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献给找爱的人

且慢,

<h3>1.偶悉皇后乐队和弗雷迪的故事,被搬了银屏,片名就叫《波西米亚狂想曲》,心想一定要看,后来一忙,居然忘了。</h3><h3>有天,耳边倏忽响起熟悉的旋律,周空却寂寂,是在心默念。信手一翻,发现电影已上映一段时间,场次廖廖,不管不顾预订了票,时间靠挤,也靠创造。</h3><h3>如愿以偿。演播厅空空荡荡,默默地仰视,光影浮动,天籁之声响起,今夕是何年?</h3><h3>从沸腾的演唱会退出,室内微黄暧光泛起,脑子空空荡荡,人也空空荡荡,莫名想起东坡的禅诗:</h3><h3>庐山烟雨浙江潮,</h3><h3>未到千般恨不消,</h3><h3>到得还来无别事,</h3><h3>庐山烟雨浙江潮。</h3><h3>我们曾心心念念、牵牵挂挂的,到头来得到如何,失去又如何?一如弗雷迪的宿命,成为了想成为的那个人,结局谁料?</h3> <h3>2.</h3><h3>很久很久以前,在综艺节目小鲜肉们自不量力攀附皇后金曲之前,</h3><h3>在王菲力不从心翻唱《波西米亚狂想曲》之前,</h3><h3>在《We are the champion》《We will rock you》还没有成为赛事标配音乐之前,</h3><h3>我就在上千百盒打卡磁带中,被弗雷迪如泣如诉的嗓音给深深吸引,直至沦陷。</h3><h3>多少个夜晚,一句“Mama,just killed a man”,眼角就不觉湿润。</h3><h3>“妈妈啊,我并不想让你流泪,要是我在明天这个时候没能回来,让生活继续吧,如同什么都没发生。”</h3><h3>那被甩弃的爱,与生俱来如影随行地深深地孤独,痛切心扉又无可挽回的无助与绝望,经过弗雷迪天才般地歌咏,你感同身受,却又无以言表。</h3><h3>弗雷迪童年缺爱,8岁时被父母送去寄宿学校,17岁才避战乱去了伦敦。</h3><h3>他对往事守口如瓶,印度童年发生了什么,永远成迷,童年是他心中的禁地。缺爱的孩子,最需要被爱。</h3><h3>《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主创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哪首歌最能形容弗雷迪的一生?</h3><h3>他们的答案惊人地一致:《找一个人来爱》(Somebody To Love)。</h3><h3>人生自有起伏,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h3><h3>弗雷迪的人生正如《波西米亚狂想曲》四重境地,从一个乡下小男孩、机场搬动工,再到乐队主唱、世界巨星,转而英年陨落,无论是狂风骤雨般的愤怒宣泄,还是流风细雨般的呢喃倾诉,弗雷迪始终是那个在寻找爱的人。 </h3> <h3>3. </h3><h3>初闻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h3><h3>《波西米亚狂想曲》对很多来说只是一部音乐剧,只有听皇后乐队陪伴成长的人,才知其中况味。</h3><h3>那是摇滚乐的黄金时代,是速度与激情的时代,也是大无畏的时代,垮掉的一代在叛逆毁灭中涅磐,天才雨后春笋般横空出世,你方唱罢我登场。</h3><h3>有了弗雷迪之后的皇后乐队,骚动中带着不羁,不羁中透着狂野,狂野中不失华丽,特别是歌剧元素的大胆运用,配合弗雷迪的完美声腔共鸣,气质特质独树一帜。</h3><h3>随着一场场演唱会的圈粉,乐队迅速在英美两地走火。</h3> <h3>后来,人们才发现,这居然是一支完美的学霸乐队。</h3><h3>有人这样评论:摇滚圈学历最高的乐手,科学界最棒的吉他手 梅博士;</h3><h3>摇滚圈最美乐手,牙医界最棒的鼓手, 罗杰 花;</h3><h3>摇滚圈最强DIY能手,物理界最棒贝斯手,囧;</h3><h3>还有设计出身的 弗雷迪。</h3><h3>特别是梅博士的吉它,连吉他大神Steve Vai都兴叹:我可以听到任何吉他手的声音,然后去模仿他们的风格和音色,除了布莱恩·梅。</h3><h3>因为布莱恩·梅的吉它是自造的,其华丽音色独一无二。</h3><h3>但当年那个我,除了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神但当年那个我,除了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神奇编曲所吸引,对皇后的其它歌印象并不深,更多喜欢是的:AC/DC、枪花、黑色安息日、Metallica这样的重金属。</h3><h3>现在再也提不起当年那股心气,甚至嫌吵。</h3><h3>有时还会装模作样沐手焚音,来段梵音,比如《心经》。</h3><h3>反而是《Love of my life 》这样的歌越听越爱,入耳入心。</h3><h3>Love of my life You’ve </h3><h3>hurt meYou’ve broken </h3><h3>my heartAnd now you leave me </h3><h3>我一直相信,只有懂爱的人,只有灵魂足够纯粹,才能写出这样的旋律,唱出这样的声音。</h3><h3>弗雷迪天生精力旺盛,他一生有很多情人,挚爱却只有一个。</h3><h3>他把爱与性分开,他承认欲望并坦然接受,甚至纵欲狂欢。</h3><h3>他私生活一塌糊涂,放荡放纵,他活在真实中,也活在欲望退潮后的孤寂中。</h3><h3>不要苟且,千金散去,只求得意尽欢。</h3><h3>活得真实,活出自我,是否比生命本身更可贵?</h3> <h3>4:</h3><h3>再写点男主角。</h3><h3>拉米·莫雷克靠出色的演拉米·莫雷克靠出色的演出、高像素粘贴式的模仿,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仅靠看1600遍录像的专业精神这一点,就名至实归。</h3><h3>QQ音乐上有电影与演唱会的比对版,20多分钟我刷了三遍,所有动作都极像,够骚、够帅、够屌、够狂、够拽,但只有眼神,无法还原。</h3><h3>拉米·莫雷克的眼神有点霸气,演出成功、胜券在握的感脚。</h3><h3>弗雷迪的眼神却是阅尽繁花似锦、冷眼睥睨世事,无所求、亦无所畏。</h3><h3>弗雷迪曾说:我们的音乐是做给那些受排挤,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听的。</h3><h3>弗雷迪靠天赋,成为了他终将成为的那个人。电影总想励志。但更多的人,只能是望其项背,在原地打转。</h3><h3>无论如何,我们要感谢弗雷迪,吟唱出了爱与光、睡莲般地温柔与不舍,让我们感知到世界的美好与眷恋、希冀与力量。</h3><h3>回望舞台中央,弗雷迪情至深处,依然是那个害羞的小男孩,敏感、孤独又无所畏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