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前世今生

建春医学最前沿

<h3><font color="#ff8a00"><b>1.什么?</b></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咳嗽还有诊疗指南???</b></font></h3><h3>诊治指南指出:</h3><h3>“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h3> <b><font color="#ff8a00">2.咳嗽常见吗?</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咳嗽的流行病学情况:</font></b><div>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唯一的症状或伴随症状。呼吸专科占 95% ;普通内科占 50% 。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量的 10% — 38% 。 </div><div>在美国,成年人咳嗽患病率 14%-23% ,是就诊原因的首位,每年治疗费用超过 10 亿美元。</div></div> <h3><b><font color="#ed2308">3.为什么我们会咳嗽呢???</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咳嗽产生的原因与机制:</font></b></h3><h3>(1)咳嗽的发生过程:</h3><h3>各种刺激通过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兴奋咳嗽中枢,咳嗽中枢发出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呼吸肌。</h3><div>(2)咳嗽反射的解剖学与发病机制。</div><div>分为快适应刺激感受器、慢适应牵张感受器、 C 纤维末梢。它们不同的作用于对化学剂、肌腱的敏感性,对平滑肌痉挛的敏感性以及对化学刺激单纯的敏感。 </div><div>咳嗽机理。咳嗽感受器对机械和化学刺激的反应。气道炎症使黏膜上皮屏障破坏,暴露过多的快适应刺激感受器和 C 纤维末梢。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并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类等在气道内积聚。内源性激肽(特别是缓激肽)、 P 物质、组胺、神经肽的降解受阻使之在气道集聚,使咳嗽感受器致敏,气道反应性增高使气道平滑肌痉挛,而刺激快适应牵张感受器。 </div><div>(3)有效咳嗽所必备的条件:</div><div>反射弧传入和传出通路正常,气流和气道黏液薄层有效相互作用。高气流流速最后形成咳嗽。 </div> <h3><b><font color="#ff8a00">4.咳嗽这么常见不要紧的?</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咳嗽的危害。</font></b></h3><h3>咳嗽这么常见,那它的危害大吗?</h3><h3>咳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咳嗽最影响社交,咳还影响睡眠,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更多,如可以引起尿失禁,甚至引起晕厥、流产、骨折 等等。</h3> <h3><b><font color="#167efb">5.引起咳嗽的分类和病因有哪些呢?</font></b></h3><h3>(1)急性咳嗽一般小于 3 周。</h3><h3>病因主要是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支急性发作、哮喘。亚急性咳嗽, 3-8 周,病因包括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h3><h3>(2)慢性咳嗽 ,一般大于 8 周。 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h3><div>咳嗽持续时间与发病机制。包括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实际上是亚急性咳嗽)、最后是慢性咳嗽。 </div><div>慢性咳嗽,咳嗽持续 8 周以上。 </div><div>慢性咳嗽。初查 X 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肺炎、肺结核、肺癌等。不明原因性咳嗽: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简称慢性咳嗽。不明原因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div><div>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div> <b><font color="#167efb">6.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font></b><div>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哮喘、 CVA (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的哮喘、 以哮喘激素治疗喘息控制但遗留咳嗽,这都是哮喘引起的咳嗽。 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也叫 EB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div>咳嗽病因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单一病因占 83% ,也要注意复合病因的存在。</div></div> <h3><b><font color="#ff8a00">7.咳嗽的西医治疗如何?</font></b></h3><div>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而面对咳嗽,多数患者甚至是医生常常习惯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殊不知,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有效治疗疾病,反而可能增强细菌的耐药性。咳嗽病因比较复杂,特别是慢性咳嗽,不仅涉及呼吸系统,有些还与耳鼻喉、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咳嗽症状,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br></div><div>我的咳嗽到底是哪一种<br></div><div>(1)鼻咽部引起的咳嗽<br></div><div>很多慢性咳嗽患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痒伴刺激性咳嗽,仔细询问会发现很多还伴有鼻塞、鼻炎、喷嚏、咽干及咽部异物感,并伴有频繁清嗓等症状。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且部分伴有鹅卵石样改变。<br></div><div><br></div><div> 这类患者咳嗽主要原因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以及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我们诊断此类疾病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这种咳嗽单纯抗感染无效,往往需要综合上下呼吸道同时治疗。</div><div>(2)胃食管疾病引起的咳嗽</div><div> 什么?胃食管疾病也和咳嗽有关??</div><div> 没错,部分慢性咳嗽就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导致咳嗽。此类咳嗽典型症状除咳嗽外,还伴有反酸,恶心,欲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夜间症状明显或者进食后咳嗽加重。如长期咳嗽病因不明,需要结合胃镜,14C呼气试验或者24小时食管下段PH值监测。针对此类咳嗽,往往要从源头治疗,止咳先治胃,且往往要到4周后疗效才显现。因此治疗此类咳嗽必须要有一点耐心。<br></div><div>(3)不典型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div><div> 哮喘?可是我从来没有喘过。很多慢性咳嗽患者面对哮喘这个诊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的,典型哮喘大家从症状上就可判断,但不典型哮喘往往不被人重视。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中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此类咳嗽多表现在夜间或者晨起时咳嗽,多以干咳为主,或有少许白色粘痰。咳嗽在遇到冷空气或者刺激性气体后症状加重,且多伴有过敏史。此类咳嗽确诊需要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过敏源检测。因此明确诊断规范治疗相当重要。<br></div><div>(4) 过敏性咳嗽</div><div> 还有一部分患者,具有特异性过敏体质,但临床上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不能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但这类咳嗽多与过敏有关,且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这类咳嗽对抗生素治疗也没有反应。<br></div><div>(5)还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原因</div><div> 咳嗽除了上面常见的原因外,还有很多少见的原因也需要注意。特别是药物性咳嗽(常见的ACEI类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div><div> 还有支气管内膜结核以及支气管气道异物、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也可能是咳嗽的元凶。</div> <h1><b><font color="#ff8a00"> 要是这咳嗽怎么老是不好呢?<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我们去看看中医吧!</font></b></h1> <h3><b><font color="#ff8a00">8.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又如何?</font></b></h3><div>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br></div><div>  上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div><div>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看咳嗽的病因病机吧</div><div>  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div><div>  1、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庄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景岳全书·咳嗽》说:“外感之嗽,必因风寒。”</div><div>  2、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饮食不当,嗜烟好酒,内生火热,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节,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痰浊内生,上千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作咳。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而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而上逆作咳。</div><div>  咳嗽的病位,主脏在肺,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侵及于肺而致咳嗽,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正如《医学三字经·咳嗽》所说:“肺为五脏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凡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皆可为咳嗽病证相关的病变脏腑。但是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肺主气,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div><div>《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div><div>  外感咳嗽病变性质属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其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以风寒为多,病变过程中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div><div>  内伤咳嗽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津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若久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久病咳嗽,甚者延及于肾,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表现为寒痰咳嗽。肺脏自病,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div><div>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div> <h3><b><font color="#ed2308">9.咳嗽治疗的注意事项:</font></b></h3><h3>(1)多喝水。</h3><h3> 水能稀释痰液,湿润咽喉,有时候痰很浓厚,不易排出,就需要多喝水以利于把痰液稀释后咳出来。</h3><div>(2)咳嗽有痰治疗方法:禁用止咳药。</div><div> 如果是剧烈的干咳,也就是没有痰液的咳嗽,可以谨慎服用如止咳糖浆、甘草片这样的镇静止咳药物。</div><div> 但是如果有痰,则一定不能使用止咳药,否则的话,带有病毒细菌的痰液就无法咳出,症状也无法消除。假如痰液粘稠,应该服用盐酸氨溴索这样的化痰药。</div><div>(3)饮食忌口。</div><div> 辛辣油炸的食物不能吃,鱼虾等海鲜类也不能吃,会增加咳嗽咳痰的症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口味要清淡。</div><div>咳嗽有痰治疗方法</div><div>(4)用不用抗生素???</div><div> 感冒咳嗽多为病毒感染,但如果咳出黄痰,基本是合并有细菌感染,因此这个时候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用一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div><div>(5)咳嗽有痰治疗方法<br></div><div> 拍拍肺部。有时候痰液难以咳出,可以坐直了让家人帮忙拍打背部肺所在位置。手要像舀着水那样的姿势,从下往上拍。力道要稍微大一些,不然没什么效果。</div><div>(6)咳嗽时须注意应有的礼仪。</div> <b><font color="#ff8a00">俗话说:咳嗽咳嗽,医生难医,病人难受!要是咳嗽反复发作,治疗效果都不好,该怎么办呢???</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br></b></font><div>如果确实经过检查治疗效果都不好,那就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找冷建春医生看看吧。</div></div> <h3>冷建春医生简介:</h3><h3>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热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急诊与急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全科与养生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编委,《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审稿专家,平安《中国好医生》评审专家,四川省同心专家服务团优秀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的临床研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心肺血管疾病和脓毒症方面达到国内临床研究相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共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高等中医药院校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内科学》、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急救医学》,编写《当代医学基础与操作·内科疾病诊疗与常用药》。</h3><h3>长期坚持中医内科临床一线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复杂疾病、疑难病症临床诊疗工作,尤其对顽固性咳喘、肺心病、冠心病、心衰、发热性疾病、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有深入研究,疗效显著。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除湿化痰、行气化瘀等法之间咳嗽、眩晕、肿块、失眠、免疫力调整等病症,并根据情况药针并用、中药内服外用并用,以提高临床疗效。</h3>