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人说,课改是一场战争;有人说,课改就是吃苦;也有人说,课改就是学着别人干。我倒觉得课改是一个故事,而我更像是故事中的一朵浪花,在与课改共同成长经历。</h3> <h3> 老师心里有一亩田,老师心里有一个梦,一颗种子是她们心中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三尺讲台,一方净土。”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我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教育一线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起初,我的课堂几乎都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自己主讲,学生配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兴趣不浓,效果不是很好。虽然“新课改”这个名词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虽然我也试图想过,究竟给孩子建构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可是没有理念,没有指导,更多的是迷茫。就这样一路徘徊着,寻找着,直到2018年9月,育才小学推行了“131生本互动课堂”,我庆幸自己真正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h3> <h3> 作为课改年级,我首先认真学习了131生本互动课堂的标准、原则及操作流程,并按照三备三研一思即331的教学设计精心备课,真正以“自主、探究、互动学习为主线”,落实好“激趣导课、预习检测,合作探究、互动点拨,达标反馈、拓展升华”三个主要环节,争取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到学习乐趣。</h3> <h3>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当使用331备课时,我既欣喜又茫然,本以为免去了手写的劳力,谁知却花费了更多的脑力。一节课下来要备教材、备学情,还要备教学资源;要研教法、研学法、研板书设计,最后还要深入反思。记得开学初,我尝试着使用新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心想:一下子放手对孩子们进行检测预习、复述回顾;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探究疑难;让他们自读自悟、读写结合,他们能行吗?一个又一个疑问从我头脑中冒出来,带着一百个不放心,我开始按照331的设计模式上第一堂课,在看看孩子们,他们都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主动接受检测;在用心阅读文本后并积极解决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问题,时而在书上打疑问,时而在书上写感受,时而在小组内交流见解,时而在小组内热烈争论,很快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内容就被他们攻克了。看着孩子们激动兴奋的样子,我笑着说:“孩子们,会分享才会有收获,请你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顿时教室里沸腾了,我心想:他们到底是在交流收获,还是在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呢?一会儿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问同学们,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收获告诉大家。同学们纷纷举手,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张奥琪、马芮、赵月亭等同学今天也把手举得很高,我把机会给了梦想组,再看张奥琪同学头头是道的讲着,小组的同学还不时来补充几句,把整个问题讲得井井有条。就这样整节课在不同小组同学的演绎下结束了,同学们不但学得轻松而且效率高。随后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句句生动精彩的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不正是课改所要达到的目的吗?解下了教师肩挑的重担,释放了学生思维的音符。一路走来,我感受到:学生未必不如师,只要我们教师舍得放手,我们的课改就不会是有些人说的穿新鞋走老路。</h3> <h3> 随后,我经常和语文组及课改年级教师进行研课、说课,然后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进行反思、讨论,找出不足。在学校领导安排下,于2018年11月19日,我参加了课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汇报活动,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课前,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她们交流了我的想法,随后又查找了大量资料,之后又进行预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等,通过反复思考,我把粗线条的思路打磨成了具体的教学步骤,这精心的准备使我信心倍增。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走进文本,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读写结合中使学生真情流露,让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整堂课来说效果还不错,课后区教研室老师精彩的点评、校领导全方位的指导以及听课老师中肯的意见,使我深深明白:要让学生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自己还必须在备课、研课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3> <h3> 131生本互动这一理念好似一副催化剂,注入了我的每堂课。在课改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真切地享受到一节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民主在吴玮、杜建娟老师的课堂上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在吕春宁、张春娜老师的课堂上灵活多样,激情热烈;语文素养在孙荣老师的课堂上渐渐提升,款款而来。这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更唤醒了我对教育事业新的憧憬,但同时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h3> <h3> 学然后知不足,在课改的道路上,我还有很多困惑及不足,比如在小组建设上,怎样做到分工更为合理化、精准化;在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问题时还需充分考虑;在活跃课堂气氛和静思默想之间还需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它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起去探索,去解决。</h3> <h3> 最后我想说:教育好似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花催动另一朵花,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我知道,在课改的路上,我还是一个刚刚入园的小学生,但我始终坚信着,只要是有心的教育者,就会让课改成为我们每位人梯心中的那一亩田,一个梦,用坚持和守候,在课改的艺术殿堂里,塑造自己最完美的艺术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