做于敏忠,编纂十年熬尽心血,劳累而死。于是乾隆启用和珅作为总纂管,和珅不负众望仅用二年就大功告成。此外《四库全书》的主笔是纪晓岚,总校对是刘墉。乾隆皇帝对这项政绩工程十分重视,不仅由始至终亲自过问,而且想把这部书作为在他执政期间精心打造的文化瑰宝传给子孙后代。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14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戏台 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一。 太平车。此车是清代盛京实胜寺举行“跳布匝”仪式时,从北塔法轮寺接送“迈达礼佛”的专乘,又名“佛车”、“七宝车”。“跳布匝”又称“打鬼”,是喇嘛教驱除邪恶的宗教仪式。清代盛京实胜寺每年“跳布匝”的时间是正月十四、十五两天。整个仪式分为“接佛”、“打鬼”、“送佛”等过程。在“跳布匝”前,要用太平车将迈达礼佛从北塔法轮寺接到实胜寺供奉。“打鬼”完成后,将迈达礼佛供于太平车,围实胜寺转一周,然后按原路送还法轮寺。至此,这辆太平车完成使命。 <p><br></p> 沈阳故宫融合了满族、汉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许多建筑独特,新颖,建筑造诣高超。<br>非常感谢各位亲友随我参观领略沈阳故宫的风采,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